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3篇
生物科学   38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目前临床上仍缺乏特异的治疗手段。接种疫苗主动免疫预防或使用抗体制剂被动免疫预防是避免重症感染和减少死亡的重要措施。针对不同的人群,须研制不同类型的RSV疫苗:减毒活疫苗对婴儿来说,可能是最佳选择;亚单位疫苗有引起增强型呼吸道疾病的风险,不适合RSV血清学阴性的婴幼儿接种,主要适用于老年人和孕妇。研发安全且有效的RSV疫苗难度大,虽然已有30余种RSV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显示出应用潜力,其中F纳米颗粒疫苗已率先进入III期临床试验,但在老年人和孕妇中未达预期效果。在RSV流行季节前,使用特异性抗体制剂也是预防高危人群严重RSV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长效单克隆抗体MEDI8897比帕利珠单抗更具成本效益,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且获得优先研发资格。多克隆免疫球蛋白RI-002已在免疫缺陷人群中显示出较好的预防效果,具有进一步研发的现实意义。本综述针对近年来RSV疫苗及其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期望为RSV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昆虫属变温生物,冷胁迫是其最常见的环境刺激。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与细胞应对外界刺激密切相关,为了解MAPK信号通路在荒漠甲虫小胸鳖甲耐寒机制中的作用,从小胸鳖甲4℃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基因的全长c DNA,命名为Mp ERK。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p ERK全长1125 bp,编码374个氨基酸。Mp ERK的理论分子量是43 k Da,含有ERK激酶所共有的磷酸化位点,属于MAPK超家族,与其它物种ERK的一致性达80%以上。实时定量PCR检测Mp ERK基因在低温下的表达谱发现,4℃处理1 h后,Mp ERK基因的表达上调为对照的7.5倍,5 h时达到高峰,为对照的15倍。-4℃处理1 h后,Mp ERK基因的表达上调为对照的8.4倍,5 h时达到高峰,为对照的13.75倍。研究结果表明Mp ERK基因是冷响应的,可能在小胸鳖甲应对低温时发挥信号转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3.
为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药用植物云南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共4个种(包括变种)的15个居群150个单株16种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间表型性状变异均超过20%,变异由大到小依次为光腹鬼灯檠、岩陀、羽叶鬼灯檠、七叶鬼灯檠;居群间表型性状变异较高,其地上部分干重、单株根状茎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均超过50%;小叶表面毛被状态变异系数为100%、小叶背沿脉柔毛色变异系数为0,因此这些性状为种和变种分类的重要依据;4个种的居群内变异系数均大于居群间,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种的表型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其中根粗最高,叶表面毛被状态和叶背面沿脉柔毛色最低,总体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39;不同种间表型多样性指数变化在1.23-1.44,岩陀最高,七叶鬼灯檠最低;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5个居群分为4类.结果暗示: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应适当地减少抽样居群数,增加居群内的家系数,重视居群内优良单株的选择;种质资源的保护应尽量保护一个居群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4.
为探讨γ-氨基丁酸B型受体1(γ-aminobutyric acid type B1 receptor,GABA-BR1)与肝癌发生的关系,利用二乙基亚硝胺(DEN)制备诱发型大鼠肝癌模型,模拟人类肝癌发生发展过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GABA-BR1和细胞周期素E(Cyclin E)蛋白在大鼠肝脏中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常肝组织中有少量散在分布的GABA-BR1表达阳性的细胞;在变性或坏死灶周围GABA-BR1表达阳性的肝细胞较多;增生结节中部分肝细胞呈过表达;在肝癌细胞中广泛表达.Cyclin E与GABA-BR1阳性表达的细胞分布特点相似.实验结果提示,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GABA-BR1过表达,可能对肝细胞的异常增生或癌变过程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芦芽山油松-辽东栎林优势树种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由连续小样方(2 m×2 m)组成的样带取样,并用双项轨迹方差分析法对芦芽山油松-辽东栎林优势树种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和辽东栎的小斑块规模在8~16 m之间,大斑块规模在60~70 m之间.乔木种联合格局的小斑块规模为20~30 m,大斑块规模为80~90 m.乔木层的联合格局比单个优势种群格局大,种群格局是相互交错和相互重叠的.该格局结构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并增强对干扰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6.
从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的种间杂交获得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中发现了雄性不育单株,兄妹交株系和不育株与甘蓝型油菜常规杂交F1和F2株系的育性分离分析表明,该不育材料属于双隐性雄性核不育类型.利用育性分离株系的可育株自交和可育株与不育株间兄妹交等方法筛选出7个纯合可育株系,等位测验表明这7个纯合可育株系(B1~B7)中存在两种基因型:Ms1Ms1ms2ms2和ms1ms1Ms2MS2.该材料对油菜核不育基因定位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刘仁虎  孟金陵 《遗传学报》2006,33(9):814-823
采用RFLP和AFLP标记对来自中国和欧美的7份甘蓝型油菜和22份白菜型油菜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这29份材料中,166个酶-探针组合和2对AFLP引物共检测到1477个RFLP标记和183个AFLP标记。RFLP数据显示以拟南芥EST克隆作探针比用油菜基因组克隆做探针能检测到更多的多态性位点,且采用EcoR Ⅰ或BamH Ⅰ酶切比HindⅢ酶切多态性好,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中基因的拷贝数平均都为3个左右。UPGMA聚类分析表明中国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比甘蓝型油菜和欧美白菜型油菜丰富,欧美甘蓝型油菜与欧美白菜型油菜聚为一类,而与中国甘蓝型油菜差异更大。中国白菜型油菜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中国甘蓝型油菜的改良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揭示了利用白菜型油菜A基因组和甘蓝型油菜A基因组间亚基因组杂种优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预测B型肉毒毒素蛋白抗原表位,研究表位合成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结合Anthwine分析软件及网络平台,预测B型肉毒毒素蛋白重链的B细胞抗原表位。人工合成4条(P1,P2,P3,P4)表位多肽,与抗B型肉毒毒素类毒素的马血清反应;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用合成肽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血清与合成肽的结合;对免疫小鼠腹腔注射B型肉毒毒素。结果:合成的多肽能与抗B型肉毒毒素的类毒素的马血清结合;多肽免疫小鼠后能产生针对多肽的抗体,其中P1、P3、P4产生的抗体对受毒素攻击的小鼠具有保护作用。结论:成功预测了抗原表位,合成的表位多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报道了尸检收集积累的6例猕猴脑内自然感染绦虫囊尾蚴病例及其病理学观察结果。猕猴来自云南、贵州两省和由本所养殖场繁殖者,其中雌雄各半。年龄约2~15岁。  相似文献   
110.
对同一地区两例输血后丙型肝炎进行PCR分型,结果为Ⅱ型。分别将其NS5区基因部分片段克隆到pUC18和M13mp18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NS5区基因相同区段,二者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9.04%,氨基酸同源性为90.75%。而且在分离株V中第70~72位发现阅读框内终止密码子TGA。与Ⅱ型代表株HCVBK序列相比,相同区段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5%,91.92%和91.91%,91.91%。对比分析表明,在同一地区基因型相同的不同分离株间NS5区基因仍存在较大变异,分离株V可能为缺陷性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