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生物科学   7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野豌豆属4种植物种子萌发的积温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青藏高原野豌豆属窄叶野豌豆(Vicia angustifolia)、山野豌豆(V. amoena)、歪头菜(V. unijuga) 3种野生植物与一种当地栽培植物救荒野豌豆(箭筈豌豆) (V. sativa) ‘兰箭3号’种子为材料, 在5、10、15、20、25及30 ℃下进行萌发实验, 应用种子萌发的积温模型对上述4种植物萌发对温度的响应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1)基于萌发速率(1/Tg)对种子萌发温度最低温Tb值的估计受萌发率(g)的影响较小; 与此不同, 除‘兰箭3号’种子外, 对萌发最高温Tc值的估计, 受到g的显著影响。 这表明种群内所有种子个体萌发的Tb值相对恒定, 但Tc值在有些物种中变异较大; 2)基于重复概率单位回归分析估计的种子萌发Tb值与基于萌发速率估计的值较为接近; 而由此方法估计的Tc值则与萌发率为50%时的估计值较为接近; 3)相比多年生豆科植物歪头菜和山野豌豆, 一年生豆科植物箭筈豌豆‘兰箭3号’与窄叶野豌豆具有相对较低的TbTc值; 4)积温模型可准确地预测休眠破除后豆科植物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萌发进程。  相似文献   
72.
对种子休眠的自然释放及其作用因素的研究, 是了解种子休眠生态学、种群适应机制的重要途径。以内蒙古阿拉善干旱荒漠区的3种主要植物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骆驼蒿(Peganum nigellastrum)为材料, 研究了种子在野外埋藏18个月期间和4个埋深条件下的休眠释放特性和土壤种子库。3种植物种子在野外埋藏时(采收后5 ℃冷藏6个月)的休眠率分别为98%、95%和3%。结果显示, 埋藏过程中, 3种植物种子的休眠释放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性。对牛枝子而言, 置于地表(0 cm)的种子比埋藏于土中的种子的休眠释放快, 埋藏期末, 埋深0、2、5和10 cm的种子的休眠率分别为64%、87%、86%和82%。唐古特白刺种子埋藏6个月后, 各埋深的休眠已完全释放, 释放速率随埋深增加而加快。骆驼蒿种子具有典型的季节性休眠循环特性, 休眠率各年度最高点出现在10月份, 释放速率随埋深增加呈减慢趋势。埋藏期末不同埋深条件下, 牛枝子、唐古特白刺和骆驼蒿种子的平均田间萌发率分别为11%、12%和8%; 平均室内萌发率分别为3%、74%和42%; 而平均死种子率分别为3%、15%和10%。根据Thompson和Grime (1979)的土壤种子库分类体系, 供试的3种植物都属于持久土壤种子库类型。  相似文献   
73.
在免疫缺失、囊肿性纤维化、烧伤烫伤等患者的临床继发感染中,绿脓杆菌是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合成的细胞外毒性物质—绿脓杆菌外毒素A(PEA)被认为是引起感染的最关键内在机制。该文对中外学者们在PEA的结构、功能、提取和纯化方法、重组毒素、基因工程疫苗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对预防和治疗绿脓菌感染、抗肿瘤、抗移植排斥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
LBD是植物中所特有的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在调控植物侧生组织发育、营养代谢以及响应逆境胁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从全基因组水平筛选和鉴定了蒺藜苜蓿LBD基因家族,并对基因结构、系统进化、进化压力、保守域、染色体定位以及基因表达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共鉴定出2类5亚类共计56个蒺藜苜蓿LBD家族基因,在8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但分布不均匀。该家族成员外显子数目都不超过2个,结构简单,基因间在进化时存在负向选择作用。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该家族成员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时空特异性,并受干旱和氮素调控。该研究结果对蒺藜苜蓿LBD基因功能研究及进化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5.
苦豆子种子休眠的形成及其解剖结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水分生境下苦豆子种子休眠的形成过程及其发育过程中种皮解剖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不:(1)苦豆子种子发育可分为3个典型阶段:即种子生长期、营养积累期和成熟期.(2)与干旱生境相比,湿润生境下种子千粒重较高,但其形成有生活力种子的时间较迟.(3)苦豆子种子休眠形成开始于种子营养积累期末,这一过程与种子含水量密切相关,当含水量下降至20%左右时,休眠率急剧增加,至含水量为10%左右,休眠率达100%.(4)种子的栅栏层细胞于生长期末形成,至营养积累期排列逐渐致密,与种子休眠开始形成时期相对应.研究表明,种子发育过程受生境水分状况影响,其休眠形成于种子脱水过程中,其中栅栏层的结构变化是导致种皮个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6.
并蒂莲     
一、引种历史 并蒂莲是花卉王国中的稀世珍品,在中华大地上知其名而未睹其面的却大有人在。江苏省昆山市亭林公园内有着一片欣欣向荣,奇花争艳的并蒂莲。 “并蒂莲是莲荷中的一个变种,我国古籍多有记载。实际上,它产生一茎两花,花各有蒂,蒂在花茎上连在一起,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并头莲”(见图)。当今成片栽植,精心培育,花繁叶茂,双萼并蒂,映日别样红的首推江苏省昆山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