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生物科学   44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1.在氮、磷、钾肥配合施用(NPK)的基础上加倍施用磷肥(NP_2K)或钾肥(NPK_2)使胜利油菜表现出“冬壮春发”的类型。在越冬期其原生质的粘滞性及束縛水含量(%)均较高,抗塞性及保水力较强,能安全越多;同时在冬季低温下仍具有较高的合成水平,其叶缘素含量及蛋白氮占总氮百分率均较高,每月出生叶片数较多,从越多期到蕾苔期叶面积及叶数的增长速率亦较大,特别是NP_2K处理更为显著。而缺磷(NK处理)及缺钾(NP处理)则相反,且叶中氨基酸的种类及数量显著少于对照(NPK)。 2.叶中磷、钾含量虽受施肥影响而有差异,但不甚显著。可是各处理叶数有显著差异,在对照(NPK)的基础上加倍施用磷肥(NP_2K)破钾肥(NPK_2)的其叶数显著高于不施磷肥(NK)或钾肥(NP)的处理;如以整个植株的总磷量及总钾量相比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3.营养生长较好的处理其生殖生长亦较好,产量及含油量亦较高;以各处理相比,千粒重、单株种子重、种子含油量及单株种子含油总量都以NP_2K处理为最高,NK处理为最低,其次序为: NP_2K>NPK_2>NPK>NP>NK。  相似文献   
12.
兰州百合生殖器官中睾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了兰州百合(LiliumdandiiDuch.)花粉、雄蕊、雌蕊及花瓣中甾类激素──睾酮的含量。雄蕊中睾酮的含量随发育进程上升,开花当天达到最高值。雌蕊和花瓣中的睾酮含量低,而且不伴随花的发育进程变化。生殖器官中睾酮含量以成熟花粉为最高。无论蕾期授粉(亲和)或自花授粉(不亲和)与不授粉的对照相比,雌蕊的睾酮含量无显著差别。百合花粉水合后睾酮含量略有下降。花粉在体外萌发过程中,花粉管中的睾酮含量随花粉管的生长而急剧下降,这时萌发介质中只出现极微量的睾酮,而且在整个萌发时期无明显变化。推测睾酮参与雄配子体的发育和成熟,并与花粉的萌发有一定关系,但无迹象表明与受精的选择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南雄盆地和池江盆地早第三纪地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南雄盆地和池江盆地分别位于大庾岭的南北两侧,处于赣粤穹折带的西段。两盆地受中生代北东东向断裂构造的影响,形成块断盆地,在盆地中堆积了一、二千米厚的中、新生代地层。南雄、池江盆地的早第三纪地层富含哺乳类化石,是研究我国早第三纪地层及哺乳动物群的重要地点。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古新世哺乳类化石地点约有三十多处,同时兼有晚古新世和中早古新世哺乳类化石的地点就更少了,大约有七处,南雄、池江盆地就是其中的两个地点。  相似文献   
14.
用直接竞争ELISA法检测花粉中的睾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甾类激素也较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组织中,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其生理作用尚待深入研究。文献中有关甾类激素的含量变动很大,差别达数千倍,主要是由于测定方法和灵敏度的不同。近年来一些先进的分离分析方法如气谱-质谱联用,高效  相似文献   
15.
奇蹄类和偶蹄类是现代的主要有蹄动物,它们的起源一直是古哺乳动物学界关心的课题。近年来的发现表明,在早始新世奇蹄类出现之前,亚洲已有牙齿形态与奇蹄类相近的有蹄类存在。偶蹄类的情况可能也是如此,这里记述的古新世新村里赣蹄兽就是一个明证。新村里赣蹄兽(Ganungulatum xincunliense gen.et sp.nov.)化石产于江西大余青龙镇新村里附近的晚古新世池江组滥泥坑段,化石地点编号为72035(76)。在同一地点还发现南方古对锥兽Archaeoryctes notialis Zheng,1979和滥泥坑赣脊兽Ganolophus lanikenensis Zhang,1979。赣蹄兽材料为一对不完整的下颌骨,右下颌骨保存i2-3,c和p4-m3,左下颌骨存有p3-m3(IVPP V 14154)。其特征是下齿式为3?·1·4·3;i3与颊齿列平行,i2稍有些斜;犬齿小;p3有初始的跟座,p4三角座明显,跟座小;下臼齿为丘形齿,牙齿由m1向m3增大,三角座前后收缩,下前尖位于舌侧,并靠近下后尖,下后尖较下原尖靠后,m3有一增大的跟座,跟盆向舌侧开放。新村里赣蹄兽下颊齿低冠,呈丘形齿,下臼齿三角座前后收缩和m3下次小尖增大等特征,说明了赣蹄兽与亚洲古新世地层中常见的真兽类,例如(?)兽类、裂齿类、中兽类和全齿类不同,而与Prothero et al.(1988)提出的有蹄类(Ungulata)牙齿相似,表现出与某些有蹄类密切相关。与已知的晚白垩世和古新世有蹄类比较,赣蹄兽与"踝节类"("condylarths")中的豕齿类(hyopsodontids)和眛兽类(mioclaenids)比较相近。但从其下犬齿小,p4相对较大,臼齿化程度高,以及下臼齿下前尖在舌面位置和与下后尖接近等特征来看,赣蹄兽更接近mioclaenids。修仁古亚兽(Palasiodon siurensis)是亚洲仅有的mioclaenid,产于广东南雄盆地下古新统上湖组,但在牙齿形态上容易与这里记述的赣蹄兽区别,古亚兽下颊齿短宽,m3很退化。与其他已知的mioclaenids比较,赣蹄兽在大小上和牙齿形态上与北美Torrejonian的Litaletes disjunctus最接近,两者都有小的匙状的下犬齿,相对臼齿化的p4,下臼齿下前尖向舌侧位移,前、后齿带无或很弱,m3增大。但赣蹄兽明显不同于,J.disjunctus,前者p3更小,更简单,p4下前尖更小,跟座不成盆状,下臼齿下前尖较大,更加舌位,并与下后尖靠近,下后尖在下原尖的后侧,m3下内尖不明显。由此可见,赣蹄兽下颊齿和已知的"踝节类"是可以区别的,但更重要的区别点是在下颌骨的前面部分。在与arctocyonids、hyopsodontids和phenacodontids等"踝节类"对比时,我们发现赣蹄兽和"踝节类"之间的重大差异在于下门齿的排列上。这些"踝节类"的三个下门齿密集地排列在下颌骨的前端,呈圆弧状,与颊齿列斜交,而赣蹄兽的i3与颊齿列平行,i2稍斜。赣蹄兽下门齿的排列形式与早期偶蹄类Diacodexis pakistanensis相似,在亚洲始新世的Gobiohyus robuxtus和Lophiomeryx angarae也有类似的情况。赣蹄兽与Diacodexis、Gobiohyus和Wutuhyus等早期的偶蹄类的相似之处还在于下颌骨形态,较细长,较浅,下颌骨深度向前变浅,下臼齿向后增大,下前尖在舌面位置,下后尖在下原尖的后面,m1-2下次小尖在后缘上,m3下次小尖增大,并形成第三叶。但在p3-4形态上,赣蹄兽与这些早期偶蹄类不同,赣蹄兽明显比早期偶蹄类复杂,即臼齿化程度较高。赣蹄兽保留了像某些"踝节类"(如Litaletes)的p3-4,而它的下门齿排列却与早期偶蹄类相似。赣蹄兽下臼齿形态与早期偶蹄类具有相似性,因而不能归入"踝节目"已知科,很有可能代表与偶蹄类相关的一支古有蹄类。赣蹄兽的发现也为偶蹄类起源打开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湖南常桃盆地北柱兽类化石及相关地层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记述了在湖南省常桃盆地延泉剖面上发现的北柱兽类一新属新种——湖南窄柱兽(Stenostylops xiangensis gen. et sp. nov.)。新属以其长大于宽的窄长的上颊齿区别于北柱兽类任何已知属。新记述的种类表明含化石层的地质时代为早始新世或可能稍早。  相似文献   
17.
记述产自西藏南部仲巴县的一个中国目前所知最年轻的菊石群,含2科4属6种,其中4新种。据菊石群面貌和它们所产出的层位可以划分出上、下两个组合带上部Pachydiscus.cf.Hidakaensis-Libycoceraszhongbaense组合带;下部Manambolitescujiangdingensis-M.Pivaeteaui组合带。产菊石的曲贝亚组的下段和上段的中、下部(82F50及其以下层位)为晚Campanian期,上段上部(即82F52及其以上层位)为早Maastrichtian期。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产自西藏南部仲巴县的一个中国目前所知最年轻的菊石群,含2科4属6种,其中4新种。据菊石群面貌和它们所产出的层位可以划分出上、下两个组组合带:上部Pachydiscus cf.hidakaensis-Libycoeras zhongbaense组合带;下部Manambolites cujiaangdingensis-M.pivaeteaui组合带。 石的曲贝亚组的下段和上段的中、下部(82F50及其以下层位)为晚Campanian期,上段上部(即8252及其以上层位)为早Maastrichtian期。  相似文献   
19.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部分脏器特点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2只羚牛的雌性生殖器官及肝、肾、脾等脏器进行了形态描述,并与黄牛及羊的相应器官进行了比较,为探讨羚牛的分类地位提供了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20.
CellCul—20A反应器的丝网间液体交换速率及氧传递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笼式通气搅拌生物反应器的特点,本提出了一种简单可信的测量丝网内外液体交换速率的实验方法,根据此方法,在CellCul-20A生物反应器中得出了通过丝网的液体交换速率关联式:单层丝网:Qs=1.93×10^-5N^1.81+1.13×10^-4UG0.61 (Ⅰ)双层丝网:Qs=3.42×10^-5N^1.49+1.46×10^-4UG0.68 (Ⅱ)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合适的深层通气的氧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