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8篇
生物科学   14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调查无临床症状健康人肠道内有无溶血菌的存在,并利用分子方法对溶血菌进行鉴定。方法 通过血平板分离培养,对17例无临床症状个体肠道内溶血菌的存在情况做了3周的动态调查,对分离到的溶血菌的16SrDNA进行ARDRA(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酶切分型,将溶血菌分为不同类型,最后利用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对不同类型的溶血菌进行菌株水平的鉴定。结果17例个体中发现5例个体能检测到溶血菌,其中4例个体(A~D)只有1次样品检测到溶血菌,而个体E在3周的5次采样中均能检测到溶血菌。根据ARDRA酶切图谱将溶血菌分为2种类型,Ⅰ型16SrDNA全长测序后与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ATCC 10987)序列同源性达99%,Ⅱ型与大肠埃希菌菌(Escherichia coli CFT 073)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达99%。结论 在健康个体肠道内也有溶血菌的存在,且溶血菌的存在可能与机体的疲劳程度和饮食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42.
青海省玉树、果洛州岩羊的种群结构及生命表初探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任军让  余玉群 《兽类学报》1990,10(3):189-193
本文根据野外发现的4470只岩羊,就其栖息地、种群大小和年龄组成进行分析。在已分辨性别的2168只岩羊中,成年雌雄性比为1:0.5。此外,我们还利用54架自然死亡的雄性岩羊头骨,初步探讨年龄分布、存活曲线和生命表。  相似文献   
43.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饲养于恒定水温和自然光照下的雌性虹鳟血浆中皮质醇和性激素含量的周年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根据性腺结构指数和性激素分泌量判断,三龄时,雌性虹鳟达到性成熟;2)在血浆中不仅性激素而且皮质醇的变化水平与性腺结构指数的变化高度相关.排卵前性激素的水平都较高,伴随着排卵的进行性激素水平下降.而且在产卵季节虹鳟血浆中皮质醇水平也较高,三龄时皮质醇水平与性腺结构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86.这些结果提示,皮质醇在虹鳟的繁殖过程中可能发挥某种作用.  相似文献   
44.
本文报告了苏云金杆菌UV-17新细菌杀虫剂与Bt乳剂防治玉米螟效果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UV-17防效高于Bt乳剂,数理统计,差异显著、极显著(P<0.05、0.01)。  相似文献   
45.
本文研究了太白山高山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和分布特点,用数量分类方法划分了不同的群落类型,并讨论了灌丛与草甸群落的演替关系。  相似文献   
46.
莫家让  叶燕萍   《广西植物》1981,(3):15-19
<正> 多年来,低温对植物组织的危害,常以透性的破坏作指标,并在棉花、水稻、甘薯、咖啡、蕃茄、蚕豆、黄瓜等方面已有报道。多数研究者对透性的研究,着重于测定细胞或组织漏失电解质的电导度,没有对漏失物中是否存在重要的生物分子氨基酸进行具体分析。甘蔗是对低温十分敏感的作物,在不同低温条件下,不同持续期对蔗叶组织透性破坏的情况如何,是否有氨基酸渗出,均未见报道。目前,关于提高甘蔗抗寒性的研究工作,许多单位从良种选育,耕作栽培技术的改进上积极开展研究,而从生理学角度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减轻低温对蔗叶组织透性破坏的研究,缺少可供参考的资料。为了逐步探明甘蔗寒害的生理实质,摸索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抗寒力的可能性,我们应用Ries于1975年发现、1977年提纯、并经一些单位试用认为能提高植物代谢水平的三十烷醇进行试验,以期积累资料,为今后继续研究和开展田间抗寒试验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47.
王克让 《昆虫知识》1992,29(1):32-33
记述了梨斑叶甲各虫期的形态。该虫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内越冬。3月下旬出蛰取食,产卵于寄生叶背面。卵期7~10天,幼虫期20天左右,蛹期11天左右,成虫期360天左右。在幼虫三龄以前用80%敌敌畏乳油、40%乐果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喷雾防治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8.
何若天  莫家让   《广西植物》1987,(4):351-354
在合适浓度范围的三十烷醇存在下,经冰冻处理的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化冻后质膜完整率均高于对照。以0.1,0.5和1.0p,p.m三十烷醇对原生质体质膜的保护效果较佳。三十烷醇对甘蔗叶肉原生质体的抗冰冻力有类似效果,使用浓度亦相近。作者认为三十烷醇可能与质膜结合,在维护质膜正常物相和和生理活性的完整性与稳定性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9.
遗传重组是有性生殖的重要概念,测定重组率、进行单倍型分析也是遗传分析的主要手段。那么每次减数分裂会发生多少次重组,在不同个体的不同染色体上的分布规律又如何?这个老问题需要获得更精确和更细节的解答。美国Broad研究所Steven A. McCarroll和Avery Davis Bell团队对20个健康精子捐献者的31,228个配子基因组进行了平均0.01×的低深度单细胞测序,鉴定出813,122个染色体重组和787个非整倍染色体交换(2020年6月3日发表,doi: 10.1038/s41586-020-2347-0)。结果发现在个体间和细胞间,其重组率和变异率的变化比较大。不同捐献者的每个精子平均重组次数在22.2~28.1之间分布,集中发生在远着丝粒区以及距离适度的近着丝粒区,特别是第一次重组更容易发生在远着丝粒区。染色体重组发生的函数是沿减数分裂联会复合体的物理长度发生,而不是基因组的碱基距离。卵母细胞比精母细胞具有更长的联会复合体,因此也会发生更多的交换重组。不同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物理长度反映了它们之前的差异高达两倍,意味着染色体更紧密的精母细胞会有较少交换重组。此外,捐赠者的精子非整倍体发生率差异更大,从1.0%~ 4.6%不等,发生染色体丢失是染色体获得的2.4倍。性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发生率最高,并更可能在减数分裂I期发生,常染色体则相反。该研究通过大规模单细胞测序分析揭示了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可变物理压缩可能决定了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变异。这种细胞生物学和人类生物学变异之间的相似性,原则上可用于多种环境下的生物学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50.
苏南茶叶氟富集的波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苏南茶区8个县(市)的21个茶场进行商品茶的现场调查、样品采集与含氟量分析。结果表明,茶叶氟富集量的波动变化与氟源、茶园的自然生态环境、茶叶的品位与档次、采摘标准等因素有关。苏南茶叶氟富集量的波动范围为46~410mg/kg,平均含氟量1378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