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生物科学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用0.3M的甘氨酸缓冲液(含0.1M的MgCl_2,pH7.4)对泡桐丛枝病病树的新鲜或冰冻组织进行抽提,用蜗牛酶处理,并差速离心,获得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然后用蛋白酶E处理,苯酚和氯仿抽提,酒精沉淀,可有效地制备得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总核酸。所得总核酸在0.6%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时呈现出大分子和小分子两种电泳带。DNase I RNase A及专一性降解单链核酸的S.酶等分析结果表明,大分子带为DNA,小分子带为RNA,且DNA具有双链性质,RNA具有单链性质。将上述总核酸用RNase A消化,苯酚和氯仿抽提,乙醇沉淀,可获得单一的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DNA。电泳测得其DNA分子量约为1.5×10~7道尔顿。目前国内外均未见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核酸报导。  相似文献   
12.
谷氨酸生产菌用于发酵生产谷氨酸和其他氨基酸,由于外源噬菌体污染或者由溶原菌内诱导出的噬菌体污染,往往给工业发酵带来严重的危害,于是测定谷氨酸生产菌是否为溶原菌便成了当务之急。本文以溶原菌E.coli K_(12)为研究模型,首先用~(32)P标记的λDNA作探针,建立了检测溶原菌株的分子诊断方法,继而通过寄主菌株从生产环境样品中分离筛选到7_6和7_(?)两大类共20多株噬菌体。由该两类噬菌体制得的~(32)P-7_(?)和7_(?)探针,可分别与以生产谷氨酸的棒杆菌B_9、7338和T_(?)三个菌株为寄主,从环境样品中分离的18个和6个噬菌体分离物杂交。而采用缺口翻译系统制备的7_(?)和7_(?)混合探针,或混合使用7_(?)和(?)探针,使得检测方法更为简便易行。通过Southern Blot技术和菌落杂交对菌DNA的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寄主菌株均不是所分离的噬菌体的溶原菌。最后,本文还就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之间的同源性与分子诊断的可行性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