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1篇
生物科学   2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掌叶梁王茶的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热板法研究了掌叶梁王花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根小剂量(5g/kg.d)与茎大量(10g/kg.d)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与阿斯区林(0.03g/kg.d)作用相当,且茎的大剂量的镇痛作用与根小剂量相似。  相似文献   
82.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电荷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迄今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其争论焦点是蛋白质在生物电荷转移过程中是否提供特殊的电子传递通道或者是仅仅作为普通的有机介质.应用飞秒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研究由光合细菌天线分子和平均粒径为8 nm的TiO2组装而成的超分子系统中长程电荷转移.晶体结构研究表明,光合细菌天线分子具有由多个α-脱辅基和β-脱辅基蛋白跨膜螺旋构成的双层空心柱面体结构,其中α-脱辅基蛋白跨膜螺旋构成的小环状体套于β-脱辅基蛋白跨膜螺旋构成的大环状体中.小环状体的空腔直径约为3.6 nm.光合色素细菌叶绿素和β-胡萝卜素分子处于两环之间.细菌叶绿素距离外周胞质膜最近,预计为1 nm.本研究试图将TiO2纳米颗粒部分装入光合细菌膜蛋白的腔体中,探讨细菌叶绿素与TiO2纳米颗粒间进行的光致长程电荷转移,进而揭示蛋白质在电荷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实验观察到细菌叶绿素B850在LH2/TiO2中的基态漂白恢复的时间常数明显地比在LH2中短,应用长程电荷转移模型,将蛋白质视为普通介电媒体,由电荷转移速率推算得到细菌叶绿素与TiO2纳米颗粒最近表面的距离为0.6 nm,表明TiO2纳米颗粒已经成功地部分装入光合细菌天线分子的空腔中.  相似文献   
83.
铅(Pb)是已知毒性最强的重金属污染源之一,一氧化氮(NO)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信使分子,广泛参与植物对Pb胁迫的应答反应调控,而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是修复Pb污染的重要种质资源。为了进一步探明NO在植物Pb胁迫响应中的作用及机理,增强三叶鬼针草对Pb污染土壤的耐性以及更好地应用于Pb污染土壤的修复。该研究以培养60 d的三叶鬼针草幼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O供体硝普钠(SNP)预处理,测定600μmol/L硝酸铅胁迫处理第3天三叶鬼针草叶、茎和根的膜质过氧化、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指标,分析外源NO对铅胁迫下三叶鬼针草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300μmol/L SNP能显著降低铅胁迫下三叶鬼针草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以及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能显著促进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类胡萝卜素(Car)的合成;和不同浓度SNP对三叶鬼针草叶、茎和根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较复杂,其中200μmol/L SNP能显著增强叶和茎中抗坏血酸氧化酶(APX)活性、茎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300μmol/L SNP能显著增强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1000μmol/L SNP能显著增强茎和根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综上表明,适宜浓度NO可以通过启动抗氧化系统,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调节抗氧化酶活性,从而有效保护三叶鬼针草膜系统稳定性,缓解Pb胁迫伤害。因此,适宜浓度NO可以增强三叶鬼针草对Pb污染土壤的耐性,其在三叶鬼针草修复Pb污染土壤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的PengYi等向小鼠注射胰岛素受体拮抗剂S961制造出胰岛素抗性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发现了与胰脏卢细胞增殖有关的激素,并命名为口.促激素(betatrophin)。  相似文献   
85.
TGF-β信号通路是一个由众多细胞因子组成的大家族,调节着包括细胞生长、上皮-间质转化、迁移、分化以及凋亡等在内的许多细胞功能,在组织与器官的正常生长、胚胎发育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旦TGF-β信号传导过程发生异常,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系列发育缺陷和疾病的产生,如肿瘤的发生,组织器官的纤维化,结缔组织以及骨骼疾病等.通过对TGF-β信号通路在不同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目前已经开发了许多靶向此通路的治疗策略,如单克隆抗体、受体激酶抑制剂和反义寡聚核苷酸等.本综述总结了 TGF-β信号通路在不同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并对最新的靶向此信号通路的治疗策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6.
为了实现来源于碱性芽孢杆菌Alkalophilic Bacillus clarkii 7364的γ-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高效胞外表达,对OmpA信号肽介导的E.coli BL21(DE3)/pET20b(+)-γcgt基因工程菌进行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并进行正交试验,获得最优培养基:甘油5g/L、蛋白胨6g/L、酵母膏24g/L、钙离子6mmol/L、镁离子2mmol/L、甘氨酸0.75%、PO43- 0.1mol/L;在此基础上最适发酵条件:pH6.5、25℃培养、装液量30ml/250ml、转速220r/min、0.02%SDS、在发酵10h时利用5g/L乳糖进行诱导,使得酶活从初始的5189.2U/ml提高到20268.8U/ml。研究结果得到高效表达的培养条件,为实现该酶的工业化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L-色氨酸作为人体内的一种必需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与饲料等行业.工业上采用的色氨酸生产方法有化学合成法、转化法及微生物发酵法.近年来,随着代谢工程在色氨酸菌种选育中的成功运用,微生物发酵法逐渐成为主要的色氨酸生产方法.系统综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色氨酸所涉及的代谢工程策略,包括生物合成色氨酸的代谢调控机制以及途径...  相似文献   
88.
炎症体(innammasome)是一种多蛋白复合体,通过激活半胱天冬酶一l(caspase-1)调控白细胞介素-lβ(IL-1β)和IL-18的加工和成熟,进而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炎症体作为炎症和细胞死亡的重要调节因子,在天然免疫和免疫炎性疾病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就炎症体的结构与作用机制、信号调节及相关疾病等几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9.
研究了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的重组人复合α干扰素(cIFN)时不同诱导甲醇浓度对cIFN分离纯化得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原因.在5L罐中采用0.25、0.50和0.75%(W/V)三个甲醇浓度诱导时,在0.75%高甲醇浓度诱导下cIFN表达水平最高,达到2.06 g/L,是0.25%低甲醇浓度诱导的1.24倍,但是低甲醇浓度诱导下cIFN分离纯化得率却高于高甲醇诱导浓度下3.75倍.另外,低甲醇浓度下发酵上清液cIFN抗病毒活性为2.85×108IU/mL,较高甲醇浓度提高了4.48倍.进一步采用SDS-PAGE和Native-PAGE免疫印迹分析不同条件下发酵液中cIFN存在状态,发现在高甲醇浓度下cIFN容易形成大量的聚合体,分别为共价聚合和非共价聚合,而cIFN单体含量较少,但是低甲醇浓度诱导下情况完全相反.最终在0.25%甲醇诱导下分离纯化1L发酵上清液可得0.73 g单体cIFN,是0.75%甲醇诱导下的3.84倍.  相似文献   
90.
根据第6次森林清查小班数据,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和平均生物量法估算了2003年江西省泰和县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碳储量,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泰和主要森林类型年龄与碳密度的曲线关系,并结合小班轮伐信息,估算了全县1985—2003年的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分析了期间的时空动态特征,并以2003年为基准年,假定到2020、2030年泰和县森林植被面积保持稳定、且不考虑轮伐期,推算了此情景下2020、2030年泰和县植被碳储量.结果表明:2003年,泰和县森林林分总面积15.74×104 hm2,总生物量6.71 Tg,植被碳储量4.14 Tg C,平均碳密度26.31 t C·hm- 2. 1985、1994、2003、2020、2030年泰和县森林植被碳储量分别为1.06、2.83、4.14、5.65和6.35Tg C,森林植被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由东西部向中部递减.人工造林使泰和县林分面积大幅增加,全县森林植被的固碳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