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0篇
生物科学   2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51.
根据多年的野外调查和相关的研究资料,对小孢发属(BryoriaB rodo & Hawksw.)地衣进行了分类学研究,报道新疆小孢发属地衣10种。其中Bryoria chalybeiformis,Bryoria fuscescens,Bryoria nadvornikiana和Bryo-riasimplicior为中国新记录种,Bryoria lanestris,Bryoria nitidula,Bryoria trichodes ssp.trichodes,Bryoria pseudo-fuscescens为新疆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52.
对710名(男328人,女382人)新疆蒙古族进行了糖精和乙酰水杨酸尝味能力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蒙古人群中的糖精味盲率为4.648%,没有尝味能力的隐性基因频率为0.2156,具有尝味能力的显性基因频率为0.7844,平均尝味阈值为8.009 ±1.34(0.108mol/L)。乙酰水杨酸的尝味阈值分布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双峰一谷分布,表明该性状是单基因决定的性状,谷底7号液(3.00X10-4mol/L)是味盲的界限,味盲的峰值在1号液(1.7X10-2mol/L),尝味者的峰值在11号液(1.25X10-5mol/L),味盲率为90.282%,。经x2检验,男、女性的味盲率元显著差异(P>0.90),表明决定乙酰水杨酸尝味能力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对该基因的显隐性等特点尚需通过家系分析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153.
中国新疆马鹿亚种头骨形态的地理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疆马鹿(Cervus elaphus)有3个亚种(塔里木亚种C.e.yarkandensis、天山亚种C.e.songarieus和阿勒泰亚种C.e.sibirieus)。本文报道新疆马鹿3个亚种头骨形态学特征描述和14项形态学指标测定。被测定的指标主要有颅全长(GLC)、颜面长(FL)、鼻骨全长(GLN)、前头长(MFL)、眼窝长(OFW)、基底全长(CBL)、口盖最大幅(GPB)、前臼齿间距离(Pm—P)、眼间最小幅(ZB)、筋突起高(CH)、关筋突起高(LH)、牙齿间隙裂高(DH)、前下颚骨高(HMP2)、后下颚骨高(HMM,),采用主成分分析并在这3个亚种之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阿勒泰亚种的头骨长度和高度值比塔里木亚种大,宽度值比塔里木亚种小;2)天山亚种的头骨大小一般处在塔里木亚种和阿勒泰亚种的中间,但三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阿勒泰亚种和天山亚种的头骨形态测量数据比较接近,塔里木亚种的头骨形态比较特殊(塔里木亚种的头骨短而宽,明显区别于其他两亚种的特征)。在新疆导致马鹿3个亚种头骨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有栖息地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差异。阿勒泰亚种和天山亚种栖息在大陆性气候寒冷区的针叶林中,冬天气候比较寒冷;塔里木亚种栖息在大陆性气候温热区的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中,气候干旱炎热。因此,阿勒泰和天山亚种在适应寒冷的气候并适应生软食物的食性过程中头骨变成长细,而塔里木亚种长期适应干旱炎热并适应生硬食物的食性使头骨变的短而宽。  相似文献   
154.
动物生物学实践教学改进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动物生物学实践教学是生命科学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动物生物学实践教学中,以培养学生技能为指导思想,对其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旨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针对动物生物学实验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改进方面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5.
BPA(broks parsimony analysis)是历史生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包括初级BPA和二级BPA。前者主要用于寻找共同格局,后者是对网状进化格局的解释。本文详细介绍了二级BPA的分析方法,并就BPA与其它历史生物地理学/支序学派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区别。  相似文献   
156.
本文叙述感染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后,病虫脂肪体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大菜粉蝶感染后24小时,病虫脂肪体细胞开始出现明显的病变,整个病程是,在开始时细胞核内出现清晰区并出现病毒发生基质,核膜多点成套增生,其后核膜断裂,大量膜样结构聚集在病毒发生基质的周围,核衣壳大量产生,有一部分核衣壳从这些病毒发生基质四周的膜样结构碎片上获得套膜,荚膜蛋白沉积形成成熟的病毒荚膜,或称包含体;另一部分则排列在胞浆内的空泡边缘上;其余的核衣壳则从细胞边缘“芽突”而获得套膜,另外还描述环孔片层及线粒体改变。  相似文献   
157.
【目的】为深入研究红斑丹毒丝菌的免疫保护性抗原及其致病机制,采用免疫蛋白组学技术鉴定红斑丹毒丝菌的免疫原性蛋白。【方法】通过SDS-PAGE电泳分离红斑丹毒丝菌C43065株的NaOH提取抗原,用兔抗NaOH提取抗原抗血清经Western blot检测免疫原性蛋白,通过MALDI-TOF质谱技术鉴定蛋白种类,并对部分免疫原性蛋白的编码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通过MALDI-TOF质谱技术从C43065株NaOH提取抗原中鉴定出9个免疫原性蛋白,分别为Spa A、伴侣蛋白GroEL、烯醇化酶、ATP结合盒转运蛋白、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果糖二磷酸醛缩酶、50S核糖体蛋白L1、30S核糖体蛋白S4。其中烯醇化酶、ATP结合盒转运蛋白、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已被证实与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脑膜炎奈瑟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相关。C43065株伴侣蛋白GroEL、烯醇化酶、ATP结合盒转运蛋白、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编码基因大小分别为1614、1296、1260、1005和867 bp,与已公布的红斑丹毒丝菌Fujisawa株相应基因的相似度高达98%。【结论】本文所鉴定的9个免疫原性蛋白,为进一步开展红斑丹毒丝菌保护性抗原及其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8.
本文记述中国珠足甲螨属的一新种角珠足甲螨,珠足甲螨属和孔珠足甲螨属中国6个新纪录种:南方珠足甲螨、俄罗斯珠足甲螨,疣珠足甲螨,塞氏珠足甲螨,棒珠足甲螨和刺孔珠足甲螨,并对上部分种类作了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159.
摘要 目的:探讨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0只SD大鼠构建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再灌注后有无再流分为2组,分别为无再流组(n=42)和有再流组(n=28)。分析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微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以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相关性。结果:有再流组大鼠HR和LVEDP值、纤维蛋白原水平、VCAM-1值显著高于无再流组,而SBP、DBP和LVSP值、微血栓形成数量、ApoB值和ApoB/ApoA1值、P-selectin、ICAM-1、IL-6和IL-10值则显著低于无再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栓形成(r=0.654,P=0.005)和载脂蛋白比值(r=0.582,P=0.004)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纤维蛋白原(r=-0.552,P=0.002)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三者可作为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0.
在新疆的燕麦和小麦上发现了红条花叶病,其病原体是一种弹状病毒,大小为120~240×80~100nm(PTA负染),因负染剂的不同有显著的空腔或呈横纹结构,套膜外有柱状突起,大小为8×8nm,柱状突起外还有一层薄膜,厚2.5~3.0nm,弹状质粒易于降解、生成线状核衣壳、小饼和细丝。媒介昆虫是条沙叶蝉(Psammoteffix striatus),在大田网捕成虫,在笼罩内燕麦病苗上饲毒2天后,分别接种于燕麦及小麦健苗,可导致发病。病毒质粒的形态,特性与小麦丛矮病毒,小麦条点花叶病毒(美)约略相似而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