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生物科学   3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老黄酶OYE家族酶是一类广泛分布的能够催化烯烃化合物不对称还原的酶类,其能够用于多种手性化合物的制备.分析了OYE家族酶的系统分类及催化反应类型,针对目前该类酶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稳定性差,活性低及底物特异性强等问题,综述了蛋白质工程方法对该类酶进行改造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该家族酶的催化机制及进一步改造提供参考,同时为进一步拓展OYE酶的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3年7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4年5月(春季)渤海中部氮、磷、硅营养盐库各赋存形态数据以及温度、盐度等水文数据,分析海域不同季节各营养盐库以及相互间转化规律。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受陆源输入、吸收转化、扰动混合以及分解释放等因素影响,各营养盐库含量及其组分迁移转化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春夏高生产力季节为无机态向有机态和颗粒态转化期,秋季为有机态和颗粒态溶解分解释放期。夏季氮磷营养盐库含量分别为(37.43±10.09)μmol/L和(0.73±0.19)μmol/L,且以溶解有机态为主要赋存形态。秋季各营养盐库以及无机态组分含量受扰动以及分解释放影响均明显增加,而溶解有机态和颗粒态组分降低,其中颗粒氮(PN, particulate nitrogen)含量为(1.78±1.05)μmol/L,降幅66%;溶解有机磷(DOP, 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含量为(0.13±0.06)μmol/L,降幅66%;而溶解无机磷(DIP, 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为(0.54±0.20)μmol/L,升高10.8倍。春季各营养盐库组分变化明显,其中溶解无机氮(DIN,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P和活性硅酸盐(SiO_3, reactive silicate)受浮游植物吸收转化影响,含量较秋季分别降幅45%、89%和85%, DON受秋冬季分解影响,含量降低36%。而PN和DOP增加明显,分别增高27%和1.6倍。调查海域各赋存形态营养盐比值表明,无机态营养盐比值均远离Redfield比值,对海域内硅藻的优势种地位产生影响。而各有机态以及颗粒态组分比值显示相比较氮,DOP、颗粒态磷(PP, particulate phosphorus)和硅在秋冬季低生产力季节更易受到扰动和分解释放影响,对于缓解海域内磷硅限制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8种木香倍半萜对6种人源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利用MTT法测定木香中18种倍半萜单体化合物对6种人源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18(10-6~10-4mol/L)处理肿瘤细胞48 h后,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即△11(13)环外双键的化合物1~2、5~7、9、17~18可显著抑制6种人源肿瘤细胞的增殖,与此相反,无此结构特征的化合物3、4、11~15无明显细胞毒活性.初步确定,△11(13)环外双键是木香倍半萜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4.
杭州西溪湿地植物组成及其与水位光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杭州西溪湿地是在自然湿地基础上,并在一千多年农渔耕作用下形成的城市边缘次生湿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它的面积急剧萎缩,植被受 干扰,生态脆弱,不久前成立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已经将保护提上日程。该文在报道这类特殊湿地植被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试图回答下 列问题:何种小生境利于保护本地和湿地植物多样性?入侵种在各种小生境中的影响如何?怎样防控?根据调查,将西溪湿地草本层的小生境 分成5种类型:强光高基、弱光(有树遮光)高基、强光低基、强光高渚和强光低渚。采用分层和随机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这5种小生境下的植 物群落组成,以重要值作为变量来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并排序。共26个地点,约234 m2的样方。结果显示在农渔耕的背景下,水位高低及光照 等自然因子对植物组成具有一定的选择作用。强光高基生境物种丰富度最高,其中本土、木本和豆科植物数量最多,而入侵种、湿生物种数量 最低;强光低渚生境的情况正好相反。强光高基生境有利于保持本土植物多样性,降低入侵种的竞争能力,但不利于湿地植物的存在;强光低 基有中度本土植物多样性及抵御入侵种的能力,有较大的草本比例和湿地植物比例,是一个保持良好的湿地环境。有利于湿地植物的低湿生境 目前在西溪比例较低,湿地植物偏少,这主要与西溪先前人类从事农业和渔业活动有关。在去除影响景观、影响本土物种多样性的入侵种的同 时,可考虑增加低湿的生境,并补种湿地物种。  相似文献   
15.
荒漠猫(Felis bieti)是中国特有的野生猫科动物, 也是世界上最鲜为人知的猫科动物之一, 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易危(Vulnerable, VU), 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文对荒漠猫的野外分布现状、分类学地位、遗传多样性、演化史以及致危因素等近期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以期为荒漠猫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荒漠猫定名于1892年, 其分类学地位长期存在争议。形态学证据支持其独立物种的划分, 但分子遗传学研究则表明荒漠猫与亚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 ornata)等野猫亚种之间的演化距离相当, 建议将其归为野猫亚种(F. s. bieti)。然而研究也表明包括荒漠猫在内的各野猫支系之间的分歧时间已有100万年以上, 因此解决野猫类群分类学争议的另一种可能是将所有野猫亚种提升为物种水平, 从而维持荒漠猫的独立物种地位, 不过这需要对所有野猫类群在全基因组层面深入全面地分析。最新的基因组学研究揭示荒漠猫与亚洲野猫(F. s. ornata)存在着古老的基因交流, 与青藏高原同域家猫之间存在近期且广泛的基因渗透。该遗传杂交信号以荒漠猫到家猫为主并局限于荒漠猫分布区, 时间尺度对应于20世纪中叶, 可能与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家猫种群在当地的增长有关。该发现也意味着青藏高原增长的家猫种群对于同域分布的野猫产生的遗传影响将是亟需关注的问题。IUCN最新评估结果显示, 荒漠猫明确分布区域仅限于青藏高原东部, 包括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以及紧邻青海的西藏东南部局部区域。荒漠猫当前面临着包括鼠药施用造成的二次毒害、毛皮贸易、开发建设造成的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路撞以及与同域家猫杂交等在内的直接或潜在威胁。对荒漠猫开展更全面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以及评估并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 是保护我国唯一的特有猫科动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以苹果连作障碍病原真菌层出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对分离自苹果根际土壤的细菌进行反复筛选比较,对筛选出的拮抗效果最优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并于盆栽条件下探讨其菌肥对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及连作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菌株B6对上述4种病原真菌的抑菌率最高,分别达到71.8%、70.1%、72.6%、91.5%.经鉴定,菌株B6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盆栽试验表明,与连作处理(CK1)相比,B6菌肥处理(T)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的增加,其中地径、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显著增加18.3%、51.2%;显著提高连作土壤中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使真菌数量下降为连作土壤的37.7%,促使土壤类型向细菌型转化;显著提高连作土壤中的蔗糖酶、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长率分别为37.3%、24.0%、42.9%、49.4%.表明B6菌肥可以优化苹果连作障碍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  相似文献   
17.
有机物料厌氧发酵液(AFOF)能显著改善苹果再植障碍.本研究对AFOF中能拮抗苹果再植障碍主要病原菌(腐皮镰刀菌、层出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的细菌进行了分离筛选,并对其作用效果进行了盆栽验证.结果表明: AFOF能显著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长繁殖;对峙试验共得到4株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L11、L12、L13、L14),最高抑菌率达到57.3%,鉴定发现这4株细菌均属于芽孢杆菌属,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在盆栽条件下,与连作土相比,溴甲烷熏蒸处理和拮抗菌菌液处理对平邑甜茶幼苗的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在幼苗的长势上,溴甲烷熏蒸处理效果要好于拮抗菌菌液处理;在根系活力上,拮抗菌菌液处理效果要好于溴甲烷熏蒸处理,根系长度、根尖数分别增加了25.1%、70.9%.与连作土处理相比,拮抗菌菌液和溴甲烷熏蒸均能显著降低土壤中的真菌数量,分别降低了71.2%和64.2%,拮抗菌菌液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48.0%和140.2%,使土壤微生物结构向“细菌型”转化;而溴甲烷熏蒸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说明拮抗菌的确能够抑制土壤中病原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行球囊扩张成形术前后血浆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血管外科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行球囊扩张成形术的膝下ASO患者38例,比较术前和术后6 h、24 h、1周、1个月和3个月的血浆NO和ET-1水平变化,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行CT血管造影术(CTA)复查,判断是否发生血管再狭窄,并分析血管再狭窄与血浆NO和ET-1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h血浆ET-1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24 h至1周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NO变化与ET-1相反;CTA检查未发现血管再狭窄者33例,血浆ET-1和NO在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并维持至术后3个月;而CTA检查发现血管再狭窄者5例,血浆ET-1术后1个月至3个月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血浆NO水平变化与ET-1相反。结论:血浆NO和ET-1与膝下ASO患者球囊扩张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相关。  相似文献   
19.
 青冈(Quercus glauca)林乔木层主要树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进程在春夏季晴天均有明显午休。常绿树种的光合速率在秋季最高,大量换叶期最低,冬季仍有一定的净光合量。落叶树种的光合速率和光合产量低于常绿树种,随着群落的发育其地位将降低。青冈和石栎(Lithocarpus glaber)的光合速率接近,但青冈能够利用较弱的光,因而其高叶量的树冠具有较高的光合总量,以保持其在群落中的优势种地位;石栎主要利用较强的光,其较低叶量的树冠可以维持较高的光合总量,以保证其次优势种地位。灌木、草本层种类光合日进程均为单峰型。灌木种类对光的需求较高。蕨类植物耐荫强,因而在林中能占有稳定的伴生地位。  相似文献   
20.
杭州石荠苧Mosla hangchowensis)蒸腾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连续3年的野外种群生态和生理生态学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研究了控制条件下杭州石荠蒸腾的生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1)杭州石荠的蒸腾日进程曲线峰高随土壤含水量(θ)的降低而降低;2)蒸腾速率(Tr)与空气相对湿度在饱和与中湿土壤上为负相关,而在干旱土壤上为正相关,体现了该种在土壤干旱时的自我保护机制;3)薄云、多水汽和中午多云的晴天,日蒸腾量均较低,分别为2.6和2.8molg-1d-1,典型晴天的日蒸腾量较高,为3.4molg-1d-1;4)在遮荫(40%全光照)条件下,Tr平均降低76%,且Tr对气温、湿度的响应程度小于全光照条件,对光强的响应则大于全光照条件;5)当气温为15~18℃时,在诸环境因子中Tr只与θ有关。该种的水分生理生态特性十分特别,具有从中生到旱生植物的某些生理生态特性。上述结果解释了杭州石荠种群占据现有生态位——向阳开阔地薄土生境的生理生态机制,分析了其不能向厚土生境扩展分布地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