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1篇
生物科学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2013年3月,在中国首次出现低致病性H7N9病毒感染者并致死的病例。迄今为止,中国共出现5次H7N9病毒流行的疫情。其间,H7N9病毒不断发生变异,新的基因型以及高致病性H7N9病毒相继出现。变异的H7N9病毒对禽类养殖业和人类的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疫苗是预防H7N9病毒流行的有效措施。目前,全世界尚无临床可用的人用H7N9疫苗,但各类备选H7N9疫苗都在研究中,如灭活疫苗、减毒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核酸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等。其中,一些H7N9疫苗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现对各类人用H7N9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2.
用实验室分离保存的一株细菌将二价铜转化为纳米级铜单质,然后添加到饲料喂养昆明小鼠,并与硫酸铜比较.结果显示:纳米铜组小鼠增长慢,且个体间离散度大;纳米铜组血铜普遍比较低,离散度大;纳米铜组和低浓度铜离子组嗜中性粒细胞含量普遍比对照组低,差异极显著(P<0.01),淋巴细胞含量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推测铜单质不能被小鼠吸收,且影响小鼠的消化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73.
采用不同方法建立小鼠常压缺氧模型、亚硝酸钠中毒模型及急性脑缺血性缺氧模型,对藏波罗花提取物的耐缺氧活性进行研究。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空白对照、盐酸普萘洛尔为阳性对照药,设置藏波罗花60%乙醇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的5g/kg、10g/kg、15g/kg三个剂量的给药组,通过观察小鼠存活时间,研究藏波罗花提取物对小鼠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藏波罗花提取物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延长小鼠在常压缺氧、亚硝酸钠中毒及急性脑缺血性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P<0.05),表明藏波罗花提取物具有一定的耐缺氧活性,可提高实验小鼠的耐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74.
负载变化键控(Load—Shift—Keying)也被称为反射调制^[1]。LSK运用于耦合线圈中次级线圈阻抗的变化能经耦合反射至主线回路并对主线圈回路产生影响这一性质,从而通过调制负载阻抗来实现信号的传递。线圈的耦合系数七是表征线圈间耦合程度的参量。本文在介绍负载变化键控制原理的同时,提出了对实际回路中线圈耦合系数七的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多层生物介质的生物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其检测特性对于传感器优劣的评估尤为重要。本文目的在于量化表征多层生物介质的电学特征。方法 基于生物电阻抗谱技术来探究多层生物介质的电化学阻抗谱特性,并结合保角映射的方法来量化表征多层生物介质,阐明其对阻抗的影响规律,继而为生物传感器的研制与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有效提取各生物介质层修饰后电阻抗参数(Z*),从而量化表征多层生物介质层的电阻抗谱特性。结果 对多层模型进行了理论计算并构建了相关试验测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物介质层的逐步修饰,检测区域电阻抗参数(Z*)在f=0.1~50 MHz下持续上升,理论计算结果趋势与试验结果趋势较好吻合,论证了此理论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结论 本文证实了可根据生物电阻抗谱和保角映射方法量化表征多层生物介质的电阻抗谱特性,对生物传感器的研制与开发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为了在临床前药效和毒理研究中选择与人有相似代谢性质的实验动物,本实验比较了石斛碱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间的代谢差异。将石斛碱在SD大鼠、C57BL/6J小鼠、家兔、犬、豚鼠和人的肝微粒体中,分别进行I相和II相代谢。通过底物消除法分析代谢稳定性,并计算体外消除半衰期(t1/2)。通过保留时间、精确质量数、二级碎片离子信息以及色谱峰面积,对石斛碱在各种属肝微粒体中生成代谢产物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I相反应中,石斛碱体外消除半衰期依次为家兔豚鼠大鼠小鼠犬人;在II相反应中,石斛碱在人、豚鼠肝微粒体中代谢非常慢,而小鼠最快。石斛碱在人肝微粒体体外I相反应中,生成的代谢产物与小鼠、犬的相似。因此,可以选择小鼠和犬作为临床前药代和毒理研究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77.
旨在将模式丝状真菌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构建为蛋白质表达系统。通过真菌杂交技术构建出粗糙脉孢菌六突变缺失菌株LQ-1(Δ3βG∷Δ2cbh∷Δhis3)作为蛋白表达宿主菌株。该宿主菌株可以用纤维二糖作为诱导物诱导纤维素酶启动子表达,同时又消除了葡萄糖苷酶蛋白的背景条带,有利于目标蛋白表达纯化。构建了分别含有粗糙脉孢菌自身强启动子(Pcbh-1、Pcbh-2和Ptef-1)的3个新的高效表达载体,该载体带有融合标签蛋白tev-6×his-gfp,能高效方便的筛选阳性转化子,有利于后续目标蛋白纯化。以纤维素酶GH3-4和CBH-1为例,通过重组表达菌株纤维二糖诱导发酵液进行酶活测定、SDS-PAGE电泳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重组蛋白GH3-4-GFP和CBH-1-GFP成功进行了表达和分泌,分泌水平分别为2.77和2.83 mg/L。Pcbh-1启动子重组蛋白表达水平最高,说明在纤维二糖诱导体系中启动子Pcbh-1的启动效率最高,初步建立了粗糙脉孢菌纤维二糖诱导的蛋白质表达体系。  相似文献   
78.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虽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已被证实为肿瘤EMT的主要诱导剂,但是HGF诱导肿瘤EMT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Snail在HGF诱导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用HGF处理肝癌HepG2和Hep3B细胞,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划痕试验及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Met,AKT的磷酸化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Western印迹与real-time RT-PCR检测上皮细胞表面标志E-Cadherin和间质细胞表面标志N-Cadherin、Fibronectin的表达变化,以及EMT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经HGF处理的HepG2、Hep3B细胞,Met和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强;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向间质型细胞形态转化;细胞划痕和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强;Real-time RT-PCR和Western印迹实验显示HGF的诱导能上调间质标记蛋白的表达及下调上皮型标志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发现,HGF能上调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干扰Snail能逆转HGF对HepG2和Hep 3B细胞EMT发生的诱导作用.由此可见,HGF可能通过诱导Snail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EMT的发生.这为阐明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机制,以及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微藻养殖产业规模巨大,在养殖过程中微藻易受杂菌和其他污染物的影响,因此需要定期对微藻进行检测,以确定其生长情况。现有的光学显微成像法和光谱分析法对实验人员、实验设备及场地的要求较高,无法做到实时快速检测。为了实现实时快速检测,需要一套检测要求低、速度快的实时微藻检测系统。方法 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微藻检测系统,通过搭建一套基于明场成像的显微成像设备,使用采集的图像训练基于YOLOv3的神经网络,并将训练好的神经网络部署到微型计算机,从而实现了实时便携微藻检测。本文对特征提取网络进行改进,包括引入跨区域残差连接机制和注意力选择机制,另外还将优化器改为Adam优化器,使用多阶段多方法组合策略。结果 加载跨区域残差连接机制时最高平均精度(mAP)值为0.92。通过与人工结果进行对比,得到检测误差为2.47%。结论 该系统能够实现微藻实时便携检测,提供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可以应用于微藻养殖中的定期检测。  相似文献   
80.
拟南芥干旱相关突变体的远红外筛选及基因克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到目前为止, 许多研究都仅关注于植物对干旱反应的信号转导网络, 而对其中一些很重要的中间成分却知之甚少。保卫细胞定位于植物叶片的表皮中, 控制二氧化碳的吸收以及水分的散失, 已经成为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体系, 可用来研究植物早期干旱信号转导机制。控制气孔的开度在提高植物的抗旱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使用远红外热成像仪检测植物叶片表面温度的微小差异, 我们成功地筛选并获得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干旱敏感突变体doi1。在干旱胁迫条件下, 该突变体表现为叶面温度低于野生型, 且失水率比野生型高。利用TAIL-PCR技术成功克隆到该突变体基因NCED3, 并利用RT-PCR方法验证了TAIL-PCR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