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生物科学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温度是影响开花植物有性繁殖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在雌雄配子的发育过程中,温度胁迫常导致花粉败育。该文总结了目前研究已知的温度胁迫对植物花粉发育的影响,包括花粉发育对温度胁迫的最敏感时期、温度胁迫引起的花药绒毡层、糖代谢、激素水平的变化,并对低温与高温胁迫对花粉发育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讨论。文章同时还概述了花粉响应温度胁迫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目前已知的6个参与花粉响应低温胁迫的基因的功能,并总结了此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了今后研究重点,以期为进一步解析花粉响应温度胁迫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在肝癌演进及药物干预中表达的变化。方法:在建立大鼠肝癌变模型的基础上,用苦参素联合富硒酵母(OMT+Se)对其进行干预。分别在诱癌2.4、6、8、10、12、14、16和18周处死大鼠。病理分级后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分别显示大鼠肝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表达的变化。结果:诱癌组’IERT表达在诱癌各时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O.01)。干预组TERT在腺瘤样增生期(AH)和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期(AAH)的表达均显著低于诱癌组(P〈0.05)。结论:OMT+Se的联合干预抑制了癌变进程中TERT的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和推迟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采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以苦参内生真菌BS002菌株为研究对象,对BS002菌株的有效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并最终得到两种有效活性成分。论文确定了有效产物提取分离的最适温度为40℃、pH为5。柱层析分离选用硅胶(GF254)为固定相,CHCl3∶CH3OH=5∶1为流动相进行,并经TLC生物自显影法跟踪生物活性物质,最终产物经浓缩、冻干,利用HPLC、IR、GC-MS等方法确定其分别为:1,2-苯二甲酸丁基环己基酯,1,2-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  相似文献   
14.
通过科学技术链接,科学资料引导,自主探究活动、模拟探究活动、构图分析、概念梳理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一节的主要内容,在问题分析和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通过si RNA技术抑制癌胚抗原相关粘附分子CEACAM1在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BALL-1中的表达,体外实验研究异常表达于白血病B细胞的CEACAM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发现CEACAM1表达下调后BALL-1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CEACAM1被抑制后细胞增殖状态表现为S期细胞百分比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提示CEACAM1表达下调是通过引起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来降低细胞增殖的,表明CEACAM1本身对白血病B细胞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均匀度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生态学的格局研究成果,将格局的研究推广到了n维欧氏空间,在任意整数维的欧氏空间建立了均匀度,通过建立“被含”概念,解决了边界问题,并证明n维被合随机格局的被含均匀度定理.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其中环境和空间因子在群落构建中的相对重要性是生态学家面临的重要挑战。为探究黄河口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的关键影响因子,及环境和空间因子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对调控作用。于2017年10月与2018年5月对黄河口湿地32个样点(淡水恢复湿地19个和自然湿地13个)的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采集分析。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结果显示,黄河口淡水恢复湿地和自然湿地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影响淡水恢复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主要为电导率、盐度和氧化还原电位;而自然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主要受pH和无机碳的影响;盐度是两类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差异的关键因子。变差分解(VPA)结果显示,环境过滤对淡水恢复湿地底栖动物群落起主导作用;在自然湿地中,空间因子对底栖动物群落具有主要的调控作用,同时环境和空间因子的相互作用也至关重要。本研究明确了黄河口的自然和恢复湿地中环境和空间因素对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相对作用,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稻施硅对白背飞虱刺吸和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硅可增强植物对多种植食性昆虫的抗性。本研究旨在了解硅处理对水稻叶鞘硅化程度及其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刺吸和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以明确施硅增强水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的部分机制。【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施硅水稻的叶鞘硅化程度;利用刺吸电位技术记录白背飞虱若虫刺吸行为;采用笼罩法测定白背飞虱雌成虫栖息和产卵选择性。【结果】与不施硅的对照相比,硅处理(0.16和0.32 g SiO2/kg土壤)增加了水稻叶鞘硅细胞的数量,延长了白背飞虱若虫刺吸行为中非刺探波和路径波的总时间,缩短了取食韧皮部汁液的时间。在选择性测定中,与对照组相比,白背飞虱雌成虫对0.16和0.32 g SiO2/kg土壤处理的水稻的栖息率分别降低48.0%和67.4%,在其上的产卵量分别降低34.8%和46.1%。【结论】施硅增加水稻对白背飞虱的排驱性,阻碍白背飞虱的刺吸行为,因此有助于增强水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模式生物,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已经成功地用于许多生命过程的研究,尤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发育生物学、行为与神经生物学、基因组学、正向和反向的遗传学研究中,近年来,秀丽线虫更成为了一个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优良体系,诠释了基于基因组学和RNA干涉研究中的基因功能。许多比较蛋白质组学表达谱的建立可以更好地理解线虫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温度下基因的表达,在与人类神经疾病相关的疾病研究中,线虫对帕金森疾病、阿尔茨海默症、衰老与寿命、胰岛素通路都有所揭示。另外,线虫的亚蛋白质组学和翻译后修饰如糖基化和磷酸化也已经鉴定,其数据库也在不断地完善。本文介绍了秀丽线虫的蛋白质表达谱建立的历史,尤其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翻译后修饰表达谱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因此,结合其它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线虫蛋白质组学研究已成为提供一个新的全面的系统分析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提示线虫是"蠕虫蛋白质组学"的一个丰富宝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并评估了绿豆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代谢(TG、TC、LDL-C、HDL-C)、肝脏脂质分布、抗氧化酶活性(SOD、CAT、T-AOC)的影响。还研究了绿豆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微生物菌群及短链脂肪酸(SCFAs)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高脂饮食组相比,添加绿豆显著减轻大鼠了血清和肝脏的脂质积累,并提高了抗氧化酶的活性。大鼠盲肠中的SCFAs含量随绿豆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大鼠盲肠内容物以厚壁菌和拟杆菌为主。绿豆摄入影响了大鼠肠道微生物群的丰度,拟杆菌和放线菌相对丰度等增加。这些结果表明,绿豆具有改善肠道微生物及调节脂代谢的作用,对机体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