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生物科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五指山小型猪高脂血症模型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动态变化,探讨血脂异常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和与昼夜的关系。方法利用高脂饮食诱发五指山小型猪高脂血症,造模后,每2周一次测定小型猪TG、TC、HDL-C和LDL-C和监测动态心电图,并进行24 h和昼夜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以评估小型猪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结果高脂饮食2周后五指山小型猪血清TC、HDL-C、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TG水平亦在高脂饮食后6周显著升高(P〈0.05),其中,TC、LDL-C在高脂饮食0~4周时呈快速上升,在4~6周达到高峰,8~10周基本稳定并维持在一定水平;HDL-C在高脂饮食0~2周迅速上升并达到高峰,2~10周基本稳定。HRV参数分析结果,时域指标(RRI、SDNN、RMSDD、SDANN、PNN50、SDANN index、STV、LTV)和频域指标(VLF、LF、HF和TP)均渐进性显著降低(P〈0.05,P〈0.01),LF/HF升高(P〈0.05),夜间HRV参数变化程度均高于白天;相关分析显示HRV各参数与TC、LDL-C、TC/HDL-C、LDL-C/HDL-C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P〈0.01),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SDNN与TC、LDL-C、TC/HDL-C、LDL-C/HDL-C比值的相关性依次为0.673、0.672、0.665、0.681。结论高脂饮食诱发五指山小型猪高脂血症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的下降和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程度与高血脂状态的持续时间有关;血脂异常所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夜间高于白天;HRV降低与TC、LDL-C、TC/HDL-C和LDL-C/HDL-C比值升高呈一定的依赖性,SDNN降低可作为预测高脂血症引发心血管病风险的独立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2.
系统研究了反应介质、水活度、温度、pH等因素对脂肪酶Novozym435催化乙酸甲基苯甲酯立体选择性氨解反应的影响。以正已烷为反应介质,酶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对映体选择性;适宜的反应温度为25℃~35℃;最适反应体系初始水活度为0.33;较适宜的pH范围为6~7。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无创遥测技术观察运输应激对Beagle犬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16只Beagle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即对照组和运输应激组,并利用大动物无创生理信号遥测技术,分别监测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对照组和运输应激组应激4 h后Beagle犬的心电图、活动、皮肤温度和呼吸参数的变化。结果 Beagle犬心率、RR间期、QT间期、活动、皮肤温度、呼吸均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P〈0.01);与对照组比,运输应激后Beagle犬心率、活动度、呼吸频率、每分钟通气量和潮气量均显著增加(P〈0.01),RR间期、PR间期、皮肤温度均显著降低(P〈0.01),相关分析表明运输应激对Beagle犬心率、活动、皮肤温度和呼吸频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P〈0.01)。结论运输应激可引起Beagle犬生理学指标的明显改变,但除皮肤温度外,运输应激(4 h)对Beagle犬昼夜节律变化破坏不明显;利用无创遥测技术平台可建立理想的Beagle犬生物模型,可用于动物福利和药理毒理学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岩  曹伟  何欢  张粤  苏道岩  陈玮 《植物研究》2022,42(3):321-328
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北方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最丰富地区,对其区系的系统研究是区域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在文献分析和标本查阅的基础上,探讨了东北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及其特征。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19科48属141种(含种下分类群)。②东北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属温带性质,且包含一定的热带和寒带性质的成分,体现其地理成分的复杂性。③优势科属明显,7个优势科的种数占全部种数的63.83%,6个优势属的种数占全部种数的46.10%;单种和寡种属较多,占总属数的83.33%,所包含的种却只占总种数的47.52%。④东北地区是木贼科(Equisetaceae)在中国的重要分布区。⑤东北地区分布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中国特有种30种,东北地区特有种4种(长白石杉Huperzia asiatica、宽鳞蹄盖蕨Athyrium yokoscense var. kirismaense、长齿对囊蕨Deparia pycnosora var. longidens和长白山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changbaishanensis)。本研究是东北地区植物区系研究的必要补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园生态系统可控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皓  林智莉  吴明红  张萌  何欢  吴成武  徐宁  马振 《生态学报》2015,35(21):7172-7181
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人类一直在探索将城市生态系统改造成能够自身循环、更好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时大幅减少排放的受控系统,但由于该系统的复杂度太高,可控程度较低,其实现难度很大。高校校园可视为比较典型的城市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在合理的管控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高校校园最有可能实现生态系统可控化建设。对四个主要生态流(物质流、能量流、人口流、信息流)在高校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理论阐述,针对具有中国特色、学生大规模集中居住的高校校园,提出了一种新的受控生态系统改造方案。通过对现有校园生态工程技术进行组装,完成校园生态系统基础构筑。利用综合的校园生态系统信息流管理平台监管校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人口流动,探讨了可实现的高校受控生态系统的建设模式,最终提出了高校受控生态系统建设的理论模型,以期达到高校校园物质与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降低碳排放,改善局部小型气候群,进而改善环境大气候。研究结果如能较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将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提供重要参考,意味着现代生态学将为人类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获得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的SSR位点信息并开发其SSR分子标记技术,进一步为其遗传多样性以及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MISA软件,对星天牛转录组数据进行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筛选与分析;使用Primer3软件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以及电泳检测,筛选SSR引物,开发星天牛SSR分子标记技术。【结果】在9 325条unigene序列中共挖掘到2 360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25.31%,涉及SSR位点序列1 758条,发生频率为18.85%。星天牛转录组中SSR的主要重复类型为单碱基重复,其次是三碱基重复,分别占总数的79.03%、12.54%。在核苷酸重复类型中,A/T基元种类数目最多,所占比例高达99.30%。SSR长度为10-11 bp的占比最高,为56.10%;重复次数为10次的数量最多,SSR位点数为1 188(50.34%)。重复次数和长度的分析结果对SSR位点的多态性获得了初步验证。在随机挑选序列设计的60对引物中,53对扩增产物达到预期大小,候选引物可用率高达88%,可在今后的研究中利用。【结论】本文对星天牛SSR位点的信息分析以及引物的设计与验证将有助于星天牛基因挖掘、种群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进化关系和综合治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亚低温条件下抗线虫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菌株。【方法】采用线虫击倒率测定、室内耐低温测定、拮抗测试和盆栽生物测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功能菌株的筛选;采用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 RNA基因序列测定相结合的多相分类技术对筛选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根结线虫多发的设施黄瓜和番茄病土中分离出细菌和放线菌297株;经对根结线虫击倒率的初步筛选,得到校正击倒率大于70%的活性菌株9株;通过复筛获得1株在亚低温条件下同时具有防线虫、防土传病原菌病、促生特性的生防菌株S205;菌株S205被鉴定为抗生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结论】获得一株在亚低温条件下同时具有抗线虫活性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生防菌株S205,该研究对解决亚低温条件下根结线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发酵床养猪对肥育猪生产性能及肠道有关细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发酵床养猪对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肠道有关细菌的影响.方法 选择50~ 70日龄的三元杂交猪40头,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重复1次,每圈10头;投入实验的前7d进行预实验,对猪群进行驱虫.然后5头猪为一组称重,将称重后猪随机分到2组.饲养方式采用自由采食和饮水.实验期为120 d.结果 实验组猪在饲料利用率、日增重、肠道内乳酸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数量都比对照组有所提高,肠道内沙门菌没有分离到,经济效益都明显.结论 发酵床养猪技术可以解决猪生产中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猪的生活环境,利于猪的生长和发育,其环保性和经济性都高于传统养猪场.  相似文献   
19.
逗亚科棒花鱼属鱼类的分类与系统发育关系尚未解决。研究选择线粒体Cyt b基因和核基因RAG1、MLH3及MSH6作为分子标记, 重建了棒花鱼属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并结合形态证据对该属鱼类进行了分类厘定。结果表明: 棒花鱼与钝吻棒花鱼是单系种。拉林棒花鱼与辽宁棒花鱼是并系种, 一起形成单系群。拉林棒花鱼+辽宁棒花鱼一起嵌套在小鳔逗属鱼类内部, 钝吻棒花鱼嵌套在片唇逗属鱼类内部。拉林棒花鱼+辽宁棒花鱼+钝吻棒花鱼+片唇逗属+胡逗属+小鳔逗属+琵琶逗属鱼类组成单系群, 它们一起与棒花鱼形成姊妹群关系。可量性状与可数性状均不能区分拉林棒花鱼和辽宁棒花鱼。结合系统发育关系与形态证据, 棒花鱼属鱼类的分类厘定如下: 棒花鱼属鱼类包括棒花鱼和平江棒花鱼(未取样); 辽宁棒花鱼是拉林棒花鱼的同物异名, 后者的分类位置有待进一步校订; 钝吻棒花鱼校订为钝吻片唇逗。  相似文献   
20.
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斑块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标志之一. 以β淀粉样前体蛋白(AβPP)为基础的转基因小鼠模型表现出斑块形成加速和记忆损伤. 然而,在一些模型中,记忆丧失与斑块形成的相关性较差. 我们实验室最近报道了AD患者和动物模型的认知障碍与其体内甲醛水平有很强的相关性. 本研究发现,AβPPLon/Swe转基因小鼠3月龄时表现出记忆缺陷,而在6月龄时记忆正常,其工作记忆与甲醛水平变化相反. 与对照组相比,3月龄小鼠记忆受损伴随着甲醛水平的增高和过度磷酸化tau的增加. 腹腔注射甲醛清除剂白藜芦醇可通过降低甲醛水平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挽回小鼠的记忆损伤. 6月龄AβPPLon/Swe小鼠甲醛水平和工作记忆与对照组相似,伴随甲醛降解酶ALDH2和ADH3表达增加. 结果显示,在AβPPLon/Swe转基因小鼠中,大脑甲醛水平与记忆变化进程显著相关,且记忆的恢复与甲醛水平下降相关. 该研究为揭示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