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46篇
生物科学   5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31.
532.
本文对采自海南省细须螨科,1913、细须螨属,1875的种,儋县细须螨,新种Tenuipalpus danxianensis sp.nov.和三亚细须螨,新种Tenuipalpus sanyaensis sp。nov。进行详细功述,并与近种进行了比较,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  相似文献   
533.
534.
经过长达20余年的人工保种,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子三代苗种在2018年首次成功获得。运用B超鉴定性腺发育期技术,从6~8龄子二代长江鲟亲鱼群体中挑选出成熟雌雄亲鱼各6尾,雄鱼平均体质量(17.02±4.97) kg,雌鱼平均体质量(20.57±3.23) kg,在水温19.0~20.0℃下,实施人工催产,成功催产雄鱼5尾,雌鱼2尾,获卵约9万粒,平均卵径(2.65±0.19) mm,受精率87.53%,孵化率76.14%,共孵出子三代长江鲟仔鱼约6万尾,获开口期仔鱼约3万尾;子三代长江鲟初孵仔鱼体长(0.91±0.06) cm,体质量(0.021±0.003) g。仔鱼体质量呈指数增长,增长方程式为W=0.108 1e~(0.333 2)~t(R~2=0.931 8,n=105,P0.01);体长呈直线增长,增长方程式为L=1.087 8t-1.746 2(R~2=0.986 1,n=105,P0.05);体质量与体长之间相关关系为W=0.040 6L~(2.308 9)(R~2=0.991 1,n=105,P0.01)。长江鲟子三代苗种生长性能与子一代和子二代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江鲟子三代繁育成功是长江鲟迁地保护的重大突破,预示着长江鲟可持续人工群体建设和人工保种成功,将为今后长江鲟自然种群复壮及未来的养护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35.
孙永胜  苗长虹  佟连军 《生态学报》2023,43(18):7651-7659
以"人地协调"发展理念和"过程+格局+机制"思维范式为切入点,构建了基于DPSIR模型的绿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和GIS空间可视化等方法对2008-2017年东北地区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与障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东北地区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从"小差距低水平"逐渐向"大差距高水平"转变的时序特征,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自北向南阶梯式递减的格局特征,且空间集聚效应显著。②东北地区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发展水平之间并非完全呈正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不一定越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绿色发展反而达到较高的水平。这可能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有关。③东北地区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其中,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状况、政府投资规模在绿色发展水平的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导致东北地区绿色发展水平不同阶段呈现不同进化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6.
生境的破碎化是导致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功能区划是对保护地进行空间布局和提升保护成效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生境进行适宜性评价,进而指导合理区划,是提升保护地功能的重要措施。基于目前保护地功能区划中存在与目标物种适宜栖息地空间格局不一致、与周边联系紧密性不足、边缘效应明显等问题,以甘肃多儿国家级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自然保护区为例,根据现有保护地区划景观特征,通过扩大研究尺度和开展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结合适宜栖息地异质性和功能区的景观特征,基于提升适宜栖息地完整性和连接度调整保护区功能区划,并通过比较区划前、后景观特征和栖息地适宜性的变化以及大熊猫的空间利用来评估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基于本方法的新区划核心区适宜栖息地增加了16.03%,被保护的优质栖息地增加,核心区内缘比由调整前的5.35和6.32下降至3.97,被保护的优质栖息地增加,边缘效应明显减小,提高了保护区适宜栖息地的完整性,加强了和周边优质栖息地的联系,有助于提升核心区的环境容纳量,增强抵御外来干扰的能力,改善大熊猫的生存状况,促进所在区域的种群交流。  相似文献   
537.
DAPI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