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46篇
生物科学   5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介绍了用单个棉铃虫测定杀虫药剂抗性基因频率的灵敏方法。该技术是基于比较三个相等量单个棉铃虫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每个棉铃虫要用微量滴定板同时做3个试验(也可用Enppen-dorf管)(No.1-3):1)不加抑制剂(No.1);2)不加酶源(No.2);3)加一定浓度的残杀威以抑制编码敏感AceS等位基因的乙酰胆碱酯酶,但不能抑制编码抗性AceR等位基因的乙酰胆碱酯酶。如果No.1和No.3的强度一样强,说明残杀威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没有影响,那么基因型应是纯合抗性(AceRR,No3=No.1)。No.2和地.3的强度一样弱时,说明残杀威完全抑制了乙酰碱酯酶的活性,那么基因型应是纯合敏感(AceSS,No.3=No.2)。No.3的强度介于No.1(强)和No.2(弱)之间显示出残杀威部分地抑制了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基因型是杂合型(AceSR,No.2<No.3<No.1)。作者用该方法测定了1995,1996两年从河北省邯郸和固安县棉田采集的棉铃虫,在邯郸棉铃虫抗药性高发地区,其抗性基因频率AceRR分别是68.3%和65.3%;但在棉铃虫抗药性低发区的固安县其抗性基因频率分别是23.9%和29.4%。  相似文献   
32.
大熊猫染色体晚复制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培养的大熊猫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实验材料,在细胞培养终止前4h加入BrdU(终浓度为10μg/ml培养基),对复制的染色体DNA进行BrdU标记。掺入BrdU的染色体经吖啶橙(0.05%)处理、紫外光照射、Giemsa染色后,可在染色体上获得清晰的复制带纹。根据众多分裂相所显示的不同复制带型,可初步确定大熊猫每一染色体独特的晚复制带纹。在雌性个体的两个X染色体中,一条X染色体复制明显落后于另一X染色体,尤其在迟复制X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粒区显现出较宽的晚复制带纹。  相似文献   
33.
HPPCn是一种新的肝细胞刺激因子,获得较高纯度的具有生物活性的HPPCn蛋白对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HPPCn在重组质粒PET-24a(+)/HPPCn中,诱导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为主。为优化表达条件,运用冷休克表达载体pColdⅡ和无缝克隆技术获得重组质粒pColdⅡ/HPPCn,分别对诱导温度、时间、分子伴侣等诱导条件进行筛选,镍离子柱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 blot分析目的蛋白特异性,不同浓度人HPPCn重组蛋白(0、10、100ng/ml)刺激SMMC7721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Brdu掺入、PCNA表达变化。目的蛋白在培养温度为16℃,终浓度为0.1mmol/L的IPTG过夜诱导时为可溶性表达,最终得到人重组HPPCn蛋白纯度为94.88%,人HPPCn重组蛋白可刺激SMMC7721细胞Brdu掺入增加、PCNA表达水平上调,其刺激作用具有量效关系。通过冷休克表达系统获得可溶性表达的人重组HPPCn蛋白,其具有促进SMMC7721细胞增殖的生物学功能,为深入研究HPPCn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34.
项目实施13年。收集、保护了一批濒临灭绝的黍稷种质;对国家长期库黍稷种质进行了繁殖更新与补充鉴定;研究制定了黍稷种质资源繁种更新与鉴定评价技术规范;为国家长期种质库提供了黍稷新的种质资源、数据资源;建立国家黍稷种质中期保存库;评价创新了一批黍稷种质资源,为生产、育种、加工提供了优异种质(品种),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5.
植物蓝光受体向光素(phototropin,PHOT)介导许多生理反应,现已从拟南芥中分离了其下游的一些信号转导组分。前期研究表明,拟南芥光敏色素底物PKS家族成员PKS1与部分Ca2+结合蛋白钙调素(calmodulin,CAM)成员互作,参与PHOT2介导的强蓝光诱导下胚轴向光反应。旨在探讨PKS2和CAM4之间的互作关系,首先用RT-PCR技术得到PKS2和CAM4的c DNA全长序列。通过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从体外与体内证实PKS2和CAM4能相互作用。此结果进一步丰富了PKS家族与CAM之间的联系,为深入解析PHOT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6.
水杨酸诱导湖北海棠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北海棠'为材料,经水杨酸处理后,用改良CTAB法提取总RNA,纯化后构建全长cDNA文库,并进行PGIP基因的克隆.结果表明:(1)提取的总RNA无降解,无污染;mRNA弥散带主要集中在500~2 000 bp左右,没有rRNA 残留.(2)ds cDNA弥散带主要分布于300~2 000 bp之间,PCR验证后片段大小分布于200~2 000 bp之间,说明合成ds cDNA质量较好,成功地构建了全长cDNA文库.(3)通过PCR从该cDNA文库中克隆了PGIP基因,命名为MhPGIP,GenBank登录号为FJ449708;其核苷酸序列及推导氨基酸序列与苹果的一致性分别为98%和97%,该序列含有两个串联的亮氨酸重复序列.综上所述,构建的全长cDNA文库质量很好,该文库的建成可以用于今后抗病新基因的挖掘、克隆和利用,为苹果抗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7.
草莓高效离体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草莓'明宝(Meiho)'和'红颊(Benihope)'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暗培养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龄、不同放置方式对其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品种叶片不定芽离体再生的最佳条件不同.'明宝'叶片的最佳不定芽再生培养基为MS+2.5 mg/L TDZ+0.1 mg/L IBA+0.1 mg/L 2,4-D,叶片再生的最佳叶龄为30~40 d,再生率可达82.8%;'红颊'叶片的最佳不定芽再生培养基为MS+2.0 mg/L TDZ+0.1 mg/L IBA+0.1 mg/L 2,4-D,叶片再生的最佳叶龄在10~20 d,再生率可达79.8%.2个品种叶片暗培养14 d可以提高不定芽再生率;叶片正放比反放再生效果好;添加8 mg/L AgNO3和1 000 mg/L活性炭可有效提高再生率.  相似文献   
38.
39.
2002~2005年在吉林省珲春市马川子乡依力南沟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这里为长白山低山丘陵区,是候鸟经长白山脉、乌苏里江迁徙途中重要的停歇地和食物补给站。4年共环志鸟类126种63386只,其中春季103种9761只,秋季113种53625只,隶属13目37科。春季以黄喉鸦(Emberiza elegans)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环志2467只,占春季环志数量的25.3%;秋季以黄喉鸦、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大山雀(Parus major)、白眉鸦(E.tristrami)、极北柳莺(P.borealis)等6种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累计33586只,占秋季环志数量的62.6%;通过环志研究发现,被认为是留鸟的大山雀、银喉长尾山雀(Aeghhalos caudatus)、沼泽山雀(P.palustris)、长尾雀(Uragus sibiricus)具有定期的迁徙行为。  相似文献   
40.
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对Pb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4个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L.tulipifera)无性系扦插苗对土壤Pb胁迫的生理响应与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Pb胁迫能抑制杂交鹅掌楸无性系扦插苗生长,使叶片失绿变黄、根系活力下降,且1.0mg·g-1Pb胁迫的抑制效果更明显。随Pb胁迫时间的延长,4个杂交鹅掌楸无性系扦插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持续增加,胁迫结束时,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45~1.92倍和2.23~3.23倍。叶片的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整个Pb胁迫过程中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不同无性系的SOD活性变化存在一定差异。随着Pb浓度的增加,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扦插苗各生理指标的变化幅度各异。比较发现,无性系NE60对Pb胁迫的抗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