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52篇
生物科学   1063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37篇
  1978年   52篇
  1977年   76篇
  1976年   68篇
  1975年   89篇
  1974年   47篇
  1973年   6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灯蛾是一种多食性害虫,我省以往很少发生,未曾引起重视。近年来,随着作物种植改革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其发生为害逐年趋向严重,特别是1972年,中南部地区突然爆发,主要为害玉米、大豆,一般发生田虫株率达50—90%,个别地块高达100%,被害严重,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83.
苹果红蜘蛛(Panonychus ulmi Koch)在辽宁、山东等苹果老产区一直是一大害虫,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防治不易彻底。有机磷杀螨剂和石硫合剂防治效果均不理想,每年都有大片严重为害现象。 在河北苹果红蜘蛛于1969年以后才大面积发展起来,目前主要分布在唐山地区的苹果园和桃园,蔓延很快,在石家庄、承德等部分果园已有分布。因此虫以卵在枝条上过冬,所以随接穗和苗木很易传播,应实行国内检疫,这是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河北过去对苹果红蜘蛛观察不多,防治没有经验。有些果园,苹果红蜘蛛已取代了山楂红蜘蛛(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而成为主要群落,有大片严重为害现象。我们于1973—1974年对苹果红蜘蛛进行了一些观察和防治试验,基本控制了为害。现将结果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84.
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历来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除去胆石,但复发率较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医务工作者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采用内服各种中草药“排石汤”治疗胆石症,收到了较好的疗效,能将较小的胆石经胆管排出。近年来,国内外正在研究试用一种新的胆石溶解剂——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以治疗胆固醇胆石症患者。它能改变胆汁的组成,使胆汁内的胆固醇不饱和,增加胆固醇的溶解性,将胆石逐渐溶解,在治疗  相似文献   
85.
硼酸锂(锰)和氧化铍热释光剂量计,具有良好的组织当量性和不经复杂退火手续即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我们试制的硼酸锂(锰)热释光剂量计,为多种重量、直径不同的白色陶瓷状圆片,受辐照后经加热发橙黄色荧光,波长在6,000埃左右;加热温度在100℃和200℃时,有两个清晰的发光峰,高温(200℃)峰十分稳定。目前测量的范围可从10毫伦琴到3×10~4伦琴。  相似文献   
86.
核酸的荧光染料——菲啶溴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啶溴红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荧光染料,它与核酸有特异的结合能力,对体内核酸(DNA和RNA)的合成以及与核酸有关的多聚酶和转录酶都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抗病毒活性和诱发突变的性能。最初菲啶溴红是一种抗锥虫药物,后来观察到它有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功能。1964年Le Pecq等人发现菲啶溴红与核酸结合后,其荧光强度显著增高,引起人们的重视。此后对菲啶溴红-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一  相似文献   
87.
超滤法是一种根据溶液中分子的大小和形态,在埃(10~(-8)厘米)数量级选择性过滤的技术。这种方法,在一定的压力下(外源N_2压或真空泵压),使溶剂和较小分子的溶质能通过一定孔径的薄膜,大分子的溶质则不能透过,从而可以使高分子物质脱盐、脱水和浓缩;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起到分离和纯化的作用。从另一角度来看,超滤也可以认为具有溶液相的分子筛作用,根据所用超滤膜的型号不同,可以在分子量500—100,000内进行筛分。  相似文献   
88.
L615白血病细胞经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L615白血病细胞是一种分化程度较差、增殖较旺盛的网织细胞。因此,本白血病株属于网织细胞型白血病。 在电子显微镜下,L615白血病细胞内可见病毒样颗粒出现,此种病毒样颗粒符合致瘤性RNA病毒分类中“池内A颗粒”(Intracisternal A Particles)的特点。实验证明此种病毒样颗粒并无生物学活性。它们在L615白血病细胞内大量出现的原因以及与“津638”C病毒颗粒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89.
研究了水稻(Oryza sativa)花药的离体培养及其花粉植株后代的表现,得到如下结果: 1.用加有2,4-D 1—5毫克/升的Blaydes培养基培养水稻花药,诱导出水稻花粉愈伤组织。采用花粉处于单核期的花药进行培养比较合适。 2.诱导愈伤组织成苗,以二次诱导法效果较好。即将愈伤组织种植在低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上(IAA 0.05—0.5毫克/升,激动素1—2毫克/升),在此培养基上分化快,芽点多,但芽不易伸长;芽点出现后再移到激素浓度较高的培养基上(IAA 2毫克/升,激动素4毫克/升),很快出现幼苗。 3.水稻花粉植株二代,田间表现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基本整齐一致,没有分离。杂种F_1花粉植株后代在许多性状上超过双亲,有选种价值。说明水稻花药培养用于育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0.
放线菌五四。六能产生某些植物激素类物质。按本文拟定的发酵及分离、提取方法,从五四0六发酵液中分离到两个已知的植物激素类物质——苯乙酸和琥珀酸,以及两个未知成分P-2和P-7。苯乙酸和琥珀酸在发酵液中的浓度分别约为50ppm和30ppm,随培养条件不同其浓度可能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