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7篇
生物科学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 毫秒
31.
长期施肥对麦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艳芳  张莉  丁圣彦  钦绳武 《生态学报》2011,31(17):4900-4906
于2007、2008年春季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麦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调查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3068头,隶属8纲,19目,28科。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土壤动物类群数差异显著(F=2.51, P<0.05, df=55),个体数差异极显著(F=8.99, P<0.01, df=55)。结果显示,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在有机肥和营养均衡条件下较高,缺磷条件下较低。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H')以有机肥和营养均衡条件下显著高于营养不均衡和不施肥处理(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贡献值47.14%,第二主成分贡献值30.10%。经线性检验第一主成分与土壤动物个体数(y=0.335x-2.163,R2=0.51)和类群数(y=0.042x-1.25,R2=0.67)均呈线性关系。总之,长期施用有机肥和营养均衡大型土壤动物群落构成相似。土壤有机质和磷含量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32.
伊洛河流域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生物多样性沿环境梯度的变化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环境梯度包含了多种环境因子(海拔高度、水热条件、人类扰动等)的综合。以伊洛河流域草本植物群落为对象,沿河从入黄河口到河源地选取典型样地调查研究伊洛河流域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沿河均稍呈"S"型曲线变化,不同群落类型中分布格局差别不大,各群落类型中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现出中游丘陵山地交界区最高,上游河源区次之,下游平原地区最低的趋势;β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与α多样性较一致,总体上呈现出中游丘陵山地区物种更替速率较快,平原区更替较慢;在流域内上游河源地属于自然植被区,人为干扰较轻,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物种替代主要受物种的竞争扩散能力和生境条件的制约;在下游平原农业区,人类活动强烈,区域内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物种组成简单,物种替代具有跳跃性的特征,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制约;在中游从自然生态系统向农业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域,人类活动的扰动有一定的强度,导致该区域内自然分布种和伴人种混合生长,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较快的物种替代速率。总体上伊洛河流域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强烈的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物种替代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3.
丁圣彦  卢训令  李昊民 《生态学报》2005,25(11):2862-2867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典型植被类型,根据野外踏查和固定样地调查发现,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发育着常绿阔叶林一个完整的演替系列,包含着6个不同演替阶段。应用W inScanopy For C anopy A na lys is软件对研究区内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冠层进行分析,得到不同群落冠层和林下的光环境特征指标:PPFD(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和相关的冠层结构形态学指标G ap fraction(空隙度)、LA I(叶面积指数)、M LA(平均叶倾角),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比较,得到的基本规律大致是林冠层的光合有效光量子通量密度随演替逐渐降低,林冠下面的光合有效光量子通量密度随着群落演替的进展变化更为明显。马尾松林的林冠空隙度明显高于其他阶段的群落,总的趋势是随群落演替的进展而降低。叶面积指数随演替的进展而呈增加趋势。平均叶倾角随演替的进展先增大而后减小。这些结果反映了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由于不同树种树冠形态学结构的差异和微环境的不同,形成了特定群落内的特定光环境。  相似文献   
34.
王磊  张彤  丁圣彦 《植物学通报》2009,44(2):185-190
以大豆(Glycine max)为材料,研究开花期土壤水分变动对叶片光合生理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大豆的节水栽培和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大豆叶片气孔导度(Gs)对土壤水分的匮缺更加敏感。干旱胁迫降低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但复水后,叶片水势和净光合速率等在实验过程中都可以得到迅速恢复,并且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Ci)在复水后的第3天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表现出一定的超补偿效应。研究发现,在开花期即使短期的土壤干旱,也会对大豆后期的生物量及其分配产生较大的影响,开花期干旱和复水,显著降低了大豆叶片和茎的生物量,使根茎比提高16.7%(P<0.05),收获指数增加26.3%(P<0.05)。  相似文献   
35.
盐胁迫对冬小麦幼苗干物质分配和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以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周麦18(Zhoumai18)和豫麦49(Yumai49)为材料,采用盆栽培养,研究100、250、350 mmol/L和450 mmol/L NaCl 浓度胁迫下,小麦幼苗干物质分配、根系特征、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根系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两个品种小麦的叶面积、地上干重以及根的长度显著减小;根系干重、根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以及叶绿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250 mmol/L NaCl处理下达最大.叶绿素a/b随NaCl浓度升高而上升.随盐分浓度变化周麦18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高而变化幅度大,450mmol/L处理组的含量高于对照组1.5倍.供试品种冬小麦耐盐阈值为250~350 mmol/L.  相似文献   
36.
揭示坡面水流水动力参数特征对于深入了解坡面土壤侵蚀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黄河下游河岸带原生坡面上,采用野外模拟径流冲刷的方法,研究了4个坡度(5°、10°、15°、20°)和3个植被盖度(0%、15%、30%)在特定放水量(15 L·min-1)条件下坡面薄层水流剥蚀土壤的水动力学过程,分析了径流剪应力(τ)、水流功率(ω)、径流能量(F)等水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及其对坡度、植被盖度以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 在坡度和植被盖度的影响下,τ、ωF变化规律明显,坡度不变情况下,τ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而增加,ωF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而减小;植被盖度不变情况下,τ、ωF均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坡度小于10°时,坡度和植被盖度的变化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不明显;坡度大于10°时,相同坡度条件下植被盖度越大减蚀效果越明显,相同植被盖度下坡面侵蚀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τ、ω均与土壤剥蚀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在土壤侵蚀发生时均存在临界剪应力和临界功率;F与土壤剥蚀率则呈现良好的对数关系.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坡度和植被盖度对τ、ωF的影响显著,两者的交互作用对ω影响显著,但对τF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7.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功能群组成种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河南省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南坡森林生态系统的样地调查,以物种的重要值为指标,将伏牛山南坡森林生态系统按环境梯度划分为8个植物功能群。应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和相似性百分率公式对组成8个植物功能群的7种主要乔木、14种主要灌木、4种主要草本种群进行了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重要值大的种群一般具有较宽的生态位,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宽度有关,较宽的生态位常伴随着较高的生态位重叠。(2)高生态位重叠可能是生境斑块化和空间异质性的结果。(3)环境梯度上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反映了功能群组成种对环境适应性和资源利用能力的变化,并最终导致植物功能群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38.
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中木荷和栲树呼吸作用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丁圣彦 《生态学报》2001,21(1):61-67
了常绿阔叶林学业替系列群落中木荷(Schima superba)和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不同发育阶段植株的呼吸作用速率及同一演替阶段木荷和栲树不同发育阶段植株的呼吸作用速率的大小。结果表明,在常绿阔叶林演替的各个阶段,栲树的呼吸作用速率均比木荷的高,在群落演替的前期,木荷的栲树的呼吸作用速率均较高,但随着群落演替的进展,其呼吸作用速度逐渐降低。通过比较常绿阔叶林演替后期木荷和栲树成年树的呼吸作用速率,并结合二者的光合作用速率,反映了栲树的物质代谢能力较高,生长较快,是期 在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中能够成为优势种,而木荷成为次优势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9.
卢训令  刘俊玲  丁圣彦 《生态学报》2019,39(13):4602-4614
农业景观是人类生活所需资料的最主要来源地,农业景观及其提供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是影响人类福祉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系统梳理了景观异质性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相关研究,总结指出:(1)农业景观格局变化会强烈的影响着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但总体上更关注了空间异质性,对于时间和功能异质性的研究仍需加强;(2)尺度效应、大尺度上景观背景的差异、种间差异、营养级联效应等会对景观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综合的、交互的影响效应。未来区域农业景观中如何通过景观构建和管理措施的施行来确保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持续稳定仍需进一步加强以下内容的研究:景观异质性变化在时间上和功能上的影响效应及其阈值的探讨;跨尺度、多因素、多物种类群与多生态系统服务的综合及其交互作用;不同生物类群和不同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景观异质性提高与有效生境面积下降及其引起的生物随机丧失间的权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40.
丁圣彦  卢训令 《生态学报》2007,27(9):3892-3900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的常绿阔叶林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具有代表性,在研究区内设置不同干扰方式下的5块样地,借助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研究区内不同干扰背景下5块样地常绿阔叶林主要优势种之一的栲树幼苗、幼树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测定。比较了不同干扰背景下栲树幼苗、幼树的净光合作用速率、蒸腾作用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表观量子效率等生理生态指标。结果表明,去除乔木层的样地1,2,3中栲树幼苗、幼树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要高于仅保留乔木层的样地4和对照样地5,水分利用效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则低于样地5和样地4。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净光合作用速率与诸生理生态影响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使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光合速率和诸影响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模型,栲树幼苗:Pn=-2.399 0.205Ta 43.209Gs,栲树幼树:Pn=-2.265 0.006PAR-3.915Vpdl 0.364Ta 38.121Gs,在α=0.05水平上,两个方程均有显著性意义,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