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7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61.
冬瓜种子千粒重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冬瓜组合B214(小籽粒)×B227(大籽粒)的6世代群体(P1、P2、F1、B1、B2及F2)种子千粒重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冬瓜组合B214×B227种子千粒重性状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主要受主基因和多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不存在杂种优势.主基因+多基因在B1、B2及F2群体的遗传率分别为68.82%、75.70%和76.29%.因此,可通过选择较高千粒重的材料为亲本,利用加性效应对冬瓜种子千粒重性状进行品种改良.  相似文献   
62.
以采自广东省水稻瘤矮病的典型病株为材料,通过RT-PCR法扩增和克隆了水稻瘤矮病毒(Rice gall dwarf virus,RGDV)S11组分核苷酸序列全长。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GDV广东分离物S11(登录号EF532326)核苷酸序列全长1168bp,含有一个1068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条355个氨基酸的多肽,推测分子量约40kD,与泰国分离物基因结构基本一致,其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4.3%和98.8%。将广东分离物S11基因克隆至pBV221温敏表达载体上,在大肠杆菌DH5α中实现了高效表达。以诱导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获得了抗血清。利用ELISA法测定抗血清的效价为1∶4096,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抗血清能与S11蛋白发生特异血清学反应。这可为进一步研究S1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揭示其抑制基因沉默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彭庆务  何晓明  谢大森  赵芹  刘文睿  江彪 《园艺学报》2012,39(11):2327-2328
 ‘汇丰3号’辣椒是中早熟优质杂交一代新品种, 果实羊角形,青果深绿色,成熟果大红色。果长17.0 ~ 18.1 cm,果宽2.83 ~ 2.94 cm,肉厚0.32 ~ 0.37 cm,单果质量42.3 ~ 44.7 g,单株产量0.42 ~ 0.59 kg。商品性好,耐贮运,品质佳。田间表现中抗病毒病,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均强。适合在华南地区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64.
赵芹珍  蔡继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700-9701,9850
[目的]为了改善农田土壤环境,提高作物生产力。[方法]选择黄土丘陵区旱作梯田进行定位试验,采用微集流聚肥改土耕作法,同时测定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耕作层土壤厚度增加25 cm,土壤容重减少0.1 g/cm3,总孔隙度增加7.14%,田间持水量提高10.58%;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提高71.06%、88.00%;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3.10、2.24 mg/kg;0~40 cm土壤温度提高2~4℃;7~9月0~200 cm土壤含水量与对照存在0.05水平显著差异。[结论]微集流聚肥改土耕作法能有效调控土壤理化性状,实现土壤环境的良性循环,是黄土丘陵区重要的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65.
2005年8月24日下午,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全体同志一起学习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川办函[2005]158号),并就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个文件的精神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66.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在黄土丘陵区旱作梯田实施微集流种植与常规平作种植,测定作物的农艺性状指标值,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作物生长与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法相比,微集流种植6—8月玉米株高平均提高47.2%,根系干质量增加187.79%,籽粒产量平均增收903.12 kg/hm2;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植株的株高、抽雄率、生物产量、籽粒产量与对照方差检验值F在1%水平上存在极显著差异,水分利用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且与玉米产量性状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线性相关关系。微集流种植能够有效地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率,从而显著地影响作物生长与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   
67.
以广东德庆市水稻瘤矮病的典型病株为材料,RT-PCR扩增并克隆了水稻瘤矮病毒(Rice gall dwarf virus,RGDV)的第9组分全长核苷酸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基因结构特征与已报道的其他分离物基本一致。Pns9蛋白为细胞膜外蛋白,在植物呼肠孤病毒属内没有发现同源蛋白,与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的入口蛋白(portal protein)及姜氏军团菌(Legionella drancourtii LLAP12)的假设蛋白(hypothetical protein LDG_3259)分别有33%和24%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功能尚待确定。将S9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b(+)得到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表明制备的兔抗为特异抗血清,效价为1∶13 1072。  相似文献   
68.
为克服过去有害生物控制单纯以化学防治为主,制约绿色肥桃生产的弊端,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生产绿色肥桃为目标,从桃园生态系统出发,组建了以农业、物理和生物措施为主的绿色肥桃有害生物安全控制技术,并在肥桃主产区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9.
进行田间试验以明确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的效果。结果表明,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3.3 g/hm2能够很好的控制甘蓝小菜蛾,且防治效果高于对照,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70.
肥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状况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是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一种病毒病,2007年由于灰飞虱大发生造成玉米粗缩病暴发成灾。目前尚无特效药防治。采用的措施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