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业科学   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口、耕地和粮食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当今社会的关注热点。以沧州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协调度函数模型对沧州市14个县(市)的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和识别沧州市2003—2012年该系统的演进态势,研究分析了各区域协调发展关系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沧州市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协调发展度D值约为0.52,处于基本协调水平。从时间序列上看,沧州市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呈波动起伏变化,无明显规律可循,但总体上呈上升态势。所辖14个县(市)由2003年的以极不协调为主发展为2012年以比较协调和高度协调为主。从空间分布来看,沧州市所辖14个县(市)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及年平均增长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吴桥县协调发展水平在沧州市始终最高,海兴县最低,协调发展度平均增长率青县最高,为8.60%;吴桥县最低,为0.33%。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西南部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再次,东部最低。研究为制定区域粮食安全预警机制,制定差异化三农政策,推动区域内各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均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保定市农村为例对农村文化贫困现状进行分析,对“农家书屋”工程是消除农村文化贫困的客观要求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科学管理“农家书屋”的长效措施,即强化政府文化职能,建立、完善“农家书屋”管理机制;拓展“农家书屋”平台媒介、村际互动宣传、教育与再教育等新功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退耕的环京津贫困地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环京津贫困地区的生态退耕为背景,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该区域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从"生态退耕"、"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公正分配"三个不同的角度讨论了生态补偿标准的构成,并以张承地区17个贫困县为例进行了基于退耕的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以期促进生态补偿区和受益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可以反映植被生长状况,是表征地区生态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滦河流域为研究区,调查采集植被NPP、气象、土地利用结构及变化等多时空数据,利用Sen趋势、Hurst指数及残差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和人为利用的影响,对2000—2015年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未来演变趋势及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定量识别不同区域内的主导驱动因子,旨在为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滦河流域植被NPP年均值为455.04g(C)·m~(-2)·a~(-1),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显著增加区占流域总面积的32.94%,且未来同向变化趋势略强于反向变化趋势;2)该流域植被NPP空间差异较为显著,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受地形影响较大,流域中游的低山丘陵区为植被NPP高值区;3)驱动机制上,流域植被NPP变化与温度和降水均为正相关关系,水热耦合共同作用于植被NPP的积累,人类活动则是通过改变土地利用强度或生态建设工程等影响植被NPP的变化,且在不同地形区域内,植被NPP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不同,整体上以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正向促进作用为主,但在平原区以单因子的反向抑制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5.
自然资源禀赋优渥的承德市一直以来都是京津的生态安全保护屏障,林地作为承德市的主要生态支撑,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驱动机制研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有着重要的生态安全意义。本研究基于InVEST模型和定量指标法综合核算2010年和2020年承德市林地二级地类,即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他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究其变化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承德市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 2020年承德市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 693.71亿元,各类服务功能价值量差异较大,有林地(1 557.37亿元,占比56.3%)与灌木林地(1 028.89亿元,占比39.8%)是承德市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贡献者;(2) 2010-2020年间承德市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共增长154.06亿元,有林地生态贡献率最大,为82.47%;(3)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各类林地影响效果不一,其中年降水对承德市林地生态价值的影响效果明显;而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相较单一因素作用而言,对承德市林地生态价值的影响有进一步增强,其中自然因素的交互作用效果占优。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特点及衰败成因分析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近50年来塔木河上中游的水土开发活动,使得下游地区的来水骤减并中断有近30年的历史,从而引发了下游绿色走廓的逐步走向衰败、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剧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塔河下游绿色走廓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和特点,认为绿色走廓衰败主要有5个主要因素:绿色走廓自然生命过程的衰退;新生幼林发生和发育原生机制的中断;土壤盐分的累积和增加;水分条件持续恶化;人类开垦荒地、滥伐、滥控等行为。通过成因分析认为,只有充分考虑到下游绿色走廓的特点及其衰败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下游绿色走廓衰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综合分值计算和SAS聚类检验,对枝江市不同行政村进行了中心村建设条件评价,最终确定枝江市各行政村开展中心村建设的时序。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河干流下游地下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本文基于 90年代末塔里木河干流下游地下水埋深和水化学资料 ,系统分析了塔河下游在断流 2 0多年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地下水埋深情况 ,对地下水的矿化度、离子含量和化学类型的分析结果表明 ,水化学特征的水平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水化学成分变化的区间性 ;高矿化地下水的普遍性等 ;地下水埋深在断流 2 0多年后河道附近地下水水位为 6.5米 -1 0米。地下水的盐分和埋深分布特点和规律表明 ,在解决塔河下游生态问题时 ,除解决下游来水问题还必须考虑到下游不同地段的水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域,采用VSD模型,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方面选取10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2001年和2013年生态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1—2013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主要为未利用地开发为林地和园地,研究期初的林地遭到破坏,建设用地通过占用农用地扩张迅速。(2)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呈现西北部高,中部、东部低的态势,且生态环境朝着良好态势发展。继续保持东北部和西南部的生态保护措施,加大西北部生态整治力度是研究区今后生态修复和保护的重要方向。(3)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显著,其中林地和园地的大幅度增加是导致区域生态脆弱性降低的主要原因,而建设用地的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加强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控制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是研究区降低生态脆弱性、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晓燕  张蓬涛  路秋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01-4602,466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城市土地是城市化建设乃至社会发展的载体。将“以人为本”贯穿到城市土地经营的策略研究中,具体从城市土地经营应遵循的原则、土地收购储备、城市土地经营的政策法律保障等多个角度,研究城市土地经营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解决城市土地经营带给人民的实际问题,保护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