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5篇
农业科学   3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01.
以3个楸树品种的1年生根段萌条和枝干萌条为材料,对其进行内源激素质量分数测定和扦插生根率统计。结果表明:楸树3个品种根段萌条的生根率皆高于枝干萌条,且不同品种间,根段萌条和枝干萌条的生根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3个品种的生根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楚楸1号、洛楸1号、金丝楸;除了洛楸1号的茉莉酸和金丝楸的DL-二氢玉米素、赤霉素3的质量分数在根段萌条低于其枝干萌条外,其余激素在不同品种根段萌条中的质量分数皆高于对应枝干萌条;不同部位萌条内源激素质量分数的差异随品种不同而不同,洛楸1号有4种激素在两个不同部位萌条中存在显著差异,楚楸1号有1种存在显著差异,而金丝楸中所有激素都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相同部位萌条中内源激素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除脱落酸外,根段萌条中其他内源激素质量分数间的差异均大于枝干萌条;根段萌条各因素间整体相关性及显著性强于枝干萌条各因素间,反式玉米素、DL-二氢玉米素与生根率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2.
为研究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对悬浮剂的影响,以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噻呋酰胺3种悬浮剂的悬浮率作为对比,通过调整壳聚糖的含量、pH、与氨基酸中量元素的复配稳定性,测定与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噻呋酰胺3种悬浮剂混合后的悬浮率。结果得出:与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噻呋酰胺悬浮剂混合使用时,氨基酸中量元素肥料、壳聚糖的含量均会影响悬浮剂的悬浮率;且壳聚糖的浓度与戊唑醇和噻呋酰胺的混合使用时的悬浮率呈负线性相关关系;5%壳聚糖溶液的pH与5%壳聚糖溶液和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噻呋酰胺悬浮率显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调整pH7.0,添加亚甲基双萘磺酸钠(NNO), 5%壳聚糖的氨基酸水溶肥在0℃7d、54℃14d下稳定,且与悬浮剂在1∶1、1∶2比列下,与单独使用悬浮剂的悬浮率无差异,悬浮率也达到了99.0%以上。  相似文献   
303.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PVY)及其非介体昆虫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是世界马铃薯产业的重要病虫害,为探究PVY是否影响马铃薯对马铃薯块茎蛾的生理响应,本研究分析了马铃薯块茎蛾在PVY侵染和健康对照植株上的生长表现,并对无病虫害、PVY侵染、模拟虫害处理(用马铃薯块茎蛾口腔分泌物涂抹),以及PVY侵染和模拟虫害协同处理的植株叶片进行了植物激素测定和比较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马铃薯感染PVY后对马铃薯块茎蛾的抗性显著提高;PVY侵染可抑制模拟虫害造成的脱落酸含量上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模拟虫害和PVY侵染处理分别诱导产生3 998个和104个差异表达基因,而两者协同处理可诱导产生9 178个差异表达基因,说明这2种胁迫共存对马铃薯产生了极大的生理影响。与模拟虫害处理相比,PVY侵染和模拟虫害协同处理诱导产生743个差异表达基因,而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转移酶活性、内质网中蛋白质加工、苯丙素生物合成等通路中,而脱落酸合成通路中众多基因表达下调,与该植物激素变化情况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系统分析了马铃薯应对PVY侵染、马铃薯块茎蛾模拟虫...  相似文献   
304.
番茄潜麦蛾[Tuta absoluta (Meyrick)]是起源于南美洲的一种毁灭性入侵害虫,近年来在欧洲、非洲和亚洲快速扩散并已入侵我国,对我国茄科作物产业具有高度潜在威胁。番茄潜麦蛾具有潜叶、蛀果、生活史短、繁殖力强等特性,导致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手段对其防治效果有限。国际上针对番茄潜麦蛾生物防治已开展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筛选了一批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物防治物。本文从番茄潜麦蛾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昆虫、生防微生物、驱避植物及其提取物几方面入手,系统总结了国际上有关番茄潜麦蛾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在今后我国番茄潜麦蛾的绿色防控中,可深入开展适应我国农业生境的生防物种引进、本土生防生物资源挖掘、生防生物产业化技术研发工作;同时,可通过对生防生物的组合运用和农田景观生态调节等措施促进生防生物的综合利用,以保障我国茄科作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