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业科学   8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利用早熟Iodent改良旅大红骨种质资源,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改良后代及配制的杂交组合为试验试材,对宜机收关键性状进行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Iodent改良丹598和丹黄34机收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且与PH6WC配合力最高,形成强优势组合,是适宜机收的杂交组合。子粒含水量与子粒破损率极显著正相关,是限制粒收的关键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子粒含水量、倒伏率、生育期、果穗行数、茎腐率与机收子粒破损率显著正相关,机收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注意关键性状的选择,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82.
现任丹东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丹东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辽宁省遗传学会理事,辽宁省玉米育种专家——刘春增研究员,在玉米育种生涯中走过了35个春秋,取得了显著成就。他主持育成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玉米品种20多个,其中国审品种2个,  相似文献   
83.
种植耐密品种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一项有效增产措施。分析表明,耐密品种株型和其亲本株型有相关性。选育株型好的自交系是选育耐密品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4.
耐低磷玉米自交系的筛选与鉴定指标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75份东北三省常用玉米自交系为试材,研究低磷与高磷水平下苗期叶片症状率、株高、产量、秃尖长度、穗粒数和百粒重的差异,据此筛选出耐低磷玉米自交系,并根据测定指标的差异显著性确定耐低磷玉米自交系的鉴定指标。结果表明:Mo3和掖107为耐低磷玉米自交系;症状叶、产量和百粒重是筛选耐低磷玉米自交系的主要鉴定指标,其中,苗期只要是出现症状叶的自交系均为不耐低磷自交系,产量耐性系数0.85的玉米自交系为耐低磷自交系,百粒重耐性系数0.95的玉米自交系为耐低磷自交系。  相似文献   
85.
河田侵蚀区崩岗的生物治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河田修坊村中甲坡小流域内,选择4个有代表性的崩岗进行生物治理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生物措施治理的崩岗平均植被盖度由26%提高到68%,土壤侵蚀模数也比对照的崩岗减少了89.6%。可为我省类似崩岗的治理提供可借鉴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86.
在福建长汀县河田地区强度侵蚀坡地种植象草并进行盆栽试验,分析了象草在侵蚀劣地上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象草分蘖快、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保水保土效益显著,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水土保持草种.  相似文献   
87.
在福建省长汀河田强度侵蚀山地,采用固定标准样地定位研究和临时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3种不同治理措施对强度侵蚀山地植被生长及生态效益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理5年后,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增长次序依次为草灌乔混交〉补植乔灌〉老头松改造〉对照;林木及草被生长加快,治理区植物种类呈明显增加趋势,草灌乔混交区植物种类最为丰富,达13科16属20种;土壤侵蚀率下降21.92%-32.14%,有机质含量提高3.76~4.48g/kg;治理区土壤侵蚀模数与对照区相比降幅达86%~91%;区域小气候等生态因子得到明显改善。这说明通过治理,能较好地促进强度侵蚀山地的植被生长,改善侵蚀区生态环境,而采用草灌乔混交措施的治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8.
在福建省长汀县河田强度侵蚀山地,探讨了3种不同治理模式对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模式区的物种多样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草灌乔混交治理区的群落植物种类有18科28属31种,补植乔灌治理区的群落植物种类有17科22属25种,老头松改造治理区的群落植物种类有12科14属16种,均比对照区的10科11属11种有较大提高;在不同治理模式对植被物种多样性改良的对比中,草灌乔混交模式效果最好,且草灌乔补植乔灌"老头松"改造对照。  相似文献   
89.
为探讨粮饲兼用玉米品种丹玉212的最佳种植密度,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东华北、西北春玉米区等6个试验点进行了不同地点多密度试验,以研究该品种的最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丹玉212在不同年份各试验点在67 5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穗部性状间协调性好,空秆率、茎腐发病率、籽粒含水率相对较低,有效叶面积光能截获能力最强。丹玉212在密植条件下均体现了较好的抗倒伏能力,具有市场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