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4篇
自然科学   7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51.
通过探究黄河流域数字技术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构建引力模型深入研究数字技术与农业现代化对黄河流域各省的影响以及各区域间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技术与农业现代化的显著作用主要体现在下游地区,以山东、河南为中心对其他省份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相邻的省份或其他关联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够起到带动作用。从农业数字基础、资源配置、绿色农业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加快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752.
中央空调系统在面临末端数量多、末端负荷需求变化频繁的情况下,虽然采用常规的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或固定参数控制能够满足冷量需求,但存在冷量过剩带来的能耗问题.针对中央空调系统中的空气调节子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的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控制方法,利用t分布强化麻雀群体的搜索能力,基于轮盘赌规则使得个体向最优群体学习,增强算法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有效改进控制参数的寻优精度和稳定性.在12个测试函数中,寻优精度和稳定性大多提升2个数量级以上.针对空气调节子系统能耗优化问题,ISSA表现出很好的节能潜力,相比于固定参数的控制方法节约能耗25.13%.ISSA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可行性也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753.
为满足自然资源发展规划的需求,本文基于山江海视角,以桂西南喀斯特区-北部湾海岸带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貌类型、地质类型、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要素构建了山江海地域系统关键带三级分类方案,运用空间叠置法对分类要素进行叠加和制图综合分析,并进行山江海地域系统关键带区划分类、制图和环境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将桂西南喀斯特区-北部湾海岸带划分为38个一级单元、78个二级单元、111个三级单元。一级关键带分类中海拔山地-非碳酸盐岩区占据面积最大,为19.10%;二级分类中海拔山地-非碳酸盐岩区-红壤性土占据面积最大,为13.98%;三级分类中低海拔丘陵-非碳酸盐岩区-复盐基红黏土-针叶林-河渠占据面积最大,为15.21%。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关键带综合分类方案可体现区域特征中的差异和驱动因素,因此可为自然资源地表系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可为国内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54.
科技产业政策作为地方政府执政目标和政策愿景的实现手段,合理选择和使用可以推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基于TOE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以我国31个省区市为案例,揭示科技产业政策中人才培养、组织规模、政府补助、制度规范、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等6个因素对区域创新的联合效应。研究表明,“政府补助”是区域创新的必要条件,技术因素在区域创新中发挥关键核心作用,科技产业政策影响区域创新的组合路径有5条,其中“技术引进+组织规模”路径占据主导,所有路径可以归纳为“技术吸收型”和“技术再造型”2种模式。地方政府应从动态调整政府补助的方向与对象、提升基础研究与自主创新水平以及注重政策措施的适应性与精准性等方面优化区域创新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755.
756.
探究桂西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构建“活力(Vigor)-组织力(Organization)-恢复力(Resilience)-服务力(Services)”(VORS)模型分析区域生态健康,借助地理检测器探讨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年间桂西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均值由2000年的0.446增加至2020年的0.478,整体上呈改善趋势,这得益于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②在空间分布格局上,桂西南生态系统健康总体上西北部及中部地区优于东南部地区,西北部及中部区域以亚健康状况为主,而病态和不健康状况则分布在东南部南宁市主城区。③土地垦殖率、平均海拔、夜间灯光强度、人口密度、坡度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子,其解释力均大于或等于0.45;与单因子相比,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的解释力更强。在今后发展中应加强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