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地球科学   5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对雪峰山西侧地层叠覆关系、沉积序列、层序地层和旋回沉积特征等油气地质的调查研究,表明雪峰山西侧盆地演化与四川盆地一样,均经历了从被动陆缘(Z-O1)→类前陆(O2-S)→克拉通-大陆边缘盆地(D-T2)→内陆湖盆(T3-J)和山间盆地(K-Q)5个演化阶段;发育9个区域性平行不整合和1个角度不整合,构成5个构造层,即①南华系-震旦系;②下古生界;③上古生界-下中三叠统;④上三叠统-下中侏罗统;⑤上白垩统及其以上.总体构造活动性不强,对油气长期保存和演化有利.5个构造层孕育了4个一级生储盖组合,其中Ⅰ、Ⅱ为有利组合.因此,该地区原生油气地质条件优越,但后期改造较强,特别是侏罗纪末期的燕山运动以来的造山和隆升剥蚀量大,是该区海相下组合油气勘探的制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82.
Tsunamis waves caused by submarine earthquake or landslide might contain large wave energy, which could cause significant human loss and property damage locally as well as in distant region. The response of three harbors located at the Pacific coast (i.e. Crescent City Harbor, Los Angeles/Long Beach Port, and San Diego Harbor) to six well-known tsunamis events generated (both near-field and far-field) between 2005 and 2011 are examined and simulated using a hybrid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model in frequency domain. The model incorporated the effects of wave refraction, wave diffraction, partial wave reflection from boundaries, entrance and bottom energy dissipation. It can be applied to harbor regions with arbitrary shapes and variable water depth. The computed resonant periods or modes of oscillation for three harbor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nergy spectral analysis of the time series of water surface elevations recorded at tide gauge stations inside three harbors during the six tsunamis events. The computed wave induced currents based on the present model are also in qualitative agreement with some of the reported eye-witness accounts absence of reliable current data.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each harbor responded differently and significantly amplified certain wave period(s) of incident wave trains according to the shape, topography, characteristic dimensions and water depth of the harbor basins.  相似文献   
83.
对索的准确模拟有时应考虑弯曲刚度的影响.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考虑弯曲刚度对悬索静力构形的影响,分别推导了两端固结和两端铰接边界条件下水平悬索面内自由振动的解析解,并修正了已有文献中的不足之处,该解在理论上较已有解析解更为准确,它可看作是已有文献在均匀索情况下的解析解.本文推导的解析解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4.
本文针对新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在信息交互性方面的需求及WebGIS在此方面的不足,提出基于RIA和WebServices的在线交互空间异构属性数据方法,分析相关空间异构属性数据类型,阐述相应数据模型和自定义WebServices的设计思路和基于该方法的四川省某县新农村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85.
在编制1∶50万山东省大地构造相图基础上,通过对大地构造相研究显示:胶东微地块是经多期增生和碰撞而形成的,其漫长的板块构造演化明显具有阶段性。侏罗纪是该区板块构造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换期,构造演化由原来的南、北分异转变为东、西分异,胶东地区NE向新生构造起了主要作用。胶东地区中生代有2次重要的碰撞造山事件,印支造山作用主要表现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形成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及同造山花岗岩及后造山高碱正长岩;燕山造山作用的大陆动力学环境起源于中亚-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化和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胶东地区表现为3次造山和3次伸展。晚侏罗世造山早期玲珑片麻状花岗岩组合是区域构造挤压导致地壳增厚引起地壳重熔的产物,代表了大陆弧花岗岩特征;早白垩世造山中期郭家岭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代表了造山期大陆弧花岗岩的特点;造山晚期伟德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表现为大陆弧花岗岩,后造山A型崂山晶洞过碱性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为大陆造陆隆升花岗岩与后造山花岗岩,代表燕山构造的结束。胶东地区构造-岩浆事件和金矿成矿作用受控于特提斯、古亚洲洋和太平洋三大构造域的相互作用,金矿形成的动力学背景是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和岩石圈减薄,起因与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6.
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沙漠及其对季风起源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漠沉积是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沉积,是特殊气候条件下的产物,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流样式具有独特的作用。沙漠沉积在地质历史中普遍存在但极少保存,它的发现和研究对恢复地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现代东亚季风系统建立前,尤其是古近纪早、中期,青藏高原东缘仍然处于行星环流所控制的干旱带内,发育了大量代表干旱炎热气候的石膏与盐类沉积,但至今尚未找到沙漠存在的确切记录。近年来,笔者采用沉积学、古气候学、古地理学等手段,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对青藏高原东缘沉积盆地的古近纪早、中期红色地层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存在一个厚度稳定的古近纪早、中期风成沙丘富集带。在此基础上,通过古地理、沉积模式及古气候替代指标等分析,论证了青藏高原东缘存在古近纪盆山型沙漠沉积体系的可能性。沉积相、古流向分析揭示,青藏高原东缘存在一个由干旱向潮湿、由行星风系向季风风系转换的界面,可能暗示了东亚季风建立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相关成果可为新生代中国干旱带演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可贵的沉积学资料,也可为青藏高原隆升与东亚季风起源研究提供重要的大气环流证据。  相似文献   
8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4月14日下午—15日凌晨左右发生在桂西南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小时雨强较大、前期以降雹为主、后期以短历时强降水为主的特点;近地层锋面和辐合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重要触发机制;200 hPa高空辐散流场有利于底层辐合上升运动的加强,可以弥补500 hPa弱槽槽前动力抬升机制的不足;对流层中层具有干冷空气的侵入是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关键因子,而地面强对流天气容易发生在干空气侵入700 hPa层之后数小时内;强对流天气容易发生在θse大值区或者舌区;对流层正涡度从中层下传到底层对于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雷达产品分析表明回波具有明显的悬垂回波、弱回波区、辐合区、中气旋、三体散射长钉和旁瓣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88.
介绍了空三加密技术中的连接点提取功能和原理,通过实验对比分析空三加密过程中连接点提取新旧方式,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89.
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场缺测区域的存在是影响速度二次产品算法精确度的重要因素,在实际风场为线性分布的假设条件下,文中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VAD技术的迭代填补技术.在合理考虑迭代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应用实测多普勒速度数据,根据缺测区域类型随机制造非连续累积10°-180°缺口的缺测区域和连续累积10°-180°缺口的缺测区域...  相似文献   
90.
改良黄土强度特性与工程处置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山西朔州典型黄土,利用素黄土与石灰粉煤灰、石灰水泥、水泥粉煤灰三种改良黄土,进行了击实特性、抗剪强度特性及崩解特性试验研究,提出了黄土改良的最佳方案,并采用该方案对山西某煤矿电梯井填方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石灰粉煤灰改良黄土工程应用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与黄土形成致密的混合结构,石灰的掺入,激活了粉煤灰的活性,发生了一系列的水化反应,使改良黄土的强度大大提高,改良黄土在物理力学性质方面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