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科学   8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塔城盆地暴雪预报方法和白灾的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0--1997年28a的资料中筛选出30个个例为对象,对其从高、中、低、地面4个层次形势场进行对比和分类,对产生暴雪的物理机制进行诊断分析,采用统计预报中的多因子综合相关预报方法筛选预报因子,用集合预报方法集成预报结果。据此提出畜牧业生产防御暴雪的对策。  相似文献   
42.
大力促进山东探区物探技术进步,是实现我国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目标的需要。本文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对山东探区物探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和今后发展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3.
造山带岩石圈去根作用作为碰撞后或造山后阶段构造-岩浆活动的重要机制,是研究造山带大地构造演化不可或缺的环节。近年来通过地震层析成像技术获得的一系列成果表明俯冲板片发生断离/拆离作用残留在对流地幔中,表现为高导低阻而冷的高速体;这些被断离/拆离的板片直接记录了造山带巨厚岩石圈去根作用。板片断离/拆离作用导致岩石圈深部伸展-减薄作用和热的软流圈地幔上隆,从而引起强烈的交代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和断陷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44.
地球科学前沿领域与研究方向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星 《地球科学进展》2001,16(2):284-287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于 2 0 0 0年正式启动 ,其中地球科学领域对地球科学前沿及重要研究方向进行了遴选 ,共选出领域前沿 1 1项 ,重要的研究方向 1 7项 ,以下就相关内容作一些简单介绍。1 地球科学前沿领域选择那些具有高度探索性的 ,认识基本地球过程、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主题。一旦突破将带动若干重要研究方向 ,对学科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主要包括 :1 .1 地球内部重要界面动力学及其圈层相互作用认识地球内部各圈层相互作用过程是地球动力学的主要目标。以中国东部典型地球动力学事件以及地球各圈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迁移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45.
用于地震定位的SAMS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地震定位受发震时刻与震源深度间强烈的折衷关系的困扰及反演问题的非线性影响,该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 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位方法--SAMS法,该方法利用走时残差和到时残差之绝对值极小作为目标函数,用快速模拟退火法求解反演问题的解答. 并将该方法用于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地震的再定位,其结果与其他方法相比,SAMS方法不仅降低了发震时刻与震源深度间的折衷关系对定位结果的影响,而且其定位结果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46.
[STBZ][ZW(*][HT6H]〓收稿日期:;修回日期:. *基金项目:[HT6SS][ZK(]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青藏高原形成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对策”(编号:2005CB42200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青藏高原内陆俯冲与造山作用”(编号:KZCX3 SW 143)资助.[ZK)] [HT6H]〓作者简介:[HT6SS](1983 ),男,海南儋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震波传播理论研究.[WT6HZ]E mail:[WT6BZ]youliangsu@yahoo.com.cn[ZW)] [HT4F][HT5K]()[JZ)] [HT5H][GK2] 摘〓要:[HT5K]为开展高喜马拉雅地区地质构造—气候反馈作用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于2004年开始在珠峰地区建立了综合观测研究站,并于2004年下半年开始相继开展了大气边界层(含辐射和土壤观测)、大气湍流和辐射系统、风温廓线、无线电探空系统、沙尘暴观测、冰川变化等大气科学观测研究、地表过程的环境研究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为了解珠峰站下方的地质构造,于2005年8月在综合观测研究站布设了宽频带地震仪(记录器为Reftek130,摆为STS2),并于2006年5月取得首批数据。利用宽频带地震仪提供的三分量地震波形记录,应用转换函数及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对珠峰站下的地壳横波速度结构进行了反演。反演结果表明,珠峰站的莫霍(Moho)面深度在70 km,地壳结构复杂,尤其在中上地壳,明显呈高低速互层结构,反映了板块边界处构造活动、物质交换活跃,表明这些地区还未达到均衡。为高喜马拉雅地区地质构造—气候反馈作用的研究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47.
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的多重分形分析与分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是找矿的重要依据,异常的空间结构性包括奇异性和自相似性.奇异性反映了地球化学元素在岩石等介质中的局部富集和贫化规律,根据不同的自相似性特征可以分离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的背景场和异常场,有利于进一步评价异常与矿化的关系.近年来出现了基于空间域、付立叶域、特征值空间、沃尔什域的C-A、C-D、S-A、MSDV、W-A等异常的分解和分析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对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中.本文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探讨了小波域进行多重分形分析的方法在地球化学异常的分析和分解中的应用.并以山东乳山市葛口-石城测区的Au为例,以小波变换下的多重分形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金成矿的可能前景,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48.
2000年7月30~31日,青岛市人民政府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海洋局在青岛联合举办"2000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国际论坛".  相似文献   
49.
冰雪冻灾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干扰之一,对森林结构及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影响,快速准确评估森林资源受损程度,对灾后森林修复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有重要意义。根据2001—2007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提取灾前植被NDVI参考值和植被正常生长变化范围,利用灾后同时段NDVI数据,提取湖南省2008年森林冰雪受灾范围。在图像阈值法基础上,提出阈值比值法,评估森林冰雪受灾区域森林资源受损程度。与图像阈值法相比,阈值比值法评估结果与人工调查数据更加接近,标准误差为0. 95,不足图像阈值法的1/3。阈值比值法评估结果显示,全省森林资源受损严重,森林重度受灾率高达53. 69%,森林中度受灾率达27. 50%,森林轻度受灾率仅为18. 81%。与海拔、坡向等地形因子叠加分析,发现高海拔森林受损程度比低海拔森林严重,800 m以上的森林重度受损率高达58. 91%,处于阴坡的森林受损程度比阳坡森林严重。  相似文献   
50.
三峡地区更新世人类适应生存方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年来,一大批重要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使三峡地区成为目前我国旧石器考古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该地区在更新世总体上是以亚热带湿热森林环境为主。长江的发育和两岸丰富的动植物为古人类适应、生存和迁徙提供了资源。广泛流行的砾石石器工业是当地古人类在背山面河的自然环境下从事狩猎-采集活动所必需的。早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早期,古人类从洞穴居住逐渐转为旷野游动生活,石器保留砾石石器的面貌;晚更新世末期,石片石器取代砾石石器而居主要地位,石器组合中出现了小型的刮削器和磨制石器,部分遗址伴生陶片,这说明人类生存行为由狩猎-采集向农业耕作-家畜驯养的过渡,生存方式也转为以定居为主。古人类在三峡地区的生存方式是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