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科学   5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中非加丹加-赞比亚成矿带是世界闻名的铜钴铀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其成矿具有"多期次、时空分布集中、规模巨大"的显著特征。通过对该地区各类型矿床成因、成矿时代及物质来源研究沿革以及进展的系统述评,获得了以下认识:泛非运动导致了区域性多金属成矿事件,铜钴矿化主要集中在850~640,590~530,525~500Ma 3个时期,铀矿化主要集中在650,540~530Ma 2个时期,铅锌矿化主要集中在680~600,500~450 Ma 2个时期;该地区成矿金属元素以壳源为主,主要受造山活动影响形成的高盐度热卤水分别从不同类型的基岩中萃取金属元素并在特定区域富集成矿,其中长英质基岩主要提供了铜、铀矿源,而铁镁质类岩浆岩则主要提供了钴、铅、锌矿源。此外,还对该地区各类型金属找矿方向提出了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52.
采用野外调查和测量、航片判读、室内制图、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呼伦贝尔沙质草原典型地带的风蚀坑及坑后风沙沉积进行了研究。发现:①风蚀坑是由一个沙坑和坑后沙丘共同组成,两者具有一一对应关系;②风蚀坑和坑后沙丘可以根据形态特征、发展阶段、诱发原因进行分类;③呼伦贝尔三大沙带均由风蚀坑洼地及其坑后沙丘和背景沙质草原组成;④沙质草原风蚀坑的发生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为气候干旱化与人类大范围强度活动干扰土层相耦合的环境事件所造成。该研究对沙质草原沙漠发生学,沙质草原地貌演化和沙漠化监测研究具有科学意义,对草原合理利用和沙漠化防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3.
锰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世界锰矿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南非、乌克兰、巴西、澳大利亚等国.中国锰矿资源具有总量大、平均品位低、开采难度大等特点,为满足国内需求,中国每年需从海外进口大量锰矿.南部非洲地区锰矿资源丰富,主要有海相沉积受变质型、海相沉积型、热液型及表生型锰矿4种成矿...  相似文献   
54.
稀土是现代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金属,被世界主要经济体列为关键矿产资源。虽然中国稀土资源丰富,但2017年以来中国稀土资源进口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总结中国稀土资源的进口数据,以及非洲稀土项目分布、储量及资源量、矿床类型、成矿时代、典型矿床特征及勘查投资等情况,以提升对非洲稀土资源的认识。研究表明,非洲稀土资源丰富,稀土氧化物的高级资源量超过1000×104 t,近年来勘探及开发进度提升迅速。稀土储量及资源量主要集中于坦桑尼亚等12个国家,成矿类型可划分为火成碳酸岩型及离子吸附型等8种(成矿时代跨度大),其中火成碳酸岩型和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目前勘探及开发的重点。非洲稀土矿床勘查投资规模2012年达到顶峰,之后持续下降,2017年降至低谷,2018年开始迅速反弹。未来,随着国际上稀土矿项目逐步投产,由中国主导全球稀土市场价格的局面将面临挑战。非洲稀土矿成矿条件优越,中资企业可利用地-采-选-冶的技术优势,积极引导并推动非洲稀土生产进入中国产业链。  相似文献   
55.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地非洲的桥头堡,同时也是中国对非工业合作、产能合作的先行先试国家。在研究坦桑尼亚矿产资源概况、矿业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政局稳定性、金融环境等方面对中资企业赴坦开展矿业投资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坦桑尼亚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潜力巨大,而且政局稳定,金融环境良好,特别是新总统哈桑执政以来,传递诸多有利的投资环境信息。虽然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基础地质资料缺乏及政府腐败等不利因素,但投资者可先从资源丰富、开发基础较好的金矿入手,瞅准机会投资开发潜力较大的石墨、稀土等矿种;同时,注重矿业探、采、选、冶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运营模式,统筹布局,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6.
乌本迪带位于坦桑尼亚西南部,由8个地质单元构成,早期被认为是一条古元古代活动带,而后期研究发现该带经历了多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为一条复杂的活动带。本次通过对地质调查期间在乌本迪带采集的花岗岩类进行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得到不同地质体内花岗岩类的年龄分别为2 549±20 Ma、2 662±33 Ma及2 744±11 Ma,为新太古宙时期的岩浆作用。所有岩体年龄都位于太古宙坦桑尼亚克拉通地壳生长的主要阶段范围内,暗示乌本迪带早期可能为坦桑尼亚克拉通的一部分。根据上述研究成果,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乌本迪带自古元古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是在太古宙地壳基础上进行的,为坦桑尼亚克拉通大陆边缘遭受不同阶段的俯冲作用和伸展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莫桑比克社会、自然地理及地质矿产概况的梳理,基本掌握了中资及其他企业对钛锆砂矿资源掌控及开发现状.同时,从中莫经贸互动、中莫地调机构的合作基础、外商投资概况和投资条件等方面对莫桑比克矿业投资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莫桑比克钛锆砂矿资源丰富,投资环境较好,中资企业介入良好.应继续加强中莫交流与合作,服务于"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58.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预测一个地区矿产资源找矿潜力的评价方法,先后经历3个阶段:探索和应用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及信息化阶段。笔者梳理了“三步式”、证据权、预测普查组合、成矿系列、地质异常、综合信息预测、地球化学块体和非线性预测等8种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理论或方法,通过相关应用实例阐述其实用性,分析了国内外应用潜力评价方法获取的研究成果,总结其发展趋势。其中,“三步式”和证据权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成矿系列则是国内研究的热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数学地质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已步入信息化阶段,三维深部预测将是未来潜力评价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9.
中部非洲的传统中元古代基巴拉造山带内发育大量与花岗岩-伟晶岩体系相关的金属矿产,尤其是以标志性的稀有金属(Nb-Ta-Li)、钨、锡和金等成矿作用为特色,成矿地质过程往往和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事件相对应。通常认为,与成矿直接密切相关的花岗岩是新元古代早期的一套淡色花岗岩(G4花岗岩),即含Sn花岗岩。G4花岗岩过去通常被视作成矿母岩,长期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前人的研究表明基巴拉带不同地区的G4花岗岩在野外判别标志、形成时限、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对岩石类型、岩石成因及其产出的构造背景的认识还不统一。因此,笔者在系统收集、整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详细总结G4花岗岩的野外岩石类型、年代学研究、全岩地球化学数据及同位素等方面特征,初步探讨成岩成矿过程。结果显示,G4花岗岩的源区物质以变泥质岩为主,岩浆形成方式主要是局部的部分熔融或深熔作用,并不像过去认为的那样来源于一个深部较大岩浆房的长期分异演化,而G4花岗岩的演化则与区域成矿作用存在直接关联。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推测G4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基巴拉造山作用的同碰撞-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