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11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91.
探讨广西壮族人群肝癌高发家族聚集与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多态性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在广西某肝癌高发现场壮族人群中,对10个肝癌高发家族成员(共91名)和10个无癌对照家族成员(共102名)。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人群肝癌高发家族聚集与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基因多态性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在广西某肝癌高发现场壮族人群中,对10个肝癌高发家族成员(共91名)和10个无癌对照家族成员(共102名).采集外周血标本,以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析所有研究对象CYP2EI基因Rsa I位点基闪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并用ELISA法检测HBsAg.肝癌相关因素的暴露情况则应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肝癌高发家族成员CYP2EI基因Rsa I位点c1/c1、c1/c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3.7%和36.3%;在对照家族成员中,相应的频率分别为48.0%和52.O%(OR=1.901,95%CI:1.067~3.387);两组成员Rsa I位点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7,P=0.029).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地肝癌家族聚集的主要危险因素,按其危险度由高至低排列依次为:以玉米为主食、HBsAg携带、CYP2E1 c1/c1型.结论 在广西壮族人群中,肝癌的家族聚集与家族成员的CYP2E1基因Rsa I多态性的分布,有肯定的统计学关系;CYP2E1基因Rsa I多态性的分布不是引起肝癌家族聚集的惟一因素,也不是首要因素,与其他一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描述2004~2005年广西鼻咽癌死亡的流行特征,分析20世纪70年代至2005年30年间广西鼻咽癌死亡的流行趋势.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9个县作为样本点,调查样本点居民2004~2005年的死亡原因,然后与前两次死因调查所得的鼻咽癌死亡情况相比较,分析广西鼻咽癌死亡的流行特征和趋势.结果 2004~2005年广西鼻咽癌的粗死亡率为6.61/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9.53/10万,女性为3.40/10万).1964年中国人口标化率为4.56/10万.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2.80∶1.鼻咽癌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5.60%,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4位.广西鼻咽癌死亡的年龄分布曲线大致呈双峰状;地区分布很不均衡;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30年间,其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均呈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结论 广西居民鼻咽癌死亡率上升、死亡年龄高峰前移等现象值得监测机构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相关基因IGF-1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现场人群中选取113例原发性肝癌及113名健康对照人群.以筛选IGF-1R基因SNP rs 61740868位点为遗传标志,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法)检测IGF-1R基因rs 61740868多态性及其基因分布的频率.结果 肝癌病例组与对照组IGF-I R基因rs 61740868位点均未发生基因突变,其基因型均为CC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1R基因rs 61740868位点多态性与肝癌发生无关,可能不是肝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5.
目的 了解广西肝高发区人群的症防治知识水平,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在当地开展防宣传教育和肝癌的早诊早治复查工作提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调查广西扶绥县居民的社会人品学特征以及症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预警症状等综合知识以及肝的早期症状、检查和治疗方法 知识等.结果 在2095名研究对象中,1541人(73.6%)知道肝癌、肺癌、胃癌这三大癌症;909人(43.3%)知道经常引用不洁的池塘水容易患肝癌,1443人(68.9%)知道经常食用霉变粮食容易患肝癌;72人(3.4%)知道肝癌的早期症状;1 829人(87.3%)愿意参加肝癌早期诊断筛查;当地居民不愿意参加肝癌早期筛查的主要原因是“不认识检查的好处”占39.7%(832人).结论 广西肝癌高发区人群对癌症的相关危险因素、防癌措施的认知程度、早期发现肝癌的体检方法 和早期肝癌的治疗方法的知晓率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96.
改革开放后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但总体教育水平及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本文结合文献从招生考试、培养过程、竞争制度、博士论文要求等方面,总结了发达国家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及特点,以期为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7.
1990—1992年广西10县市肺癌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卫生部全国恶性肿瘤抽亲调查的设计,对其中的广西10样本县市1990-1992年的全部死亡进行了全死因调查。结果肺癌的死亡率为11.53/10万,其中男性为15.61/10万,女性为7.13/10万。男性性别比为2.20:1。肺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高峰年龄在70-74岁。在男性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肺癌死亡位于第二位。  相似文献   
98.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能引起多种动物发生癌变,主要诱发肝癌。广泛存在于粮油食品中,一般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食品污染严重,尤其花生、花生油和玉米污染最为严重。黄曲霉毒素M1(AFM1)是机体从粮油食品中摄入AFB1后,经体内代谢后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广西处于亚热带地区,而且又是肝癌高发地区之一。通过本研究,揭示广西肝癌高发区儿童暴露于AFB1与肝癌高发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
90年代初广西10县市居民减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明确90年代初广西居民主要死因对人群中发生“超前死亡”之危害。方法 应用减寿分析方法对广西10县市1990~1992年居民死罪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全死因减寿率为74.85‰(男89.6524‰,女58.91‰);各主要死因减寿率 列依次为:意外死亡(24.58‰)、恶性肿瘤(12.27‰)、呼吸系病(8.35‰);各主要恶性肿瘤减寿率分别为:肝癌(4.94‰)、白血病(1.35‰)、胃癌(  相似文献   
100.
根据卫生部的统一部署 ,广西开展了 90年代初期 (1990年 1月~ 1992年 12月 )人口死亡原因的抽样调查研究。调查样本包括 10个县、市 ,人口数共计 44 6万余 ,略多于同期全广西人口数的 1/ 10。调查的死者数合计 80 415人 ,其中有 1991例明确归因为自杀致死。根据调查资料计算 ,自杀所致的粗死亡率为 14 87/ 10万 ,以 196 4年中国人口标化 ,则为 12 37/ 10万 ,世界人口标化 ,则为 15 5 7/ 10万。自杀死亡占同期人口死亡总数的 2 47% ,占意外死亡数 (96 82例 )的 2 0 5 6 % ,是意外死亡原因中之首位。自杀死亡者的中位年龄为 38 6 8岁 ;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