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11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广西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特点及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20世纪末广西恶性肿瘤死亡率水平、分布规律、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广西1/10人口进行死亡原因回顾性调查,结果:恶性肿瘤死亡率为80.02/1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3.32%,成为第3位主要死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90:1,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基本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升高,肝癌是广西最主要的恶性肿瘤,其次是胃癌、肺癌和鼻咽癌等,近20多年来,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幅度高达109.01%,大部分恶性肿瘤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肺癌死亡率上升幅度最大,结论:恶性肿瘤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预计21世纪初恶性肿瘤可能成为危害广西居民健康和生命的首要疾病。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究HBV感染患者血清白介素-33(IL-33)表达水平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取肝细胞癌患者(HCC)73例、肝硬化(LC)4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51例、无症状携带者(ASC)5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HC)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IL-33含量。结果肝细胞癌患者、肝硬化患者血清IL-3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及无症状携带者血清IL-3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患者血清IL-33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组血清IL-33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697;r=0.629,P0.01)。肝硬化患者中病毒载量中度者血清IL-33水平明显高于高病毒载量者(P0.05)结论 IL-33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分析2004~2005 年广西居民肛门结直肠癌死亡特征,为制定广西肛门结直肠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05 年广西居民肛门结直肠癌死亡回顾性资料,分析广西居民肛门结直肠癌的流行特征和趋势.结果 2004~2005 年广西居民肛门结直肠癌粗死亡率为6.12/10 万(男性7.27/10 万,女性4.84/10 万),1982年中国人口标化率为4.05/10 万.肛门结直肠癌死亡占恶性肿瘤的5.18%,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排第5 位.肛门结直肠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结论 广西居民肛门结直肠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5.
目的检测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2(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2,ASGR2)基因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水平,探讨ASGR2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以RT-PCR法检测55例HCC患者、55例非肝癌的其他肿瘤患者和33例非肿瘤的其他疾病对照患者外周血液中ASGR2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意义。结果肝癌组和非肝癌的其他肿瘤组患者血液中ASGR2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5%、6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和非肿瘤的其他疾病对照组ASGR2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5%、7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GR2基因在3组患者外周血液中的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ASGR2基因的表达与HCC患者的性别、年龄、AFP、肝硬化、肿瘤家族史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GR2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与HCC发生、发展有关,检测ASGR2的水平有望作为HCC早期发病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6.
探寻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的肝癌早期诊断标记物,进一步提高肝癌早期诊断水平,是目前肝癌综合防治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完成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成熟发展,肿瘤标志物研究领域的重心从结构基因组学向功能蛋白质组学转移.差异(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在疾病的早期诊断、病程及疗效监测、环境因素影响分析等方面有广泛的研究价值.本文就其应用于寻找肝癌血清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 :了解广西肝癌高发区高危人群 HBs Ag阴转情况。方法 :在广西肝癌高发区筛查高危人群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血清 HBs Ag,2年后随访复查。结果 :肝癌高危人群 HBs Ag年阴转率为 3.0 % ,在该人群中 HBs Ag年阴转率的年龄分布为低年龄组 (2 5~ 2 9岁 )和高年龄组 (5 0~ 5 4岁 )较高 ,中间各年龄组较低 ,除了 4 0岁组与 5 0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χ2 =3.87,P <0 .0 5 ) ,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癌高危人群 HBs Ag阴转率不高 ,该人群 HBs Ag转阴率存在一定的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38.
为了探索丙型病毒性肝炎在原发性肝癌病因学上可能存在的作用,我们最近进行了一项潜伏性病例一对照研究。研究材料均为1982年以来开展的两次定群研究对象的贮藏血清标本。以定群研究历次随访确定的原发性肝癌死者为“病例”。“匹配对照”则选自末次随访尚存活且无肝癌表现者,年龄与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在广西肝癌高发区扶绥县和低发区桂林市的分布特点,为肝癌的防治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随机抽取扶绥县、桂林市HBV感染者各300例,分析研究对象HBV基因型,描述并研究两地基因型分布特点和差异。结果扶绥和桂林HBV基因型均为B型和C型,未见其它基因型。扶绥县基因型B、C分别占26.00%(78/300)、74.00%(222/300),桂林市基因型B、C分别占77.33%(232/300)、22.67%(68/300),基因型在两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扶绥、桂林两地不同基因型在HBV相关肝癌患者和HBV慢性携带者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扶绥、桂林两地流行的HBV基因型有B和C两种,基因型C是扶绥的主要流行毒株,基因型B是桂林的主要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JUNB基因和TOB1基因的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技术检测55例肝癌患者、55例其它肿瘤患者和33例对照组患者外周血JUNB基因和TOB1基因的表达.结果:各组间外周血JUNB基因和TOB1基因阳性表达率无差异,JUNB基因和TOB1基因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分别为P=0.003和P=0.000),其他组之间无差异.结论:JUNB基因和TOB1基因在外周血中的mRNA表达水平可能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提示其表达水平可能与预测HCC发生、发展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