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5-Fu sRI)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采用Mantel-Haenszel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1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比值比.结果 11篇文献共纳入结直肠病例995例,其中治疗组508例,对照组487例.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降低12.5%,比值比0.37(95%CI:0.24~0.58,P<0.01);2年生存率提高9.5%,比值比0.34(95%CI:0.19~0.60,P<0.01);术后并发症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值比1.00(95%CI:0.67~1.49,P=0.98).结论 术中植入5-Fu SRI能降低结直肠癌患者的2年复发率,提高2年生存期,不会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小鼠鼻咽癌移植瘤survivin蛋白表达及CD8+细胞毒性T细胞(CD8+ CTLs)的影响。探讨ALA-PDT治疗鼻咽癌的机制。方法32只SPF级BALB/c小鼠皮下接种鼻咽癌CNE2细胞建立荷瘤鼠模型,随机分为2组:PDT组、对照组。PDT治疗后定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及CD8+细胞毒性T细胞。结果治疗后24h,PDT组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局部CD8+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72h,PDT组肿瘤局部CD8+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制survivin蛋白的表达以及产生局部免疫效应均可能是ALA-PDT治疗鼻咽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价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优点和存在不足之处.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0月完成的2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者与同期具可比性的40例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人均镇痛次数等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手术费和住院总费用等明显多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手术切除的肿块大小、结直肠标本长度、直肠肿瘤远端长度和清扫淋巴结数目的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和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6~51个月,两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病死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达到与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同样的根治效果,具有创伤小、安全、可行的优点.但手术时间较长,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小鼠鼻咽癌移植瘤survivin蛋白表达及CD+8细胞毒性T细胞(CD+8 CTLs)的影响.探讨ALA-PDT治疗鼻咽癌的机制.方法 32只 SPF级BALB/c 小鼠皮下接种鼻咽癌CNE 2细胞建立荷瘤鼠模型,随机分为2组:PDT组、对照组.PDT治疗后定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及CD+8细胞毒性T细胞.结果 治疗后24h,PDT组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局部CD+8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72h,PDT组肿瘤局部CD+8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抑制survivin蛋白的表达以及产生局部免疫效应均可能是ALA-PDT治疗鼻咽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5.
为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s I L2 R)水平与乳腺癌的分期和预后的关系,采用 E L I S A 法对 37 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 s I L2 R 进行检测,同期检测了 13 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 40 例正常人血清 s I L2 R水平。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s I L2 R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其术后 20 天血清 s I L2 R水平明显低于术前; 乳腺癌患者血清 s I L2 R水平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Ⅲ期患者明显高于Ⅰ、Ⅱ期,且术后 20 天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上。由此提示,血清 s I L2 R 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6.
细胞增殖是真核细胞生物延续生命存在的形式。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增殖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细胞增殖受控,而后者增殖失控。研究细胞增殖对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极大的意义。细胞增殖抗原Ki-67是一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增殖细胞标志物之一,可间接代表瘤细胞的增殖活性,从而反映肿瘤恶性表型。目前Ki-67与恶性肿瘤关系已进行较为广泛的研究,本文就其在乳腺癌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7.
目的测定端粒酶在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外周血中的活性,以探讨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在临床应用上的意义。方法应用TRAP—PCR—ELISA方法检测3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正常组织、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端粒酶活性以及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端粒酶的活性。结果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0.6%(29/36)、16.7%(6/36)和5.6%(2/36)。6例胃癌患者外周血有18例测到端粒酶阳性,阳性率为50%,正常人外周血未测到端粒酶阳性。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之间、胃癌患者外周血与与正常人外周血之间的端粒酶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端粒酶活性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和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患者胃癌组织、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对预后监控及治疗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 分析弥漫型胃癌的转录组特征并对核心基因LUM(Lumican)的表达进行验证.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29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取其中5例弥漫型胃癌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获取基因表达谱,再利用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cytosc...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马齿苋多糖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胃癌SGC7901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25 μg/mL、50 μg/mL、100 μg/mL、200 μg/mL、300 μg/mL)马齿苋多糖作用胃癌SGC7901细胞,以生理盐水溶液为阴性对照组,5-氟尿嘧啶(5-FU)为阳性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马齿苋多糖作用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作用48 h后,200 μg/mL、300 μg/mL马齿苋多糖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3.02±2.46)%、(57.20±2.14)%,与5-FU组细胞增殖抑制率(56.36±3.26)%相当(P>0.05);各浓度组的细胞凋亡率依次为31.92%、38.39%、40.45%、48.49%、55.7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均P<0.05);与5-FU组比较,低浓度(25 μg/mL、50 μg/mL、100μg/mL)组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而高浓度(300 μg/mL)组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 马齿苋多糖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