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松果体区肿瘤脑积水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松果体区肿瘤常继发阻塞性脑积水。过去有些作者主张在术前存在颅内压增高的病例应常规行CSF分流术 ;另些则认为这种继发的脑积水可在肿瘤切除后 ,重建脑脊液循环而不需施行CSF分流术。通过对 2 3例松果体区肿瘤手术切除病人脑积水的处理分析 ,探讨如何正确处理继发于松果体区肿瘤脑积水的问题。资料与方法  对近五年来的 2 3例松果体区肿瘤合并脑积水病人进行临床资料分析 ,术前脑积水诊断均经头部CT或MRI扫描证实为第三脑室和侧脑室扩大。凡病人术前剧烈头痛 ,呕吐频繁、抽搐、意识障碍者或CT扫描提示重度脑积水者 ,术前 1~ 4d行…  相似文献   
32.
分流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继发性脑积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脑室腹腔分流术可以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所继发脑积水,本文旨在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并发证及评价疗效。方法 回顾同济神经外科自1990~2002年收治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15例治疗过程,患者均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15例中有14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2例后期接受二次分流管调整术。分流术并无形成感染源之虞,无证据显示造成腹腔及循环系统的感染扩散。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能安全有效减轻积水,改善症状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3.
人胚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胚脊髓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分化的方法,观察其增殖和分化特点。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从人胚脊髓组织中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并用血清诱导其分化,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对培养细胞及其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人胚脊髓组织分离的细胞在EGF单独存在时无法形成神经球,在bFGF单独存在时只形成少量神经球,在EGF和bFGF共同存在时形成大量具有连续增殖能力的神经球,表达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Nestin,经血清诱导后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表达特异性抗原NSE、GFAP和CNP。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从人胚脊髓组织中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它可为神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νβ3(INTανβ3)在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法 (SABC)检测 6 0例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标本中INTανβ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水平 ,并比较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INTανβ3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 3 38± 2 75、2 2 4 5± 15 72和 35 6 8± 9 71,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INTανβ3与PC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γ =0 835 ,P <0 0 1)。结论 INTανβ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程度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且其对胶质瘤的恶性增殖起正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5.
垂体腺瘤显微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PRL瘤14例,GH瘤8例,ACTH瘤5例,多分泌腺瘤10例,无功能瘤13例;经翼点入路48例,2例经右眉上锁孔入路。结果 全切除肿瘤35例,大部分切除9例,部分切除6例。MRI随诊3个月~2年,4例有复发。结论 翼点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是治疗垂体腺瘤及复发垂体腺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的生长活性。方法 观察了5例原代培养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及U2 5 1细胞株的形态学变化,绘制生长曲线,并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CNA的表达。结果 5例原代培养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及U2 5 1细胞株其生长曲线各不相同。GBM细胞形态多样,增长最快的细胞系常显示较多的形态一致性和PCNA的高表达。结论 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和PCNA的表达可以较好的反映GBM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37.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非手术治疗死亡率高达40%~70%。我院近3年来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1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表明意识水平、术前血压、出血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5例,女26例,年龄28~78岁,平均54.1岁。1.2 意识水平 术前意识水平分5级,Ⅰ级(清醒或嗜睡)16例,死亡2例;Ⅱ级(嗜睡或朦胧)23例,死亡6例;Ⅲ级(浅昏迷)13例,死亡2例;Ⅳ级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Survivin、Ki67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规律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59例星形细胞瘤中Survivin蛋白及ki67的表达,并结合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脑组织中未见Survivin表达,星形细胞瘤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64.4%.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此外Survivin的表达还与Ki67呈明显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在星形细胞瘤中高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增殖活性密切相关,可望成为诊断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松果体区脑膜瘤术式的选择并说明影像学检查住处对手术治疗的重要参考价值。方法 回顾9例松果体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及手术体会。结合文献探讨了枕部小脑幕入路和幕下小脑上入路松果树区脑膜瘤切除术的利弊。结果 9例松果体区脑膜瘤,经仔细阅读MRI及DSA影像后,其中7例行枕部小脑幕入路切除,2例行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术后随讠7个月,患者术前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 枕部小脑幕入路是松果体区脑膜瘤比较理想的切除术式,对术前影像学检查所见的肿瘤位、肿瘤相邻重要血管特征及其异常变化住处进行认真分析。是保证松果体区脑膜瘤切除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检测脑膜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相关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探讨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在脑膜瘤发展中的意义,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肿瘤提供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了20例脑膜瘤中EGFR、 erbB2蛋白及磷酸酪氨酸(P-Tyr)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脑膜瘤病理级别的关系。结果 20例脑膜瘤中均有EGFR、erbB2,P-Tyr在肿瘤细胞及瘤中血管内皮细胞上的不同程度表达,但以间变型脑膜瘤中表达最多,在纤维型与合体细胞型的表达无显性差异。结论 脑膜瘤中有EGF活性受体及erbB2蛋白的表达。它们可能与某些脑膜瘤的恶性行为有关,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在脑膜瘤发展中可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