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81.
目的探讨我国农村地区成年人群静息心率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及性别、年龄对其的修饰效应。方法该研究为队列研究。于2007年7月至2008年8月在河南省新安县选取2个镇为研究现场,以自然村为单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村庄,进行基线调查。根据标准入选常住居民20194人。于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对入选者进行随访,最终完成随访者17265人。排除基线高血压患者、基线静息心率资料缺失者、随访期间死亡者、随访时高血压诊断资料缺失者以及诊断为妊娠高血压者,最终共10212人纳入该研究。基线和随访调查均包含问卷调查(人口统计学资料、行为危险因素、疾病史及用药史等)、人体测量(身高、体重、静息心率及血压测量)、空腹血糖以及脂质谱检测。按照静息心率的四分位数值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Q1组、Q2组、Q3组和Q4组。既往无高血压病史,随访期间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定义为新发高血压。以基线静息心率为自变量,以随访与基线的血压差值为因变量,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静息心率与血压差值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静息心率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强度[即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然后采用公式计算高血压发病风险,即计算其相对危险度(RR)。该研究还针对性别(男性和女性)和年龄(<60岁和≥60岁)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研究平均随访6.0年,新发高血压病例累计2059例,其中男性83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校正了潜在混杂因素后,静息心率每增加5次/min,高血压发病风险的RR值为1.04(95%CI 1.01~1.08,P<0.05)。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在女性人群中静息心率每增加5次/min,收缩压差值增加0.18 mmHg(95%CI 0.01~0.36 mmHg,P=0.046),同时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RR=1.07,95%CI 1.03~1.11,P<0.05)。在女性人群中,Q3组(静息心率76~82次/min)和Q4组(静息心率>82次/min)高血压发病风险均高于Q1组(静息心率<70次/min),RR值分别为1.39(95%CI 1.18~1.63,P<0.05)和1.22(95%CI 1.02~1.45,P<0.05)。在男性人群中,无论<60岁组还是≥60岁组,静息心率加快均不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P均>0.05)。而<60岁组的女性静息心率加快则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RR=1.05,95%CI 1.01~1.10,P<0.05),≥60岁组的女性静息心率加快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则更高(RR=1.14,95%CI 1.04~1.25,P<0.05)。结论对于我国农村地区成年人群而言,静息心率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具有一定的关联,且具有性别差异。静息心率较快的女性人群高血压发病风险更高,且以老年女性为甚。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PLIN基因rs2304796及rs894160位点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河南省农村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161人和非糖尿病患者1 113人,应用PCR-RFLP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LIN基因rs2304796和rs894160位点的多态性。用Unphased 3.0.7软件构建单倍型,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基因变异对2型糖尿病发生的影响。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患者中PLIN基因rs2304796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8,P=0.049;χ2=5.916,P=0.015),rs894160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0和0.29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人口统计学特征、肥胖及血脂测量指标后,rs2304796位点CT或TT基因型携带者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降低[OR(95%CI)=0.670(0.475~0.944)]。结论:PLIN基因rs2304796位点CT或TT基因型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83.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gion cluster and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in the Chinese adult popul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level regression model in the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Methods Multi-stage random sampl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choose 15 540 individuals aged 35-74 years from 10 regions in China. Two-leve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fitted under MLwiN 2.02 software. Results The region cluster of hypertension existed and variance portion coefficient was 3.1%. After adjusting for the age and gender, overall obese people (BMI≥28 kg/m2) were 4.50(95%CI: 4.00-5.06) times, overweight people (BMI=24-27.9 kg/m2) were 2.26 (95%CI: 2.07-2.46) times more likely to be hypertensive 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ormal BMI (18.5-23.9 kg/m2), and those centrally obesive people (Waist circumference≥85 cm in male or 80 cm in female) were 2.62 (95%CI: 2.42-2.83) times more likely to be hypertensive 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ormal WC. The age-and gender-adjusted odds ratios (Ors) of triglyceride (TG),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TC), gluco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and drinking alcohol were 2.10 (95% CI: 1.89-2.33) , 2.08 (95% CI: 1.84-2.35) , 1.85 (95% CI: 1.60-2.14) , 1.58 (95% CI: 1.38-1.81), 1.49(95%CI: 1.32-1.69) and 1.15(95%CI: 1.05-1.2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was not only affected by individual risk factors, such as obesity, drinking alcohol, abnormal glucose and serum lipids profile, but also affected by the geographic environment where people resided in. Population-and risk factors targeted strategies, proved a promising way to reduce individual risk of hypertension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hypertension.  相似文献   
84.
列联表的行列关联度与对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流行病学和行为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考察两个分类变量的统计学关联,进而探索其因果关联.与四格表资料相比,列联表是一种用多行多列来表达两个分类变量的特殊类型.本文旨在探讨和比较运用SPSS11.0进行列联表资料的χ^2检验、列联系数C和对应分析的应用.  相似文献   
85.
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暴发疫倩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个案调查方法,通过询问及查阅记录的方式,收集临床诊断病例的人口学、临床及流行病学数据。结果:河南省疫倩始于2003年4月2日,发生临床诊断病例15例,10例为输入病例,8例感染来源于医院。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5/15)、咳嗽(10/15)及肺部X线炎症表现(15/15)。其中l例输入患者造成家系内3人感染,家系外1人感染。潜伏期为5—8d。结论:本次河南省暴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主要以输入病例为主,主要在医院和家庭内的密切接触者中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及肺部X线炎症表现。疫倩造成的续发病例很少,说明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脉压在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与上述疾病间的关系.方法检测2003-03/07在安阳钢铁公司社区居住者1 789人,其中血压正常者998例,脑卒中68例,冠心病258例,高血压465例的血压及脉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脉压水平人群患脑卒中,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危险性.结果1 789名被调查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卒中组、冠心病组、高血压组、血压正常组脉压均值分别为(58±21),(57±20),(60±19),(41±9)mm Hg,F=223.39,P<0.000 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组脉压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随着脉压增宽,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②在调整了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及饮酒后,以脉压<45 mm Hg的人群为基线组,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脉压为45~59,60~74和≥75mm Hg组人群,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分别是基线组的1.87,2.47,3.79倍.冠心病的患病危险是基线组的1.42,2.99,3.20倍.高血压的患病危险是基线组的1.63,1.92倍.将收缩压和舒张压纳入影响因素中再分析,仍然显示上述疾病的患病危险随脉压的增宽而增加.结论①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的患病率随脉压增宽而增高.②脉压增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7.
根据代谢指标是否正常以及肥胖与否,可将人群分为4种代谢肥胖类型,即体重正常代谢正常(metabolically healthy and normal weight,MHNW)、代谢正常性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e,MHO)、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metabolically obese but normal weight,MONW)和代谢异常性肥胖(metabolically abnormal obese,MAO)[1].传统关于肥胖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大多将MHO和MAO作为同一肥胖人群来进行研究,但事实上二者在代谢[1-6]、疾病风险[5]和死亡率[7-8]等方面均存差异.另外,由于体重正常,MONW人群也没有引起其自身和研究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8.
根据河南省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流行病学的研究报告,从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作一概述,以期对肺癌防治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危险因素调整的医院感染发病密度的计算方法及意义. 方法比较医院感染累积发病率、发病密度和危险因素调整的发病密度的计算原理. 结果累积发病率忽略了住院时间和危险因素影响;发病密度的缺陷是没有调整危险因素对感染率的影响;危险因素调整的发病密度同时消除了住院时间和主要危险因素的影响. 结论危险因素调整的发病密度可以准确测量感染的发生强度,及时地鉴别高感染危险患者,决定监制的优先性,并用于医院间的直接比较.  相似文献   
90.
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分布与长期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某医院1993~2000年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分布及其发病率变动趋势.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监测某医院1993~2000年的所有住院手术患者,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1993~2000年该医院住院手术患者共47 133例,其中1 029例发生手术切口医院感染,感染发病率为2.18%;婴儿、幼儿、青少年、成年、老年组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分别为0、2.01%、1.96%、1.88%、3.01%;手术患者主要分布于外科、妇科、产科、五官科等4个科室,这4个科室的手术患者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3.57%、1.05%、0.52%、0.43%;春、夏、秋、冬四季的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2.02%、2.82%、1.94%、1.99%;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23%、2.99%、5.80%;1993~2000年各年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3.02%、2.28%、2.75%、2.56%、2.18%、2.13%、1.38%、1.44%,呈下降趋势.结论不同亚人群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明显不同;总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总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逐渐下降趋势归因于大多数亚人群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的下降;系统的医院感染监测可有效的降低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