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艾球加热条件下传统银质针在人体内针身的温度变化情况.方法:将3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单针组和多针组,每组18例.在两组志愿者臀部进针点(左臀部内上方,髂嵴上缘最高点下7 cm,后正中线旁开7 cm)刺入测温银质针(长18 cm、直径1.1 mm),多针组则在测温银质针进针点上下左右4个配针点(距测温银质针进针点2 cm)刺入传统银质针(长18 cm、直径1.1 mm),针尖皆进皮下6 cm,针尾均装有1.3g艾球,点燃艾球后用数字测温仪自动动态记录测温银质针针尖上方3 mm、33 mm、63 mm处针身的最高温度.结果:单针组3个测温点的最高温度均在41℃左右,多针组3个测温点的最高温度均在43℃左右,多针组各测温点的最高温度明显高于单针组(均P<0.05),同组银质针上各测温点的最高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针组单个艾球燃烧时的艾球最高温度为(611.16±6.91)℃,5个艾球同时燃烧时中央的艾球最高温度为(628.94±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质针的导热性良好,温针灸时艾球的热量从针尾传向针尖,银质针多针针刺方式的针尖、针身各点最高温度均高于单针针刺方式,多个艾球同时燃烧时的最高温度高于单个艾球燃烧时的最高温度.  相似文献   
32.
组织水肿的一个力学模型及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 ,但其发生发展机理尚未得到合理的解释 ,我们根据组织液压力对其结构的影响和血液、组织液物质交换理论 ,建立一种描述水肿发生和发展的力学模型。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显示物质交换动态平衡的破坏所产生的组织液压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将引发水肿 ,这与临床的实验发现一致 ,水肿形成机理的讨论指出水肿治疗的关键在组织结构破坏前调整血浆与组织液间物质交换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33.
目的提高对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me,CSS)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1例表现为重症肺炎的CS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咳嗽、气喘伴发热10 d,乏力、双下肢疼痛1 d入院。经查体、血常规及血气分析初步诊断为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予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后经查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并结合右下肢斑疹处皮肤活检结果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诊断为CSS。病情缓解后出院。随访近3年,糖皮质激素持续治疗,病情稳定。结论对以呼吸道感染为首发表现的多系统损伤性疾病,应考虑到CSS的可能,及时行相关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34.
艾灸治疗男性不育症临床疗效与穴区温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灸神阙、关元穴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与穴区温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50例与安慰灸组52例,选取神阙、关元穴,艾灸组行真艾灸治疗12周,安慰灸组行安慰艾灸治疗12周,两组均在首次艾灸和末次艾灸时检测两穴灸前、灸后的穴区温度。结果:经治疗12周后,艾灸组患者配偶怀孕率高于安慰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结束后随访10个月,艾灸组配偶怀孕率显著高于安慰灸组(P 0. 05),且艾灸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灸组疗效(P 0. 05);治疗12周后,艾灸组精子浓度优于安慰灸组(P 0. 05),而两组a级精子活力、a+b级精子活力差异无明显改善(P 0. 05);两组神阙穴和关元穴灸后温度均高于各自的灸前温度(P 0. 05),而经12周治疗后两组两穴灸前温度与首次治疗时灸前温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艾灸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精子浓度,提高患者配偶受孕机率,对男性不育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研究尚未发现艾灸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与穴位温度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为适应中医教育国际化的需求,上海中医药大学自2012年来开设全英语中医针灸专业,所有课程皆采用英语授课。经络腧穴教研室在前期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全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背景、自身特点、学习目的,从注重文化融入、联系临床案例、强化操作技能以及配合“混合教育”等方式进行授课,对《经络腧穴学》的全英语课程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36.
背景:目前临床上应用激光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疼痛及关节功能方面,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情况鲜有报道或仅作为次要观察指标进行描述。 目的:观察二氧化碳激光灸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3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为期4周,每周3次,每次20 min的二氧化碳激光照射犊鼻穴治疗和假治疗。 结果与结论:治疗组身体功能在治疗4周和随访时得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31,P=0.006);治疗组身体疼痛和健康感受在随访时得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07,P=0.011)。治疗组在治疗2周时身体功能和身体功能对角色的限制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33);治疗组在随访时身体功能得分亦优于对照组(P=0.021)。治疗组身体疼痛得分改善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37)。提示CO2激光灸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在身体功能和身体疼痛方面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复合激光照射穴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特异性。方法:以10.6μm~650nm复合激光照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犊鼻穴及非穴对照点,进行随机、单盲、对照临床试验。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问卷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犊鼻穴组治疗2周与治疗前比较,疼痛和功能程度积分均有显著改善(分别P=0.000和P=0.014),而对照点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110~P=0.699)。犊鼻穴组和对照点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101~P=0.983)。结论:犊鼻穴激光照射对膝骨关节炎有明显疗效,这一效应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因样本偏小和对照组脱落率较高,犊鼻穴效应的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明确,应在此初步研究基础上,开展大样本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miR-502对宫颈癌患者预后及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通过数据库分析miR-502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在Hela细胞中过表达miR-502-3p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结果 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miR-502的宫颈癌患者总生存期更长,但与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CCK-8检测结果显示,miR-502-3p类似物组细胞增殖率低于miR-502-3p抑制剂组[(78.82±1.41)% vs (124.06±7.72)%,P<0.05];Transwell 实验检测结果显示,miR-502-3p类似物组细胞迁移率较miR-502-3p抑制剂组低[(85.39±7.19)% vs (121.17±8.20)%,P<0.05],细胞侵袭率亦较低[(85.32±7.12)% vs (117.13±7.37)%,P<0.05]。结论 高表达miR-502的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好,可能与其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可溶性酪氨酸激酶受体-1(sFlt-1)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为子痫前期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子痫前期患者,所有患者未发动宫缩即接受剖宫产,根据尿蛋白水平分为轻度组(35例)和重度组(25例)。另选取同期该院妇产科收治的正常妊娠分娩孕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酪氨酸激酶受体-1(sFlt-1)和sFlt-1/PLGF值。结果子痫前期组、轻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PL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重度组患者血清PLGF水平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痫前期组、轻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sFlt-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组患者血清sFlt-1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痫前期组、轻度组和重度组患者sFlt-1/PLGF值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组患者sFlt-1/PLGF值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正常妊娠者相比,子痫前期患者血清PLGF水平较低,sFlt-1水平及sFlt-1/PLGF值较高,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