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目的】评价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和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5例(A组),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0例(B组),取心肌组织作TUNEL细胞凋亡检测,比较分析术前和术后心肌细胞凋亡率并参照围手术期肌钙蛋白T(cTnT)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的发生。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组(0.003±0.002)和B组(0.004±0.003)术前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组(0.012±0.008,P〈0.001)和B组(0.006±0.004,P〈0.001)均高于术前;A、B两组术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差别有明显差别(P〈0.05)。围手术期cTnT水平A组在CPB末和术后2 h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本实验提示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损害小于停跳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和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5例(A组),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0例(B组),取心肌组织作TUNEL细胞凋亡检测,比较分析术前和术后心肌细胞凋亡率并参照围手术期肌钙蛋白T(cTnT)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的发生。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组(0.003±0.002)和B组(0.004±0.003)术前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组(0.012±0.008,P〈0.001)和B组(0.006±0.004,P〈0.001)均高于术前;A、B两组术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差别有明显差别(P〈0.05)。围手术期cTnT水平A组在CPB末和术后2 h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本实验提示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损害小于停跳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微血管密度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意义.[方法]石蜡切片、HE染色、及CD34免疫组化方法,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及生存曲线的绘制,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用Cox比例风险模型、Wald检验进行各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将患者按微血管密度(MVD)以均数47为界分为两组,两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86).MVD<47组生存率高于MVD≥47组.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微血管密度、与肺癌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有关.其对肺癌患者生存时间影响由大到小为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微血管密度(P值分别为0.001、0.031、0.03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微血管密度与肺癌患者临床预后显著相关,提示用CD34作标记物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MVD可以作为判断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患者血清VEGF、MMP-9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9例作为观察组;良性肺部疾病患者56例和健康志愿者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和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均进行了开胸肺切除手术,然后按照病理类型和TNM分期对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VEGF、MMP-9水平进行检测统计,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并对治疗前后观察组和良性对照组患者的VEGF、MMP-9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按照患者病理类型检测VEGF水平为:腺癌(332.3±82.3)pg/ml,鳞癌(364.5±81.8)pg/ml,其他病理类型(375.8±88.6)pg/ml;所有患者的MMP-9水平分别为腺癌(199.4±82.2)ng/ml,鳞癌(183.2±102.6)ng/ml,其他病理类型(185.1±112.9)ng/ml,所有肺癌患者的VEGF水平和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Ⅰ期患者的VEGF水平和MMP-9水平分别为(245.4±54.3)pg/ml和(141.2±58.2)ng/ml,明显低于其他分期患者VEGF水平和MMP-9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VEGF水平和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患者的VEGF水平和MMP-9水平明显升高,但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患者术前VEGF水平和MMP-9水平也明显高于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且与患者的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转染抗凋亡bcl-xL基因抗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凋亡基因bcl-xL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2在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实验中心完成。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用腺病毒介导的方法将bcl-xL基因导入急性缺血大鼠的心肌,对照组仅用生理盐水代替;用免疫组化法半定量分析显示大鼠心肌抗凋亡基因bcl-xL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评估大鼠心肌细胞是否发生凋亡及凋亡的程度。结果:16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4周后取心脏梗死区标本免疫组化检测bcl-xL蛋白表达,发现对照组心肌只有少数着色,而实验组的心肌组织大多数呈深棕色。半定量分析显示,实验组的心肌组织内bcl-xL蛋白表达阳性单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19.66&;#177;4.62,8.89&;#177;2.16,t=-5.98,P&;lt;0.01)。②两组心肌组织中均检测到缺口末端标记技术阳性染色的凋亡细胞。③显微镜下计数,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实验组[(18.19&;#177;4.15)%,(7.25&;#177;2.09)%,t=6.65,P&;lt;0.01。④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为实验组心肌缺血后转染bcl-xL基因细胞凋亡率为(6.79&;#177;1.98)%,而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为(20.15&;#177;6.04)%,实验组出现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凋亡峰。结论:转染bcl-xL基因后在心肌组织内有高效的bcl-xL蛋白表达,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的细胞凋亡峰明显降低,而未转染bcl-xL基因的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出现大量的凋亡细胞,细胞凋亡峰显著增高,表明心肌细胞通过转染bcl-xL基因,虽然没有完全阻断细胞凋亡,但大大提高了抗凋亡能力。同时心肌细胞的抗缺血、缺氧和抗损伤能力明显增强,提示转染bcl-xL基因通过其抗凋亡作用能明显提高心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保护性(单)肺通气在肺癌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60例肺癌麻醉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一组采用常规通气方法作为常规通气组(CV组),另一组采用保护性通气方法作为保护性通气组(PV组).分别在气管插管后(T1)﹑单肺通气90 min(T2)﹑术后24 h(T3)、术后72 h(T4)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并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单肺通气期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OI)均有所降低,但PV组明显高于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在T2时点明显升高,相同时点PV组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癌麻醉患者中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方法能有效提高动脉氧分压,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对手术期间患者肺功能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达到解决食管手术中肺萎陷、单肺通气问题。方法:没汁改良支气管’内气囊导管组,与Robertshaw双腔气管导管组比较,观察术前、麻醉后、单肺通气30min、术后第一天的血气分析、生命体征、气道压改变、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食管手术中应用改良支气管内气囊导管单肺通气,具有对气道损伤,并发症低,效果确切,方法简单、安全,易操作及费用低廉的优点。结论:改良支气管内气囊导管能安全用于食管手术实施单肺通气。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组织中α-连接素(alpha-catenin,α-cat)的表达以及与其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NSCLC组织中α-cat的表达. 结果肿瘤的临床分期与α-cat的表达呈显著相关(r=0.978, P<0.05),Ⅲ期患者α-cat的异常表达高于Ⅰ期患者; α-cat的表达与NSCLC患者组织学类型和术后生存时间无关(P>0.05 ). 结论 NSCLC组织中α-cat的表达不能作为临床判断NSCLC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改良手术方法建立稳定、安全的小型猪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模型,并建立活体判断模型建成与否的观察指标。方法:手术于2005-01/10在香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进行。取健康巴马小型猪17只,左侧开胸后应用改良法(两线平移牵引法)在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起始部放置Ameroid环,具体改良环节为:①用两条丝线牵住冠状动脉的左回旋支并将两线之间的左回旋支与Ameroid环的缺槽平行对齐,立即将两者同时做相反方向的运动,迅速将其套入Ameroid环内。②在给小型猪做经口行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在过了喉头后应顺着这个弯曲向背侧方向进入气管。4周后进行活体冠状动脉造影。结果:17只猪中有16只猪术后存活8周以上,活体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均闭塞。结论:通过改良手术方法能建立起稳定、安全的小型猪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模型,用冠状造影在活体上可确定模型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