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MARS人工肝在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MARS治疗,对比治疗前后IL-1、IL-6、TNF-α、NO水平及血淀粉酶、脂肪酶、肝肾功能等的改变。结果4例患者,经MARS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血IL-1、IL-6、TNF-α、NO水平及淀粉酶、脂肪酶、肌酐、尿素氮、血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MARS人工肝对治疗重症胰腺炎是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2.
肝癌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约占所有肝癌的90%。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相关的HCC具有特殊的分子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的高度发展和传统诊断方法的结合有助于HCC患者的精准治疗。该文对HCC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生理学、诊断方式、治疗方式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
体内冲击波液电碎石治疗复杂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们对胆道探查术后应用体内冲击波胆道液电碎石治疗复杂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40例,38例(95%)取石成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胆道术后T管造影发现肝内结石呈铸型分布,巨大结石,结石嵌顿,术后纤维胆道镜取石中取石篮不易套取,结石被套住后不能取出者,胆管狭窄或相对狭窄均为碎石对象。  相似文献   
44.
乌司他丁对腹部手术后细胞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腹部手术后细胞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治疗组在术前第1d,术后1,2,3d给予20万U乌司他丁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同时检测血和尿α微球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细胞因子,结果:腹部大手术运用乌司他丁后,治疗组的血尿α微球蛋白,血肌酐,细胞因子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腹部大手术后细胞因子释放,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45.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主要方法,如何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肝的肝功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肝窦内皮细胞是内皮素(ET)合成、清除和作用的主要场所,而内皮素是已知最强的血管收缩剂,其三种异构体ET-1、ET-2、ET-3、ET-1的生物活性最强,多位作者均报道ET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在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尚无定论。本实验通过研究大鼠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内皮素-1基因mRNA表达.为移植肝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相关疾病患者行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和复发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37例病例,术前开始口服拉米夫定,术中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术后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观察术后1 a内乙肝再感染和复发的情况.结果 术后1 a内乙肝再感染率为16.2%,乙肝复发率为5.4%.结论 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可有效地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的再感染和复发.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应用数字化X线机透视下联合液电碎石仪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于2003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数字化X线机透视下联合液电碎石仪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次取石成功57例,2次取石成功2例,未取净结石1例.击碎结石最大者为3.0cm×2.5cm×2.0cm.本组无胆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数字化X线机透视下联合液电碎石仪治疗胆道残余结石能提高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清除率,减少操作时间,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重症胰腺炎可使机体多个器官受到严重损害,其中以肺损伤最常见,主要表现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也是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的始动环节〔1〕。笔者对我院1990年至1998年收治的17例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7例中女11例,男6例,年龄27~72岁。ARDS诊断标准为:①发病或手术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急促、气短、紫绀,普通氧疗难以纠正;②在吸氧情况下PaO2进行性下降(<8.0kPa~<4.67k…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кB ( NF-кB)抑制剂毗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与阿霉素(ADM)联合应用对抑制HepG-2 细胞增殖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人肝癌HepG-2 细胞株,分为空白组,ADM组、PDTC组、PDTC+ADM组,观察HepG-2 细胞的生长情况,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利用中效原理判定药物合用的效果,免疫组化检测NFкB P65表达情况.结果 ADM及PDTC均可有效抑制细胞的生长,联合用药的中效浓度比单用时减少明显.阿霉素和PDTC两药小剂量合用时可产生协同作用C1<1.PDTC +ADM组NFкBp65 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肝癌细胞组(P<0.05).结论 PDTC和ADM均可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小剂量合用产生协同作用,其协同机制可能与PDTC抑制阿霉素对 NF кB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50.
背景:目前,各种监测设备已经用于移植肝的早期监测,但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持续不断的监测移植肝细胞的代谢变化来反映移植肝内部环境的变化情况。目的:探讨应用多参数系统生物传感器Neurotrend-7持续监测肝细胞代谢,为早期发现移植后肝脏功能不良提供依据。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4只分为3组,对照组(n=4):开腹仅行肝组织埋入氧代谢监测传感器及标本取材后关腹。两个实验组完成兔肝移植后肝内置入多参数监测仪传感器探针,实验1组(n=10)供肝保存时间<2h;实验2组(n=4)供肝保存时间>4h。移植前及移植后1,3,5d连续监测肝组织的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变化并测量动脉血PaO2、PaCO2、动脉血气pH值。同时,切取同位点的肝组织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与结论:实验2组肝组织氧分压显著低于实验1组(P<0.05),且随时间逐渐下降;肝组织二氧化碳分压各时段高于实验1组(P<0.05),并且随时间逐渐增高;肝组织pH值较实验1组各时间段更低(P<0.05),提示肝功能严重不良或移植肝无功能。肝组织氧分压与动脉血PaO2呈正相关,肝组织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PaCO2无明显相关性;肝组织pH与动脉血气pH值也无明显相关性。变化与组织学检查相似。提示,多参数系统生物传感器Neurotrend-7可为早期发现移植后肝脏功能不良,观察其演变规律,指导临床早期预防和治疗,为其在肝脏外科和器官移植领域临床应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