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明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HCV感染及IFN联合利巴韦林抗HCV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河北省7家医院住院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228例,采用IFN联合利巴韦林个体化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健康体检者81例作为对照组。Taq Man探针法检测PD-1基因多态性,分析患者及对照组PD-1.1及PD-1.3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差异,并分析PD-1.1及PD-1.3位点SNP与抗HCV疗效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CHC患者组PD-1.1位点T等位基因、TT基因型携带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2.41%vs 43.21%,χ~2=4.059,P=0.044;28.51%vs 14.81%,χ~2=6.469,P=0.039);PD-1.1位点等位基因型分布在是否获得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是否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D-1.3位点在CHC患者及对照组均为CC型。结论 PD-1.1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与HCV慢性感染有关,TT基因型携带者HCV慢性感染风险可能较高。PD-1.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抗HCV治疗病毒学应答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3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以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NAFLD发病率可达到20%-30%,在亚太和北美国家为12%~24%,而且目前呈上升趋势[1].NAFLD具有潜在进展性,因此对NASH应引起广泛重视,约10%~15%的NASH患者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衰竭、肝癌[2-4].  相似文献   
33.
CD34表达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34表达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和其异构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13、CD33、CD14、HLA-DR的表达。结果:50例APL,17例CD34+,33例CD34-。17例CD34+APL中14例(82%)为M(3b)(M(3V)),而CD34-APL33例中7例为M(3b)。CD34+APL15例(88%)CR,颅内出血死亡2例,早期复发4例(26%)。CD34-APL28例(85%)CR,颅内出血死亡2例,早期复发1例。就诊时,CD34-APL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高于CD34)-者分别为(56.7±15.1)×109/L和(3.6±1.4)×109/L。14例CD34+M(3b)其PML-RARα为短型11例,长型3例;而9例CD34-M(3a)为长型7例,短型2例。结论:CD34+APL其特征有:M(3b)形态多,白细胞数常增高,PML-RARα短型多,ATRA治疗敏感和易早期复发。对CD34)+APL加强缓解后治疗有助于减少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34.
1病历摘要 男,51岁。因间断性发热1年余、腹胀20d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8.5℃之间,对症处理后体温可降至正常。9个月前发热加重伴眼巩膜黄、尿液黄色加重考虑为梗阻性黄疸,并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3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以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NAFLD发病率可达到20%-30%,在亚太和北美国家为12%~24%,而且目前呈上升趋势[1].NAFLD具有潜在进展性,因此对NASH应引起广泛重视,约10%~15%的NASH患者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衰竭、肝癌[2-4].  相似文献   
36.
肝衰竭是一组严重的临床症候群,进展迅速,预后凶险。近年来,国内外评估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不断涌现,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甲胎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骨桥蛋白、高尔基体蛋白73、人β-防御素-1等,这些生物学标志物对早期识别肝衰竭患者,准确评估其预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同期选择健康自愿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PBMC中TIPE2 mRNA和Foxp3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肝脏血清生化指标、AFP、血白细胞及肿瘤大小、数量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2组患者ALT、AST、AST/ALT、TBil、WBC、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原发性肝癌组患者TIPE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 396±0. 174 vs 1. 045±0. 330,t=12. 187,P 0. 01);而Foxp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 498±1. 672 vs 1. 922±1. 297,t=7. 746,P 0. 01)。TIPE2 mRNA表达与血清ALT、AST、AST/ALT及AFP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 752、-0. 833、-0. 992、-0. 848,P值均0. 05),而Foxp3 mRNA表达与ALT、AST、AST/ALT及AF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449、0. 536、0. 843、0. 640,P值均0. 05)。TIPE2 mRNA表达与Foxp3 mRNA呈负相关(r=-0. 821,P 0. 01)。结论肝癌患者的TIPE2 mRNA表达下调,而Foxp3 mRNA表达上调,并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和AFP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TIPE2基因可能通过负性调控Treg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肝癌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8.
丙型肝炎(丙肝)是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约有1.8亿丙肝病毒(HCV)感染者,每年新增病例300万~400万。国际公认的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标准方案(standard of care,SOC)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率为40%~50%[1]。此外,临床上有30%~40%的CHC患者不能耐受SOC不良反应而影响治疗,导致丙肝进展。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进展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靶向激活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以明确HO-1基因调控阻止该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7~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喂养8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分别采用HO-1激动剂血晶素、抑制剂锌原卟啉进行干预实验,以蛋氨酸-胆碱充足饮食设立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HO-1、NF-κB、ICAM-1和PDGF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HO-1、PDGF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伴随肝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的形成,肝组织HO-1、NF-κB、ICAM-1和PDGF mRNA表达显著增强,HO-1、PDGF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趋势一致;应用血晶素组肝损伤明显改善,肝组织NF-κB、ICAM-1和PDGF表达显著下调,而应用锌原卟啉组则呈相反趋势。结论 HO-1靶向激活可通过抑制NF-κB、及其下游ICAM-1、及PDGF表达阻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40.
肝硬化是肝脏慢性、弥漫性、进行性的病变。现代医学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代偿期和非代偿期。中医典籍中,没有肝硬化之名,更无早期与晚期之分,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演化过程及预后等方面,应归属于中医的“癥积”的范畴。所谓“癥积”即腹内结块,固定不移,结块由小变大,由软变硬,初觉胀痛,继则疼痛逐渐加剧,一般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具体而言,与中医“肝积”、“脾积”十分相似。《伤寒论》云:“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并且很早就认识到“癌积”进一步发展会形成臌胀,即肝硬化腹水。本病病机比较复杂,病程漫长,久病必虚。所以其主要的病机是正虚邪实相兼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