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6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01.
602.
目的 分析泉州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血清胱抑素C水平,建立本地区不同年龄组老年人血清胱抑素C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在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和体检的60岁及以上的健康人群作为观察对象,按年龄分为3个观察组,其中60~<70岁组238人(男性149人,女性89人),70~<80岁组131人(男性64人,女性67人),≥80岁组189人(男性85人,女性104人)。对各年龄组观察对象进行血清胱抑素C结果统计分析,建立泉州地区老年人胱抑素C参考区间。结果 泉州地区60岁及以上人群血清胱抑素C结果呈偏态分布;各年龄组间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W=85.485,P<0.05),血清胱抑素C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同年龄组男、女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W=4.427、14.895、5.852,P均<0.05),男性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女性。泉州地区60岁及以上人群血清胱抑素C生物参考区间如下(P2.5~P97.5):(1)60~<70岁组:男性0.8...  相似文献   
603.
中医学医学模式早在2 000年前的《内经》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可概括为:天人统一(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和形神统一(精神愉悦,以及躯体没有疾病的状态),在此指导下,构建了中医学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中医学诊疗特点,突出了养生的重点,并成为西医医学模式的借鉴。  相似文献   
604.
据《素问·五脏别论》,脏腑功能可概括为: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五脏主司精气的生、藏、行、泻,藏中有泻;六腑在不断地接受和容纳水谷过程中,吸收精微排泄糟粕,泻中有藏。藏和泻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存在着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脏腑藏泻理论揭示脏腑各自的功能特点,强调了脏腑之间的密切关系,为指导临床辨证、立法、用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05.
咽喉是人体重要的门户,上通天气司呼吸,下接地气主纳食,诸经交会,联络脏腑,乃一身之总要,属人身关要之窍。脏腑之病可现于咽喉,咽喉亦是邪气之所客之处。故咽喉失守,诸病丛生。本文基于《黄帝内经》心与咽喉理论,分析了心神统领咽喉之窍、心气推动咽喉之用、心血濡养咽喉之体、经络沟通心与咽喉等理论内容,阐释了心的功能失常导致咽肿喉痹、喉瘖、喉吤等咽喉疾病的病机,总结利用针灸、中药、心理疏导方法治疗咽喉之疾的实践经验。本文丰富和完善了《黄帝内经》脏窍理论,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06.
足月小样儿是由某种原因造成的宫内发育迟滞,因其发育不成熟,常会造成神经系统发育缺陷[1]。目前国内多家研究中心正在研究神经节苷脂对神经生长、分化过程的影响。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足月小样儿39例,有效地提高了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查法(NBNA)评分,改善了预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