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2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66篇
医药卫生   238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目的:由于碳纳米管的广泛应用,其对人类及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血管是碳纳米管进入人体的首要通道之一,因此探讨功能化与原始状态的多壁碳纳米管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自人脐静脉分离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进行细胞鉴定.选择0.5~1 μm经羧基修饰的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f-CNTs)与同等长度未经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p-CNTs)制备颗粒悬液,与血管内皮细胞共育后,利用噻唑蓝实验(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透射电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制备碳纳米管透析液,通过MTT实验检测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①2种纳米管均对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而且其细胞毒性随剂量递增呈上升趋势.与细胞共育24 h后,p-CNTs的毒性大于f-CNTs;而共育48 h及72 h后,f-CNTs毒性大于p-CNTs.②透射电镜实验表明,f-CNTs共育细胞内空腔明显多于p-CNTs,而空腔内f-CNTs聚集体紧密程度明显小于p-CNTs.③对2种多壁碳纳米管透析后的细胞培养基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结论:根据上述结果笔者推测.p-CNTs细胞毒性的主导因素是聚集程度,f-CNTs对细胞毒性的主导因素为表面效应.进入细胞的碳纳米管数目增多,造成细胞损伤或阻断细胞内代谢通路,可能是共育后期f-CNTs细胞毒性大于p-CNTs的原因.  相似文献   
22.
目的:由于碳纳米管的广泛应用,其对人类及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血管是碳纳米管进入人体的首要通道之一,因此探讨功能化与原始状态的多壁碳纳米管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自人脐静脉分离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进行细胞鉴定.选择0.5~1 μm经羧基修饰的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f-CNTs)与同等长度未经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p-CNTs)制备颗粒悬液,与血管内皮细胞共育后,利用噻唑蓝实验(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透射电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制备碳纳米管透析液,通过MTT实验检测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①2种纳米管均对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而且其细胞毒性随剂量递增呈上升趋势.与细胞共育24 h后,p-CNTs的毒性大于f-CNTs;而共育48 h及72 h后,f-CNTs毒性大于p-CNTs.②透射电镜实验表明,f-CNTs共育细胞内空腔明显多于p-CNTs,而空腔内f-CNTs聚集体紧密程度明显小于p-CNTs.③对2种多壁碳纳米管透析后的细胞培养基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结论:根据上述结果笔者推测.p-CNTs细胞毒性的主导因素是聚集程度,f-CNTs对细胞毒性的主导因素为表面效应.进入细胞的碳纳米管数目增多,造成细胞损伤或阻断细胞内代谢通路,可能是共育后期f-CNTs细胞毒性大于p-CNTs的原因.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了解2017-2018年合肥地区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型别特征,为麻疹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7-2018年间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抽提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的羧基端450个核苷酸,测序结果在Genbank上进行Blast比较并作系统发生树分析,确定其病毒亚型.结果 共收集20份咽拭子标本,其中20份(2017年15份,2018年5份)标本成功扩增N基因羧基端序列,序列分析及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17株(2017年12份,2018年5份)为H1a基因型,1株为H1型,1株为D8基因型,1株与疫苗株Shanghai191(U03663)高度同源(同源性>99%).结论 H1a型仍然是合肥市麻疹流行的优势株,偶尔的输入性病例尚未引起新基因型的流行.合肥市需对疑似麻疹病例加强病原学鉴定,及时发现输入性麻疹病例,避免新基因型引起的暴发与流行.  相似文献   
24.
尘肺病的防治一直是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更好地贯彻落实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和尘肺病攻坚行动方案,从政府的重视、职业健康政策法规和监管、尘肺病报告数量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分析我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从尘肺病的预防、诊疗、保障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当前存在尘肺病底数不清、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职责执行不到位、防尘技术研究薄弱、尘肺病防治机构及人员服务能力不足、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低、诊断鉴定问题突出、开展尘肺病治疗的基础研究力度不够、工伤保险预防费用比例低、工伤保险区域性不平衡、保障形式单一以及农民工参保率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提出以“源头治理,多管齐下” “加强诊治,促进康复” “人人参保,应保尽保”为重点的多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IFN_α、TNF_α和IL_2联合激活正常骨髓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净化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集落形成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检测激活的正常骨髓对K562 细胞的净化作用。并观察其对正常造血及造血微环境的影响。结果 3种细胞因子均能激活骨髓细胞 ,以3种同时应用作用最强,且bcr/abl融合基因检测阴性 (Rt_PCR法 ) ;IL_2 IFN_α作用次之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41% ;其后是IL_2 TNF_α和单独使用IL_2 ;最后是单用TNF -α ,bcr/abl融合基因均阳性。3种细胞因子对CFU_GM的抑制很小 ,对CFU_F和CFU_Blast有促进作用。结论 IL_2、IFN_α和TNF_α联合应用有助于净化白血病骨髓。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孙申田头针、腹针联合治疗方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认知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孙申田头针、腹针联合治疗方案和基础治疗+常规电针治疗,2组患者均每日1次针刺治疗,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疲劳量表-14(FS-14)积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得分、完成MoCA评测耗时,并在治疗结束后6月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FS-14积分、MoCA评分、完成MoCA量表耗时均优于对照组(P<0.05);6月后随访,治疗组的FS-14积分、MoCA评分、完成MoCA量表耗时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孙申田头针、腹针联合治疗方案对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认知能力和反应速度临床效果更好,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27.
28.
王海  孙莉  刘雄华 《北京医学》2000,22(5):304-304
我们总结我院1988年以来47例颅-颌面联合进路肿瘤根治手术的麻醉经验,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9.
许昌市是全国缺水城市之一,自1991年纳入全国城市生活饮用水质监测网以来,按照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研究所(简称环监所)下发的《全国城市卫生水质监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要求,根据全市总人口设立水质监测网点,对全市生活饮用末梢水进行定点、逐月监测,掌握本市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现将许昌市1991~1997年居民饮水水质监测结果阐述如下。按《方案》要求,设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南、北、中6个居民点为水质监测点。色度、浊度、余氯、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检验标准采用GB5750-1985《生活饮…  相似文献   
30.
骨碎补提取液对体外分离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研究骨碎补对体外分离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出破骨细胞 ,与牛骨磨片共同培养 ,通过 Leica图像分析仪观察破骨细胞所形成骨吸收陷窝的数目与面积 ,反映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情况。结果用 SPSS软件包分析。结果 :与空白血清组相比 ,2 0 %骨碎补提取液使骨磨片上形成的吸收陷窝数和面积从 ( 2 8.0 5± 2 .75 )个 /片和 ( 1 2 3 9.45± 5 2 3 .2 1 ) μm2减少到 ( 1 3 .2 0± 1 .2 6)个 /片和 ( 683 .1 7± 3 41 .3 8) μm2 ,空白血清组与 2 0 %骨碎补血清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1 ) ,而 1 0 %低浓度骨碎补提取液对破骨细胞在骨磨片上形成的吸收陷窝数和面积从 ( 2 8.0 5± 2 .75 )个 /片和 ( 1 2 3 9.45± 5 2 3 .2 1 )μm2 减少到 ( 2 4.1 5±1 .1 2 )个 /片和 ( 82 3 .5 2± 5 2 7.1 8) μm2 ,二者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结论 :骨碎补提取液对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有抑制作用 ,但与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