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1.
抗癌药物的作用途径及其新靶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人们通过不懈努力 ,在癌症的生物学、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特别是对癌细胞凋亡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为抗癌药物设计提供了新靶点。设计出特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保护正常组织的药物是肿瘤治疗的关键所在。本文综述了与肿瘤细胞相关的各种凋亡途径 ,并依次分析了其中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82.
作者对一个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谱系的几代人进行了研究。排除不能明确诊断的成员后,对该家系的75人进行了基因连锁分析,其中包括40例患者。他们检测了包括HLA等在内的60%以上人类基因中的246个DNA标记,在最后一个标记(探针pTBB-2)发现 H-ras-1基因座与LQT基因座紧密相连,其连锁似然比的对数值(Lod score)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制快速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牙髓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endodontalis,Pe)、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和变黑普氏菌(Prevotella nigrescens,Pn)的芯片系统.方法:利用Genebank中细菌16 S rDNA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通用引物;通过已知Pg、Pe、Pi和Pn的16 S rDNA可变区序列,设计合成对应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先用通用引物PCR扩增所有标准菌株的DNA并作荧光标记,PCR产物和已点样有Pg、Pe、Pi和Pn4种探针的芯片杂交,并用荧光扫描仪进行分析.结果:芯片上的Pg、Pe、Pi和Pn 4种探针只与相对应的Pg、Pe、Pi和Pn的PCR产物反应,而与其他标准菌株的PCR产物无反应.结论:应用16S rDNA基因芯片可以准确检测Pg、Pe、Pi和Pn,快速、灵敏、特异性高,有望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4.
雷公藤甲素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劝  王友群 《药学进展》2005,29(4):156-161
综述雷公藤甲素抗排异、抗肿瘤、抗生育等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雷公藤甲素为雷公藤植物中提取的环氧二萜类成分,是雷公藤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具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并诱导其凋亡,选择性损害附睾精子。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丹参和三七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心肾组织纤维化病变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造成小鼠糖尿病模型,饲养6周后随机分为7组,其中组1为糖尿病对照组(DM组),其余6组加用左旋N硝基精氨酸制备糖尿病小鼠心、肾组织纤维化模型。然后将组2设为糖尿病-组织纤维化模型对照组(DML组),3~7组则分别给予格列奇特(组3)或格列奇特加高、低剂量的丹参(组4、组5)和三七(组6)及依那普利(组7)。计算用药前后各组的心、肾脏器系数,检测血浆和心肾组织中一氧化氮、羟脯氨酸及丙二醛的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结果:与DML模型组比较,丹参高剂量组(组4)血浆、心、肾组织中的一氧化氮含量显著增加,其提高率分别为298.4%、143.1%和189.5%;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显著提高,其提高率分别为64.3%、67.6%和113.0%;心、肾组织中丙二醛、羟脯氨酸的含量也明显降低,丙二醛的降低率分别为45.5%和40.3%,羟脯氨酸的降低率分别为19.3%和17.6%。结论:在给予基础降糖药的基础上,合并给予丹参能对抗实验性糖尿病小鼠心肾组织纤维化,而合并给予三七的药效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中药附子对腺嘌呤造成的小鼠慢性肾衰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模型组(M),附子低剂量组(FL),附子高剂量组(FH)。对照组给予溶剂,模型组灌胃给予腺嘌呤,各给药组在给予腺嘌呤的基础上,再分别给予3g/kg/d、10g/kg/d的附子水煎剂。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清尿素氮、肌酐、γ-谷氨酰转肽酶,肾组织γ-谷氨酰转肽酶、一氧化氮、谷胱甘肽、自由基等的含量,并记录附睾精子数、全血血红蛋白含量。结果:附子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能降低尿素氮、肾系数,提高精子数、血红蛋白含量。而附子低剂量组则无明显疗效。结论:附子高剂量显示对腺嘌呤造成的慢性肾衰有一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研究附子和硫磺及其配伍干姜对腺嘌呤所致小鼠慢性肾衰的疗效。方法: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模型组(M)、硫磺附子组(SF)、附子干姜组(FG)和硫磺附子干姜组(SFG)。后4组小鼠隔天灌胃给予腺嘌呤持续4周,给药组从第2周起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即硫磺、附子和附子干姜水煎剂。记录小鼠一般情况,测定小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肾组织谷胱甘肽(GSH)、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丙二醛(MDA)含量。结果:SF组、FG组和SFG组小鼠生化指标有一定改善,血清肌酐、尿素氮降低,肾组织GSH降低,MDA和γ-GT升高,其中SFG组小鼠各指标最接近于对照组。结论:附子和硫磺配伍干姜后对腺嘌呤所致慢性肾衰小鼠肾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9.
302例丹参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之羽  王友群  李明 《中国药房》2010,(32):3035-3037
目的:分析丹参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可能原因。方法:根据各医院上报的第一怀疑药品以及不良反应描述,对2003~2008年江苏省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中明确为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的302例有效病例进行分析,对各种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归类,尝试分析出可能由丹参注射液有效成分导致的不良反应。结果:302例丹参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中0.66%为疑似丹参注射液有效成分所致;96.36%为与有效成分可能无关的过敏反应;2.32%为制剂不良反应;0.66%为无法确定原因的不良反应。结论:丹参注射液有90%以上可能为过敏反应,应与其主要有效成分无关。其有效成分可能导致出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2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入选本研究,均符合诊断标准,无明显药物禁忌,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静脉滴注蔗糖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2组血液指标变化、KPS评分疗效、血液学指标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各液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KPS量表评分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47.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疗效确切,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