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3篇
医药卫生   4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单纯二尖瓣置换术341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单纯二尖瓣置换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复习1978年12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施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3416例的病例和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术后近、远期病死率、死亡原因、并发症以及影响疗效的高危因素。结果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占91.80%,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或器质性病变达50.32%,合并慢性疾病者为8.92%。手术死亡率为3.25%,主要死因是心力衰竭;总随访时间24735.83病人·年,20年累计生存率为(86.36±0.74)%;晚期病死率为0.84%病人·年,心力衰竭仍是主要死因。血栓栓塞为0.18%病人·年,与抗凝有关出血为0.68%病人·年;手术前心功能IV级、肾功能衰竭、严重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显著影响手术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重视三尖瓣关闭不全和心律失常的处理、积极防治风湿病复发有助于改善二尖瓣病变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52.
自 1995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们采用改良Manouguian方法对 11例病人施行细小主动脉根部拓宽和主动脉瓣置换术 ,手术效果满意。资料和方法  11例中男 4例 ,女 7例 ;年龄 6~ 6 2岁 ,平均 ( 2 5 7± 11 6 )岁。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合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主动脉瓣下管样狭窄 5例 ,其中 3例合并单支左冠状动脉 ,1例曾行球囊扩张术 ;儿童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伴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4例 ,合并室间隔缺损 2例、动脉导管未闭 1例 ;老年性主动脉瓣钙化伴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2例。心功能 (NYHA)III级 7例 ,II级 4例。心电图示…  相似文献   
53.
心脏不停跳下心外管道作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4.
刘洪涛  梅举 《微创医学》2003,22(1):90-93
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1].抗凝不足易导致血栓形成和继发血栓栓塞,但抗凝过量又会导致出血.  相似文献   
55.
年性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以及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可同时合并有冠心病,且以老年患者居多,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瓣膜手术与冠脉搭桥手术同期进行,手术时间和心肌缺血时间延长,手术风险较单纯瓣膜或单纯搭桥手术为大。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共施行主动脉瓣置换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术2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1971—1985年15年期间,Marylsnd 研究所休克创伤中心急诊医疗服务系统收治了钝性伤引起的胸主动脉破裂114例。男90例,女24例,男女之比为3.75∶1。114例中,89例(78.1%)从收治地区的最初复苏中生存,89例最初生存者中有25例在外科修复术中或术后死亡。78例手术室生存者中,11例(14.1%)发生截瘫。对1976—1985年10年间收治的83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排除了主动脉损伤,平均损害程度评分为18.2分。83例中25例(30.1%)死于收治地区或  相似文献   
57.
小切口心脏瓣膜手术7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1997年1月~2003年1月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72例,其中经胸右前外侧切口行二尖瓣手术36例,单纯三尖瓣手术9例;经胸骨横断切口行主动脉瓣手术5例;经胸骨旁切口行主动脉瓣手术5例,二尖瓣手术2例;经胸骨下段劈开联合横断右半胸骨(倒L型)切口行二尖瓣手术15例. 结果术后早期(术后1个月)71例生存,1例术后急性肝、肾功能衰竭死亡.随访64例,时间6~60个月,平均13个月,64例术后6个月症状改善,心功能(NYHA)II级56例,III级8例,复查心脏彩超机械瓣和生物瓣启闭良好,患者均对切口较小且隐蔽表示满意.结论小切口心脏瓣膜手术可行,避免完全劈开胸骨,维护胸廓完整性,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8.
患者男,43岁.2006年4月于外院行介入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置入36 mm房缺封堵器,恢复顺利.术后半年,患者出现口唇发绀,活动耐量下降,活动后胸闷、气促,未能明确病因.2007年4月超声心动图提示下腔静脉部分血流回流到左心房.查体:口唇、肢端轻度发绀.心界略增大,心率约8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红细胞5.90×1012/L,血红蛋白196 g/L,红细胞压积0.532.X线胸片示两肺血稍多.右心导管检查提示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骑跨于下腔静脉上,大部分下腔静脉血回流至左心房(图1).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胸部皮肤神经活性与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总结胸部皮肤神经活性监测在心房颤动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7.03-2017.05在我科拟接受胸腔镜辅助下房颤微创外科射频消融的孤立性房颤患者36例,其中,阵发性房颤20例,持续性房颤16例。在房颤消融术前,应用Po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采集、分析房颤患者的胸部皮肤神经活性。比较分析持续性房颤患者与阵发性性房颤患者之间胸部皮肤神经活性的差异。 结果: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胸部皮肤神经活性[1.27±0.27μV(95% CI [1.16,1.41])]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胸部皮肤神经活性[1.00±0.34μV(95% CI [0.87,1.14])](P=0.013),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心室率[89.44±19.74bpm(95% CI [80.81,99.17])]也明显快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室率[71.25±12.34bpm(95% CI [66.35,76.36])](P=0.004)。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胸部皮肤神经活性与心室率呈明显的正相关(r=0.719,P=0.002);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胸部皮肤神经活性与心室率亦呈明显的正相关(r=0.634,P=0.003)。 结论:胸部皮肤神经活性可有效用于评估心脏交感神经活性,与心室率变化呈正相关;不同类型房颤,其胸部皮肤神经活性有所不同,持续性房颤的胸部皮肤神经活性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表明持续性房颤的自主神经重构可能较阵发性房颤更严重。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总结右心室Overhaul技术在治疗伴右心室发育不良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运用经验,探讨术中操作要点,评估其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至2021年4月间采用右心室Overhaul技术治疗的合并有右心室发育不良的2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8例,其中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1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