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3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弓形虫是重要的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可导致人兽共患弓形虫病,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治疗药物。本文综述了抗生素类药物、其它类化学药物、生物制剂及中药抗弓形虫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抗弓形虫药进行了总结。其中复方中药在治疗急性弓形虫病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西药联合用药,可适当减少药量、降低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2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50%GS in gerontism with hard agglut wound. Methods 52 patients from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be-tween March 2007 and April 2008,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numerical table. Conventional dressing change methods were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50% GS was rat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effectual rate and healing tim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effectual time in control group was (12.8±5.12) days, while (8.65±3.52) days in the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healing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53.8% and 80.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effectual rote and healing time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P<0.05) . Conclusions 50% GS is an effective and con-venient method which can accelerate the curing of hard agglut wound. Therefore, it is highly recommended and popularized.  相似文献   
23.
杨雯  何绮华 《护理研究》2006,20(6):1412
脑外科昏迷病人多,通常留置胃管鼻饲流质以增强营养,由于鼻饲饮食一般需要无渣的液状食物才能通过胃管注入。因此,鼻饲饮食的制作对食物的限制很大,如剁碎的瘦肉煮熟时会结成团,不能注入胃管;青菜煮的时间长会丧失维生素;另外,要把生米煮成液体状要花很长的时间,而且难度较大。2005年以来,指导病人家属使用搅拌机来制作鼻饲饮食(匀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摘要 目的 观察一种过氧化氢低温消毒液的杀菌效果。方法 采用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该过氧化氢低温消毒液杀灭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含乙醇防冻剂的16 g/L过氧化氢消毒液在20℃条件下,对载体上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别作用0.5、1.0和2.0 min,杀灭对数值均>3.00。含乙醇防冻剂的16 g/L过氧化氢消毒液在-20℃条件下,对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作用30 min,杀灭对数值均>3.00|对载体上白色念珠菌作用40 min,杀灭对数值>3.00。结论 该过氧化氢低温消毒液在低温(-20℃)条件下可有效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真菌。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序贯法外周静脉留置术在产后出血患者抢救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25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序贯法组66例和传统法组59例,序贯法组采用序贯法外周静脉留置术,传统法组采用传统的留置针静脉穿刺法,2组患者均选择桡静脉作为穿刺部位,以第1次穿刺即可见回血为穿刺成功的观察指标,分别统计2组患者穿刺成功的例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序贯法组穿刺成功率为65.15%,传统法组穿刺成功率为33.90%,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序贯法可明显地提高产后出血患者静脉留置术的成功率,为抢救产后出血患者快速建立静脉留置通道开拓了一种新途径,对提高产后出血的治愈,挽救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
为巩固三个85%的接种目标,掌握精河县儿童免疫接种率的实际情况,对常规免疫接种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科学的依据,精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7年11月26—30日,对全县7个乡镇场进行了接种率的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目的:构建弓形虫SAG1基因原核表达质粒,诱导表达重组蛋白SAG1,分离纯化并检测其免疫反应性。方法:设计一对特异引物,体外扩增SAG1目的基因(双酶切纯化后)定向克隆至质粒pET29a(+)中,转化到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BL21,采用PCR、双酶切和测序等方法鉴定,并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经镍离子柱纯化重组蛋白后,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与小鼠弓形虫阳性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反应和测序鉴定,产物的大小与结构均与预期值相符,经IPTG诱导后,稳定表达相对分子量(Mr)为28950的蛋白,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与小鼠弓形虫感染血清有特异性反应条带。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9a(+)-SAG1,使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在体外获得表达,分离纯化的SAG1重组蛋白有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尽可能杜绝中、重度缺陷的发生. 方法 对2008年湖南省儿童医院发生的140例轻中度护理缺陷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40例护理缺陷中,液体渗漏、业务素质差居首位,工作年限在3年以内和11-14时间段发生护理缺陷的频次比例最大. 结论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狠抓容易发生护理缺陷的环节,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有效预防护理缺陷发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HPLC-QAMS)测定肝爽颗粒中虎杖苷、白藜芦醇、氧化芍药苷、芍药苷和柴胡皂苷a、b1、d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306 nm(0~17 min,测定虎杖苷和白藜芦醇)、230 nm(17~28 min,测定氧化芍药苷和芍药苷)、210 nm(28~55 min,测定柴胡皂苷a、b1、d);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以芍药苷为内参物,建立其他6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RCF)计算.结果 虎杖苷、白藜芦醇、氧化芍药苷、芍药苷和柴胡皂苷a、b1、d分别在6.37~159.25、4.91~122.75,1.88~47.00、7.99~199.75、0.56~14.00、2.19~54.75、2.87~71.75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8%、98.95%、97.87%、99.52%、96.97%、98.88%、99.07%,RSD值分别为0.72%、1.1%、1.4%、0.99%、1.2%、1.2%、0.84%.肝爽颗粒中各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与外标法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HPLC-QAMS法可用于肝爽颗粒中虎杖苷、白藜芦醇、氧化芍药苷、芍药苷和柴胡皂苷a、b1、d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30.
杨雯  张巍  张力维  沈宝茵 《农垦医学》2002,24(4):244-246
目的 :探讨Rb和P16基因异常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 113例食管癌 ,6 0例癌旁组织中Rb蛋白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Rb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3.3%(4 9/ 113)和 5 3.0 % (6 0 / 113) ,明显低于非瘤组织 6 3.3% (38/ 6 0 )和 73.3% (4 4/ 6 0 ) ,P <0 .0 5 ;Rb、P16蛋白表达随着肿瘤分级增高而降低。结论 :肿瘤抑制基因Rb、P16缺失突变 ,丧失活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肿瘤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