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正>自从1983年Marshall和Warren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腺癌的发生有关联,WHO已经将Hp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1]。Hp感染呈全球性分布,感染率与当地公共卫生状况有关。发达国家感染率为20%Y40%,中国人群的感染率为21%Y93%[2]。根除Hp治疗相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LabUMat全自动尿沉渣分析工作站在鉴别诊断儿童肾性及非肾性血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LabU-Mat全自动尿沉渣分析工作站结合人工鉴别对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患者的尿红细胞位相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诊断符合率。以尿红细胞大于8000个/mL,其中畸形红细胞大于80%,G1红细胞大于或等于5%,作为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结果 LabU-Mat全自动尿沉渣分析工作站对肾性血尿及非肾性血尿患者尿红细胞位相分析的临床符合率分别为87.7%和90.1%。结论利用LabUMat尿沉渣全自动分析工作站检测尿红细胞位相,可准确、快速、有效地鉴别儿童血尿来源,对临床上鉴别诊断肾性与非肾性血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48例(163眼)行滤过手术,术后观察前房、眼压、滤过泡等,对出现浅前房者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结果 术后31眼出现浅前房,占19.02%.其中结膜瓣渗漏6眼(3.68%),滤过旺盛11眼(6.75%),脉络膜脱离10眼(6.13%),恶性青光眼4眼(2.45%).结论 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常见原因是滤过旺盛及脉络膜脱离,应及时发现和处理,以维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24.
25.
激活南海红树林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OUC6819菌株中不表达或表达量低的隐性生物合成基因簇,挖掘具有优良多重耐药菌(MDR)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Streptomyces sp.OUC6819基因组中可能的GntR家族调控子,采用PCR-targeting策略敲除其中的ygrA基因,HPLC分析突变株和野生株的发酵产物的差异,并比较粗提物对5株MDR菌抑制活性。结果 HPLC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2产量分别产量提高了9倍和7倍;突变株发酵液粗提物对其中3株MDR菌抑制活性较野生株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阻断GntR家族调控子ygrA激活了Streptomyces sp.OUC6819菌株中具有抗MDR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的表达,为从中发掘新的抗MDR菌抗生素奠定了必要基础;同时,将为其他海洋链霉菌中隐性基因簇的激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估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血小板(PLT)功能状态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检的85例GDM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85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全血,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及网织血小板(ret–PLT)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PLT计数较对照组降低,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未成熟血小板指数(IPF)、高荧光强度血小板分数(H–IPF%)等参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患者PLT更新率升高,活化增强,检测PLT计数、IPF及H–IPF%等参数,可对GDM患者进行PLT功能评价,预测心血管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尼洛替尼和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方法 用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血浆样品,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150 mm×4.6 mm, 3.5μm)进行色谱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0.7 mL·min-1,柱温40℃,进样量3μL。以安罗替尼为内标,用电喷雾电离源,采用正电离模式,以多反应监测的方式进行扫描。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定量下限、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测定2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伊马替尼和厄洛替尼的谷浓度及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的谷浓度。结果 4种药物的标准曲线分别为吉非替尼:y=2.536×10-3x+9.372×10-3(线性范围20~2 000 ng·mL-1,R2=0.996 6),厄洛替尼:y=3.573×10-3x+7.406×10<...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测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用3%三氯乙酸-甲醇溶液(50∶50)对大鼠血浆进行沉淀蛋白处理。色谱柱:Symmetry C18(150.0 mm×4.6 mm, 3.5μm),流动相: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流速:0.6 mL·min-1,柱温:40℃;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检测模式,多反应检测。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和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回收率、稳定性以及重现性。结果 替加环素的线性范围为25~2 500 ng·mL-1,定量下限为25 ng·mL-1,提取回收率为95.89%~107.90%;多黏菌素B1+1-I的线性范围为82~8 200 ng·mL-1,定量下限为82 ng·mL-1,提取回收率为93.84%~97.70%;多黏菌素B2的线性范围为9~900 ng·mL-1<...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提按手法复位结合中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对2009年2月~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9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应用提按手法复位结合中药治疗综合治疗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及后续恢复阶段进行随访,观察提按手法复位结合中药治疗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今后生活的影响。结果:对这59例患者进行治疗后及后续进行随访的结果可以看出来,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优良治愈率可以高达93-22%,其中,优: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10°以内,肘内翻5°以内.37例:良: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10°~20°,肘内翻6°~10°,18例;可: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21°~30°,肘内翻11°~15°.3例:差: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30°以上,肘内翻15°以上,1例。结果:提按手法复位整合结合中药治疗方法可以使小儿骨折患者免去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在治疗过程及恢复过程中的痛苦及有效的预防了儿童发育期骨骼的损伤,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患儿的诊断过程,探讨儿童AMKL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骨髓细胞形态学依据急性白血病FAB标准诊断分型;应用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直接标记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相关抗原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检测分析AMKL患儿巨核细胞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阳性反应;24 h培养法G显带技术显带并分析染色体核型;荧光RT-PCR(FQ-RT-PCR)方法筛选白血病42种融合基因。结果所有5例AMKL患儿的骨髓原始巨核细胞异常增生比例≥30%;糖原(PAS)、NAE反应阳性;免疫分型均表达CD41a、CD42b和CD61;1例患儿骨髓巨核细胞以Ⅰ期原始巨核细胞为主,PPO染色呈阳性反应;1例患儿+21染色体核型异常,1例患儿MLL-AF9融合基因阳性。结论需依靠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测、电镜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综合分析确定儿童AMKL的诊断,以利于该病的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