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医药卫生   25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二苯乙烯苷(TSG)介导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30、60和120 μmol/L的二苯乙烯苷预处理4 h,然后以1 μg/mL的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12 h,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100 nmol/L)阳性对照和Nrf2抑制剂寒鸦子酸(brusato,50 μmol/L)干预组,其中地塞米松和brusatol预处理RAW264.7细胞4 h。观察光镜下RAW264.7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并统计其被激活比例;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和IL-6的水平;通过DCFH-DA和Mito-SOXTM荧光探针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和线粒体内的ROS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Nrf2的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核内Nrf2蛋白水平变化;Real-time PCR测定Nrf2下游抗氧化酶HO-1、SOD2、SOD1、CAT和GPX-1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细胞相比,LPS处理后RAW264.7细胞活化,胞体增大,形成大量伪足,培养基中TNF-α和IL-6增多。二苯乙烯苷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激活,降低培养基中TNF-α和IL-6,且效果优于阳性对照药物地塞米松。同时,二苯乙烯苷可促进Nrf2核转位,并促进下游抗氧化酶HO-1、SOD2和CAT表达,减轻细胞内ROS生成。而brusatol可通过阻断Nrf2活性抑制二苯乙烯苷的抗炎作用。结论: 二苯乙烯苷可激活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酶的表达,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是一种炎症相关疾病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4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病人吞咽功能情况、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病人吞咽功能明显提高(P<0.05);干预前后,经口或经胃管进食病人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3.
复制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给予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和药物喜德镇治疗7天,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海马CA1细胞数目做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海马CA1区的场数目、面数密度、面密度均显著减少,电针和药物可明显增加各参数,电针增加面密度的作用优于药物.电针可显著抑制海马CA1区细胞坏死、脱失,增加细胞数目.  相似文献   
54.
补充VA、VE对梭曼中毒大鼠体内抗氧化能力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梭曼对急性中毒大鼠的自由基损伤作用,探讨维生素A、E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组、VA组、VE组。灌胃10d,第11d除阴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皮下注射0.9LD50梭曼,2h后取样,测定各组全血和肝组织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VE和总抗氧化力(T-AOC)。结果 梭曼中毒2h后,GSH-Px活性、T-AOC水平、VE含量降低。维生素A、E均有效的抑制其变化。结论 梭曼对大鼠有自由基损伤作用,维生素A、E对梭曼中毒大鼠过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提示维生素A、E对梭曼中毒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5.
JAK-STAT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条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和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巨噬细胞是机体内最主要的炎症效应细胞,在不同的环境和因素刺激下,可分化为促炎和抗炎两种类型,并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然而,在炎症因子刺激下JAK-STAT信号是如何激活的,JAK-STAT又是如何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分型和炎症走向,其机制并不明确。本文综述了JAK-STAT与巨噬细胞炎症反应调控的最新进展,旨在阐明JAK-STAT在巨噬细胞炎症调控中的关键作用,以期为机体炎症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依据和策略。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小于胎龄儿(SGA)与适于胎龄儿(AGA)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特点的差异,以期为NEC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新生儿科收治的确诊NEC患儿(包括Ⅱ期和Ⅲ期)2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SGA组55例,AGA组181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1)SGA组剖宫产出生者比例(83.6%)高于AGA组(59.7%),其母孕期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6.4% vs.24.9%)、胎儿宫内窘迫的比例(32.7% vs. 11.6%)高于AG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GA组发生Ⅲ期NEC的比例(41.8% vs.26.5%)、预后不良(放弃+死亡)率(25.5% vs.13.3%)、住院天数[25(16,23)vs.17(12,24)]均高于AG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开奶日龄、发病日龄、发病前72 h内输注红细胞、发病时WBC、CRP、PLT水平、病原学检查(大便培养、血培养)阳性率、手术治疗例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Ⅲ期NEC、NEC诊断后主要并发症如败血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DIC、休克、腹膜炎、肠穿孔、硬肿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均是导致SGA组和AGA组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SGA组NE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Ⅲ期NEC(OR=15.211,95%CI:2.998~26.107)、NEC诊断后并发败血症(OR=10.440,95%CI:1.627~19.377)、休克(OR=12.256,95%CI:2.896~21.058)和肠穿孔(OR=6.305,95%CI:1.473~8.240);影响AGA组NE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Ⅲ期NEC(OR=13.352,95%CI:1.866~18.540)、NEC诊断后并发败血症(OR=9.662,95%CI:2.508~16.004)和休克(OR=11.254,95%CI:2.183~17.005)。结论 SGA并发NEC时病情较AGA更重,预后不良率更高,应积极治疗NEC后的各种并发症,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92例中老年体检者的体检资料,比较体检者中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无息肉体检者的临床特征;分析NAFLD、代谢综合征(MS)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分析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192例体检者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为22.8%,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为9.40%。与无息肉体检者相比,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以男性为多(P<0.05),年龄较大(P<0.05)。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NAFLD、MS患病率较无息肉、增生性息肉患者高(均P<0.05)。NAFLD患者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均高于非NAFLD患者(均P<0.05)。同样,MS患者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均高于非MS患者(均P<0.05)。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8,95%CI:1.02~3.09,P<0.05)。结论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定期行结肠镜检查对NAFLD患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8.
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09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5例,采用隔物灸神阙、关元穴治疗;对照组104例,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痛经各项症状指标变化,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轻、中、重不同痛经程度患者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后及随访第3个月痛经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第3疗程腹痛开始减轻时间较第1疗程均有明显缩短(P<0.01),两组间各相应疗程腹痛开始减轻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优于口服月月舒冲剂。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研究化学单体齐墩果酸(OA)对酒精诱导的大鼠胃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热量葡萄糖溶液)、酒精暴露组(灌胃给予4 g/kg酒精构建酒精性胃壁损伤模型)、OA干预组(灌胃给予溶解了10 mg/kgOA的酒精溶液进行干预),共3组,每组8只,持续30 d。观察OA对酒精诱导的大鼠胃壁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检测胃壁大体改变和HE病理变化;胃壁组织丙二醛(MDA)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GSH/GSSG比值,抗氧化酶转录因子Nrf-2的mRNA和蛋白表达;TNF-α、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 g/kg的酒精暴露30 d可以成功诱导大鼠胃壁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与酒精暴露组大鼠相比,OA干预组的胃壁病理损伤程度减轻,胃壁组织MDA、GSSG含量减少(P < 0.05),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增加(P < 0.05),Nrf-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同时TNF-α、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 < 0.05)。结论:OA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发挥对酒精诱导大鼠胃壁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