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抽动秽语综合征18F-FDG PET显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比较正常人和抽动秽语综合征(TS)手术前后18F-FDG PET显像,探讨TS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经临床确认为TS的患者18例,行单侧苍白球切开术。术前1d和术后3月,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行18F-FDG PET显像。目视法观察双侧运动区、基底节和小脑的18F-FDG分布。半定量分析法计算各观察部位与小脑18F-FDG摄取量的比值。采用全面评估抽动严重程度的YGTSS量表,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病情进行量化评估,以判断手术后的症状改善率,同时与20例正常人的脑显像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双侧感觉运动区皮质、双侧基底节、双侧小脑的18F-FDG呈对称分布。与正常对照比较,18例TS双侧感觉运动皮质18F-FDG摄取明显增高(P<0.01),双侧基底节18F-FDG摄取减低(P<0.05)。手术前后比较,术后手术侧感觉运动区皮质的18F-FDG分布减低(P<0.01),而基底节无明显变化(P>0.05)。18例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在63%~77%。结论双侧感觉运动区皮质18F-FDG摄取明显增高,双侧基底节18F-FDG摄取减低,为TS的18F-FDG PET显像特征。苍白球切开术明显地改善了对侧肢体抽动症状,使手术侧感觉运动区皮质18F-FDG摄取减低。  相似文献   
32.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是长期卧床患者皮肤出现的最严重问题.从2008-01-2011-01对住院合并Ⅱ、Ⅲ期压疮患者用自拟中药黄芪红花散进行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患者 男,60岁,双下肢麻木伴进行性肌无力3个月,以“周围神经病”于2005年6月28日入住本院神经内科。入院体格检查时脾脏未触及,周围血实验室检查结果及CEA、糖类抗啄(CA)125、CA190、CA15—3水平在正常范围。胸部和腹部CT、腰部MRI检查均未见异常。为排除副肿瘤综合征,于2005年8月4日第1次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结果示脾后内侧见一大小为2.1cm×1.7cm的放射性明显增高灶,  相似文献   
34.
目的比较MPTP处理的小鼠与6-OHDA损毁大鼠PD模型的病理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两种PD模型的中脑腹侧多巴胺能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方法结果表明:C57BL小鼠在MPTP处理后,脑内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从第4d开始有所减少;黑质区域的GFAP免疫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从第1d起即有增加。大鼠PD模型较早出现损毁侧TH免疫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的现象,损毁2月后几乎完全消失;而在黑质区的GFAP免疫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多现象出现较晚。结论两种动物模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帕金森病的病理特征,6-OHDA损毁中脑DA能神经元制成的大鼠PD模型比MPTP处理的C57BL小鼠PD模型更接近反映PD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35.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8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54-7954
目的总结18例采用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患者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前后护理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18例手术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加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围手术期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6.
李德鹏 《河北中医》2012,34(3):358-359
2008 - 07-2011-07,我科采用黄芪红花酊湿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60例,并与硫酸镁溶液湿敷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游离端缺失的长期疗效,总结其并发症防治方法。方法:采用太极扣冠外附着体46副,修复牙列游离端缺损病例30例,修复后定期复查,并进行满意度调查,完成5年临床随访,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目前30例患者均能正常使用义齿,义齿美观舒适性、稳定性和咀嚼功能良好,患者满意率93.3%。并发症主要为固位力减弱需更换阳性垫圈,部分基牙出现龈缘炎,无基牙松动及牙折等失败病例发生。结论:应用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游离端缺损的长期疗效观察满意,但需注意适应证的选择并应按时复诊。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中Evi1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了HEL白血病细胞系 (Evi1阳性细胞株 )、94例AML(初治 49例 ,复发 2 3例 ,缓解 2 2例 )患者及 10名正常对照Evi1基因的表达。结果 ① 10名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无Evi1mRNA的表达 (阴性 ) ,HEL细胞系Evi1阳性。②AML患者Evi1基因总的阳性表达率为 18.1% (17/94) ,M5型未见表达 ,M1~M4各型的阳性率无差异 (P >0 .0 5)。AML初治、复发、完全缓解的Evi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 2 6.5%、17.4%、4.5% ,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③AML初治患者中Evi1阳性表达者首次完全缓解 (CR1)后缓解持续时间短于Evi1阴性表达者 (P <0 0 1) ,早期病死率 (确诊后 3个月内死亡 )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Evi1基因在AML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可作为判断AML预后不良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提高对恶性血液病并发播散性毛霉菌病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术(alloBMT)合并播散性毛霉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和结论 ①毛霉菌病的特征是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极高,感染部位多样,易播散至肺和脑;②二性霉素B(AMB)是治疗首选药物;③早期、足量、长疗程应用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0.
组蛋白乙酰化,主要由组蛋白乙酰化酶(HAT)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催化完成.HAT与HDAC能够调控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平衡,从而在基因表达调控、DNA复制及修复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多种基因的转录调控,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通过抑制HDAC发挥生物学效应.HDACI具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在实体瘤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尤其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多发性骨髓瘤(MM)、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皮肤性T细胞淋巴瘤(CTCL)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