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肠源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肠屏衰竭是外科和危重病领域内研究热点,这不仅是因为患者病情变化急剧复杂、病死率居高,而且临床治疗极不规范。肠源性MODS是指机体受到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损害,导致的肠功能首先衰竭,随后序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的功能障碍的一类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现已证实,胃肠道是大手术病人或重症创伤、急腹症等危重病人并发脓毒血症的重要细菌和(或)内毒素来源.是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中始动器官之一。为此,对于脓毒症、MODS的防治策略发生了重大转变,防止腹腔内脏器缺血低灌注及肠道屏障功能衰竭已成为防治脓毒症、MODS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2.
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适合基因表达谱研究的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方法将小鼠结肠癌细胞(C26)悬液接种于BALB/C小鼠脾内,分为切脾组和保脾组,观察小鼠生存时间及腹腔内肿瘤生长情况。结果切脾小鼠自然生存期11~15d,平均(13.05±0.71)d,保脾小鼠自然生存期9~15d,平均(11.64±1.49)d。小鼠肝脏转移率均为100%。切脾小鼠肝各叶完全被肿瘤占据,保脾小鼠脾内肿瘤巨大,肝内转移多为散在的米粒大小瘤结节转移。结论用于基因表达谱研究的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应采用脾内注射切脾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建立小鼠结肠癌远处转移模型。方法将小鼠结肠癌细胞(C26)悬液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脾被膜下、肠壁内和尾静脉内,于术后第10、第15天处死3~5只小鼠,观察胸腔及腹腔内肿瘤生长情况,其余小鼠待其自然死亡,观察生存天数,解剖并记录远处转移情况。结果尾静脉注射肺转移发生率为100%,小鼠生存时间12~16d,平均荷瘤生存时间为(14.49±1.03)d。脾内注射肝转移100%,小鼠生存时间9~15d,平均荷瘤生存时间(12.49±0.93)d。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结肠癌肝、肺转移模型,为筛选抗肿瘤药物和研究结肠癌转移行为提供了有用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验价值。  相似文献   
34.
<正>1病案资料患者男性,57岁,三轮车工人,3天来上腹饱胀不适,呃逆频繁,不能进食,2日来阵发性右胸疼痛,气急,气短,不能平卧,无排便矢气,上腹微胀,他院按心绞痛治疗无效。门诊胸透,疑胸内肠梗阻急诊入院。查体:体温正常,呼吸急迫,脉搏弦数。口唇绛紫,气管左移,右胸膨隆,无呼吸音。可闻及高调肠鸣音,左肺呼吸音正常,无干湿  相似文献   
35.
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常见恶性肿瘤5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为了验证参芪扶正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机理。将住院恶性肿瘤病人分为3组,即参芪扶正注射液加化疗组(治疗组)59例,化疗对照组(化疗组)10例,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照组(参芪组)11例。观察3组病人治疗前后的癌灶变化、生存质量(卡氏评分)变化、气虚证候变化、临床症状变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并进行NK细胞活性测定。结果治疗组稳定以上百分率明显优于化疗组和参芪组(P<0.01,P<0.05)。治疗后卡氏评分改善率和稳定以上百分率,治疗组和参芪组明显优于化疗组(P<0.01,P<0.05)。治疗组和参芪组气虚证候的改善率显著高于化疗组(P<0.01,P<0.05)。治疗组和参芪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显著增加(P<0.01,P<0.05),化疗组NK细胞活性的变化无显著意义。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低于4×109/L者占8.5%,化疗组占20.0%。还观察到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化疗期间患者的乏力、纳差和失眠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说明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化疗药物有较好的缓解和稳定癌灶的作用,可提高化疗病人的生存质量,可提高化疗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的疗效。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化疗的增效作用可能与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6.
老年消化道肿瘤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消化道肿瘤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处理的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 方法 :手术方式采用个体化、灵活性的设计方案。术后应用醒肺雾化散 ,预防肺部并发症 ,口服或灌肠通腑汤 ,尽早恢复胃肠道功能。术后采用中、小剂量的化疗药物 ,配合参芪扶正注射液 ,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应用百普素和能全力观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 结果 :手术的切除率 86 84 % (6 6 / 76 ) ,根治率 84 16 % (6 4 / 76 ) ,围手术期死亡率 6 5 8% (5 / 76 )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 3 6 8% ,其中通腑汤使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提前了 36h和 73h ;肺醒气雾散吸入后 ,仅有 4例轻度肺部感染发生 ;参芪扶正注射液较好的保护了机体的造血功能 ,全组顺利完成了化疗全过程 ,白细胞下降不明显 ;应用肠内营养剂 ,提高了各项白蛋白水平。 结论 :本临床研究说明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处理方案是合理的、可行的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射频温控电热针治疗乳腺增殖症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年7~12月,我院以射频温控电热针治疗乳腺增殖症40例,获得初步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通过症状、体征、红外热图、钼耙软 X 线片、B 型超声波等综合检查而诊断。40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大37岁,最小21岁。病变部位:单侧27例,双侧13例。其中片块型21例,结节型14例,混合型5例。肿块最大长径超过5cm3例,3~5cm11例,1~3cm24例,1cm 以下者2例。本组患者全部伴有经前期乳腺胀痛加重和情绪性诱发因素。治疗方法(1)仪器:热源发生器采用北京医疗器械厂 XW-Ⅰ型射频温控热凝机。该机射频为300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干扰素-α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已经失去了手术、放疗及化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单独应用干扰素-α和联合应用干扰素-α及参芪扶正注射液患者的肿瘤缩小率、生存期、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治疗期间体重变化及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联合用药组肿瘤缩小率在6个月时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4个月时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6,12,24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体重下降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毒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清AST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干扰素-α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时起到增效作用,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有独特疗效,而且毒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正>由于人体外环境的严重污染,个体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快速的老龄化,使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连年不断的攀升。北京市居民自2007年连续4年肿瘤成为死因的首位,其中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是近10年来北京市恶胜肿瘤发病的前三位。人们谈癌色变,迫切希望增加一些防癌保健的基本知识。如身体肿物"良"与"恶"的鉴别,患癌后"根冶"和"共存"的关系,化疗中"攻伐"与"扶正"的选择,这可能是我们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新向题。我们国家早日提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介绍70例晚期胃癌手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照研究,指出使用党参黄芪注射液的意义,并对5-Fu乳剂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