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4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各种类型肿瘤具有特征性的DNA甲基化模式。本文就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DNA甲基化谱、DNA甲基化在CLL发病机制、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阐明CLL与基因DNA甲基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了解医务人员与社区居民的 HBs Ag阳性率、高血脂和脂肪肝患病率的差异 ,对他们进行体检。社区人群的HBs Ag阳性率、高血脂和脂肪肝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医院工作人员 ( P<0 .0 5~ 0 .0 1)  相似文献   
53.
中国画坛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大趋势下 ,出现了“岩彩画”这一新的绘画样式。从表面上看 ,岩彩画的出现 ,是由于绘画材料的变革和相应技法的翻新。从本质上来说 ,则是与中国画色彩观念的革新紧密相联 ,即对“随类赋彩”与“墨分五色”传统色彩观的不断超越。岩彩画是以色彩的新颖、独特来显示其艺术魅力的。近年来 ,岩彩画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但从中国画发展的整体进程看 ,目前取得的突破 ,仅是一个开始 ,如何把握岩彩画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在于解决好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4.
55.
患者,男,19岁,农民,全身黑褐色斑点15年,左面部包块1年,伴溃破3个月。患者4岁时,无明显诱因于面部及双手背出现棕褐色雀斑样皮疹,呈散在分布,皮肤干燥,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并遍布全身,无明显自觉症状,智力正常,手掌和足底无病损。于1年前,双侧面部出现数个黄豆大角化性丘疹,渐增大,于3月前丘疹中央破溃,伴少许血性分泌物。局麻下手术切除溃疡包块,病检结果均为:基底细胞癌。  相似文献   
56.
先看一个实例:某医院因为深井水泵年久失修,功能下降,渗漏严重。打水的工作时间长,耗电量大。水泵房工人要求更新水泵和大修整个供水系统,已经提了好几年。院领导也知道供水系统确有问题,但是更新和大修需要投资四万多元,而现在的供水系统还能勉强使用,将就用了再说,一拖就是几年。去年,该院会计查阅了二十多年前水泵房用电和付费凭证,并会同水泵房工人一起,算了几笔帐:一、目前每天供水一千吨左右,两台电机共一百瓦,平均要工作  相似文献   
57.
患者,男,40岁.因"左上腹隐痛9个月余"于2008年4月3日收入我科.外院骨髓象检查:毛细胞异常增生,占0.415,血小板散在可见.免疫分型:CD103+细胞74.7%,CD11c+细胞95.6%,CD25+/CD15+细胞0.3%,CD19+细胞94.9%,CD20+细胞95.5%,HLA-DR+细胞95.7%,CD5、CD10均阴性.胸腹CT:两侧胸膜增厚,淋巴结未见肿大,脾脏肿大.外院诊断为"多毛细胞白血病(HCL)",给予干扰素-α(IFN-α)治疗9个月.入院前2个月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伴齿龈出血.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双侧腋窝及腹股沟扪及数枚黄豆大小淋巴结,心、肺未见异常,肝脏肋缘下未及,脾脏脐上2 cm.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8.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常可累及淋巴结、胃肠道、骨髓等,易出现治疗耐药和疾病进展.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关于MCL的研究报告涵盖了多个方面:基础研究方面,ATM、POT1等新型突变的发现以及肿瘤微环境机制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MCL发病机制;预后指标方面,基于分子技术的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及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等手段为MCL预后和疗效监测提供了新的工具,实现分层治疗;来那度胺、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的合理使用为MCL老年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ibrutinib、ABT-199及MLN8237等新型药物在初期临床试验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为MCL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血清克隆性免疫球蛋白(Ig)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表达以及与CLL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在CLL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全自动电泳仪及扫描仪分析并记录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结果,定性Ig重链及轻链类型.利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Ig表达水平.结果 101例CLL患者中20例(19.8%)存在克隆性Ig,克隆性IgG、IgM和IgA的检出率分别为13例(12.9%)、7例(6.9%)和1例(1.0%),其中1例(1.0%)患者存在克隆性IgG和IgM双克隆,2例(2.0%)患者共表达轻链κ、λ.在Binet晚期和血清胸苷激酶1(TK1)高水平组,血清克隆性IgG发生率明显高于Binet早期组(P =0.032)和TK1正常水平组(P =0.013).同时发现,Binet晚期组、TK1高水平组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 del(11q22.3)阳性组中,血清克隆IgM发生率分别高于Binet早期组(P =0.037)、TK1正常水平组(P =0.017)和FISH del(11q22.3)阴性组(P=0.006).中位随访30(1~ 101)个月,66例患者诊断后接受化疗,统计发现血清克隆性Ig阳性组患者的无治疗生存(TFS)时间(2个月)较阴性组患者(15个月)短(P =0.024),其中血清克隆性IgM阳性组患者的中位TFS时间(1.5个月)较阴性组患者(15个月)短(P=0.013),但Ig和IgM阳性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部分CLL患者血清中存在克隆性Ig,血清克隆性Ig可成为判断CLL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0.
为了研究磷酸二酯酶(PDE)7B在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应用实时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20例初治的有骨髓侵犯MCL患者骨髓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de7b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MCL临床预后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20例MCL患者pde7b表达水平中位数为8.7×10-4(4×10-5-6.9×10-3),明显高于正常人群0.5×10-4(0.18×10-4-1.7×10-4)(p=0.001);pde7b与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CD38表达和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突变均无明显相关,而与细胞遗传学、β2微球蛋白、ZAP-70表达有明显相关。结论:pde7b基因在MCL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并与细胞遗传学关系密切,可能成为MCL新的预后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