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1 毫秒
21.
重度脑外伤患者机体分解代谢亢进,所以营养支持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对脑外伤患者加强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纠正患者的代谢紊乱,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增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降低死亡率。传统观念认为只有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2.
血液净化治疗重度乙醇中毒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收治1例重度乙醇中毒伴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患者,经血液净化及综合治疗痊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为了寻求一种更好的术后镇痛方法,有良好的镇痛疗效、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康复快的镇痛方式。2004年6月至2006年7月,本院对剖宫产术后患者使用戴芬胶囊(双氯酚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直肠给药,经观察镇痛效果、肠功能恢复、术后康复等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变应原与小儿慢性咳嗽的相互关系。方法对89例慢性咳嗽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选择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10种,食入性变应原10种进行皮肤点刺试验,部位选择前臂屈侧。结果89例慢性咳嗽患儿皮肤点刺试验阳性49例,阳性率54.9%。30例健康儿童皮肤点刺试验阳性8例,阳性率26.6%。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慢性咳嗽与变应原关系密切,咳嗽迁延不愈可用变应原检测作为病因辅助诊断,以便避免过敏原的刺激减轻咳嗽症状。  相似文献   
25.
26.
洛阳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洛阳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状况,我们对1988~1997年洛阳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取自洛阳市卫生防疫站管理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988~1997年健康检查资料,累计21100人。1.2 HBsAg检测每年均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测定,以中和试验1∶8以上判为阳性。冻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血球和稀释液均为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且均在有效期内使用。2 结果2.1 从21100人中,检出HBsAg阳性者累计605人,…  相似文献   
27.
重型颅脑损伤102例院前急救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 方法:将1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院前急救组102例经院前急救入院,对照组88例未经任何处理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观察两组患者伤后至入院时间、预后. 结果:院前急救组伤后至入院平均时间为20.2±10.3min,预后为良好28例(27.5%),中残34例(33.3%),重残22例(21.6%),植物状态4例(3.9%),死亡14例(13.7%);对照组伤后至入院平均时间为60.4±14.5min,预后为良好12例(13.6%),中残19例(21.6%),重残28例(31.8%),植物状态7例(8.0%),死亡22例(25.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院前急救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对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简略快速法与自动生化鉴定法在大肠埃希菌鉴定中的能力差异。方法使用快速简略鉴定法和自动生化鉴定法对临床标本分离的疑似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比较两种方法结果的一致性及检测时间。结果 492株疑似大肠埃希菌经快速鉴定法检出248株大肠埃希菌及244株非大肠埃希菌;该248株大肠埃希菌中,有231株被自动生化鉴定仪确认为大肠埃希菌,而244株非大肠埃希菌中,有7株被确认为大肠埃希菌。简略快速法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231/248)及97.1%(237/244)。使用自动生化鉴定法耗时2.5~7.0h,平均(4.12±1.08)h;使用简略快速法耗时0.5~2.0h,平均(1.08±0.45)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252,P0.001)。结论使用简略快速法鉴定疑似大肠埃希菌可以获得接近于自动生化鉴定法的结果,且更加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各类院前急救人员对维护患者最大利益决策能力的差别.方法:对院前急救医生和护士采取问卷调查,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28份问卷中,认为有(30.79±24.47)%的情况下难以明确判断如何做才符合患者最大利益,其中医生(23.09±18.25)%低于护士(33.27 ±25.71)(Z=1.618,P=0.011),本科以上学历护士(26.28±19.71)%低于专科以下护士(34.31±26.36)%(Z=1.375,P=0.046).结论:院前急救人员对维护患者最大利益决策能力与医疗专业教育有关,在护理人员中与所受教育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罗红霉素在健康和糖尿病家兔体内对格列吡嗪胶囊代谢的影响。方法:健康对照组家兔和糖尿病组家兔各5只,每只口服格列吡嗪5mg。经2周清洗期后,每只家兔口服罗红霉素50.0mg,每天2次,持续3天,第4天口服相同剂量格列吡嗪。所有家兔均在给予格列吡嗪前及给药后0.5、1.5、3、5、7、9、11、24、35h,经耳缘静脉采血,用HPLC法测定各时间点格列吡嗪的血药浓度,测得的血药浓度结果用药动学软件DAS 2.0进行曲线拟合,采用自身对照法分析给予罗红霉素前后格列吡嗪药动学的变化。结果:格列吡嗪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符合单室模型,健康对照组家兔单用格列吡嗪,其t1/2、Cmax、AUC分别为(2.9±0.4)h,(5815±940)μg/L,(58919±860)μg.h.L-1;加用罗红霉素后其t1/2、Cmax、AUC分别为(3.5±0.9)h,(6165±764),(76515±1830)μg.h.L-1。糖尿病组家兔单用格列吡嗪,其t1/2、Cmax、AUC分别为(1.7±0.4)h,(4307±580)μg/L,(32469±786)μg.h.L-1;加用罗红霉素后其t1/2、Cmax、AUC分别为(3.2±1.5)h,(8531±1479)μg/L,(76489±1588)μg.h.L-1。给予罗红霉素前后格列吡嗪的t1/2、Cmax、AUC差异均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红霉素对家兔体内格列吡嗪的药动学有明显的影响,临床合用两药时需要注意调整剂量以防发生低血糖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