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1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89篇
医药卫生   244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胆胃舒颗粒联合脐针治疗肝胆气滞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胆囊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瘦素(LE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肝胆气滞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胆胃舒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胆胃舒颗粒联合脐针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度、血清TNF-α和LEP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脱落2例,实际完成试验各48例,占入组病例的96%。(2)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45/48),对照组为79.17%(38/48),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胆囊壁厚度均较治疗前缩小,胆囊收缩功能均较治疗前增强(P<0.05),且观察组对胆囊壁厚度的缩小作用及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增强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和L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TNF-α和LEP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胃舒颗粒联合脐针治疗肝胆气滞型慢性胆囊炎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胆囊收缩功能、减小胆囊壁厚度、下调TNF-α和LEP水平,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胆胃舒颗粒治疗。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青年(≤40岁)肺癌患者术后快速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13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2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青年肺癌患者,按术后住院≤7天和>7天分为两组,收集病史及术前检查资料、术式和包埋材料、术后相关并发症及术后治疗等资料,分析各种因素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关系。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两组患者在术前肺功能、手术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术前化疗史,术中患者体位、输血、胸膜粘连、捷力特、奈维、生物胶的使用、手术时间、肿瘤最大径,术后热灌注、发热、呕吐、呛咳、腹胀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前抗生素使用(P=0.002)、改善肺功能(P=0.018)、吸烟史(P=0.024)、就诊原因(P=0.011),术中的术式(P<0.001)、切除范围(P<0.001)、淋巴结清扫(P=0.017)、止血粉使用(P=0.023)、失血量(P=0.001),术后白细胞计数(P=0.033)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改善肺功能药物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吸烟是延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微创操作及运用止血材料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3.
硒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硒蛋白是硒在机体内存在的主要功能形式,在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肿瘤、免疫和代谢相关疾病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提示硒蛋白参与了多种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我们对硒蛋白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及肾癌等肾脏疾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以及补硒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及时掌握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为控制布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本市2013年主动监测、筛查和布鲁氏菌病专业门诊被动监测资料,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的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1]。结果 2013年本市发病率22.71/10万,报告人间布鲁氏菌病487例,比去年(1 195例)减少708例,报告病例数下降了59.25%。结论 2013年各旗县市区布鲁氏菌病新发病例数和发病率较2012年均出现程度不同的下降,证明本地区采取的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治项目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6.
钟声宏  张春芳  詹鸿  刘先保 《江西医药》2014,(11):1193-1196
目的:观察DEX鞘内注射对剖宫产大鼠神经行为学及脾脏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孕18d 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6只,CON组只进行麻醉,不进行剖宫产和鞘内注射;MOD组麻醉后进行剖宫产,进行鞘内注20μ生理盐水;DEX1,DEX2,DEX3组分别在麻醉后剖宫产大鼠,鞘内注射10μg/kg、30μg/kg、50μg/kg DEX,每组中的8只观察术前及术后12h、24h、48h右后肢PWT和PWL的变化。每组余下8只术后6h颈椎脱臼致死,取脾脏进行免疫组化检测c-fos表达。结果MOD组术后PWT、PWL较CON组明显降低(P<0.05),逐渐升高(P<0.05),DEX1、DEX2及DEX3组术后PWT、PWL较MOD组明显降低,和DEX注射剂量呈相关性,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升高(P<0.05)。 DEX1、DEX2、DEX3之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MOD组脾脏c-fos表达较CON组明显升高(P<0.05),鞘内注射DEX 后较MOD 组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相关。结论DEX鞘内注射能明显改善剖宫产大鼠疼痛敏化,脾脏c-fos表达降低,呈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近年来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5-2012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0 621例,8年平均发病率为55.92/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5-7月(39.82%),呈单峰高发;发病人群以0~14岁儿童和青少年为主(81.47%),18月龄婴幼儿病例占1.22%,3-9岁儿童高发,5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782.78/10万);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76︰1,0~14岁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5岁及以上人群男女发病率无差异;发病人群职业主要为学生和幼托儿童;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发生在小学。结论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一直较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和暴发疫情的规范处置,提高重点人群的腮腺炎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高级别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和LN229)γH2AX蛋白表达变化,据此判断胶质瘤对放射线的敏感程度。方法选择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和LN229细胞株,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经不同剂量(0、2、4、6、8和10 Gy)X线照射后胶质瘤细胞克隆形成率,并绘制细胞存活曲线、测定放射敏感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经剂量为2 Gy的X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点(0 min、30 min、1 h、2 h、6 h、12 h、24 h、36 h和48 h)各胶质瘤细胞系γH2AX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显示,随着X线照射剂量的增加,胶质瘤细胞存活分数逐渐降低、细胞克隆形成率减少,放射增敏比自高至低依次为U87、LN229和U251细胞(均P=0.000)。Western blotting法显示,随着X线照射时间的延长,各胶质瘤细胞系γH2AX蛋白表达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时间效应曲线,U87、LN229和U251细胞γH2AX蛋白表达峰值时间依次为2、1和1 h(P=0.000、0.000、0.015);γH2AX蛋白相对衰减速度(r=0.733,P=0.025)和升高程度(r=0.672,P=0.047)均与放射增敏比呈正相关。结论γH2AX蛋白有望成为检测高级别胶质瘤细胞系放射敏感性的一项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联合治疗颈淋巴结结核伴寒性脓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2012年在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64例颈淋巴结结核伴寒性脓肿患者.将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单纯西药治疗组(简称“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4HRZE/8HR抗结核治疗,局部创面采用外科清创后异烟肼(50 mg/ml)溶液冲洗,再用油纱条填塞;中西药结合治疗组(简称“中西药治疗组”)32例,给予4HRZE/8HR±结核灵抗结核治疗,局部创面采用外科清创后异烟肼(50 mg/ml)溶液冲洗加含有自制中药丹药(主要成分为煅石膏、黄丹、血竭、冰片等)油纱条填塞.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治愈率、复发率.采用STATA 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单纯西药治疗组治愈率53.13%(17/32);中西药治疗组治愈率81.25%(26/32),中西药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4,P<0.05).单纯西药治疗组复发率为35.29%(6/17),中西药治疗组复发率为7.69%(2/26),中西药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7,P<0.05).结论 采用结核灵、自制中药丹药及一线抗结核药物等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颈淋巴结结核伴寒性脓肿的临床治愈率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单纯西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总结冠状窦(coronary sinus, CS)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 AVNRT)的电生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消融方法。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524例AVNR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S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AVNRT患者共16例,男性6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6.6±11.4)岁。分析16例不典型AVNRT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和腔内心电图特点、诱发方式、鉴别诊断及射频消融策略。结果 16例CS呈偏心性激动的AVNRT患者的心电图均表现为RP间期>PR间期,P波在Ⅱ、Ⅲ、aVF导联中倒置;发作时12例患者房室传导比例为1∶1,4例患者为2∶1或3∶1;13例患者可以轻易通过心室拖带的方式进行鉴别,2例患者需要多次拖带才能成功,1例患者多次拖带下心房-心室(atrioventricular,VA)仍然分离;14例患者在右心房后间隔靠近三尖瓣环处成功消融,3例患者在CS内成功消融。结论 CS呈偏心性激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