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医药卫生   4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肱骨小头是肱骨下端前外侧一个半球状隆起,与桡骨小头构成肱桡关节。肱骨小头骨折是成年人较少见的一种肘关节内骨折。其骨折范围限于全部肱骨小头或软骨与软骨下的部分骨质,有时骨折亦可包括小头内侧的部分肱骨滑车。这种骨折与儿童肱骨外髁  相似文献   
52.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急诊硬化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总结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极危重患者在急诊内镜下行硬化治疗(EIS)的经验。方法 176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在改良三腔管牵引下,共用5%鱼肝油酸钠食管静脉内注射209次,其中181次为致死性活动性大出血。结果 首次EIS能明确出血部位166例(94.3%),急诊EIS止血成功201次(96.2%),其中21例为多次EIS后止血,并发症15例(8.5%),死亡3例(1.7%)。结论 改良三腔管牵引下行EIS是急诊救治致死性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的安全、有效、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中药三期辨证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PVP联合中药三期辨证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8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4~24个月随访,32例疼痛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无缓解,有效率为94.7%。结论:该方法疗效确切,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第4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某些低位性直肠癌必需的手术[2].结肠造口改变了患者原有的正常生活方式,使患者身心都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5.
各种原因所致的膝、小腿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一困难问题。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交腿皮瓣、游离皮瓣移植等,前者手术次数多,病人痛苦大;后者操作复杂,且有失败可能。我院自1983年1月至1985年2月采用腓肠肌肌皮瓣转移治疗22例,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2例(24个肌皮瓣),男性18例,  相似文献   
56.
57.
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对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对34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包括齿状突骨折29例,横韧带断裂5例。所有患者行寰枢椎钢丝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术,其中Gallie法固定21例,Brooks法固定13例。结果:术后进行颈椎侧位X线片随访3 ̄63个月不等(平均9个月),34例均获骨性愈合。结论:寰枢椎后路融合术适用于陈旧性不稳定齿突骨折、伴有不愈合倾向齿突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臂丛根性撕脱伤后将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NSC)移植于脊髓前角后的存活、分化情况及对脊髓前角受损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生鼠脊髓,分离获得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鉴定、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和单纯组。从后路制备C5~C7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实验组移植神经干细胞于C6脊髓前角,对照组移植灭活神经干细胞,单纯组不作移植。术后1、2、4、8、12周取脊髓标本进行组织学与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脊髓后能存活、分化;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实验组神经干细胞移植后2、4、8、12周各个时间点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组。结论臂丛根性撕脱伤脊髓前角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存活并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型胶质细胞,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明显减少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继发性死亡,对脊髓前角受损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9.
本文报道两组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分别用含雪旺氏细胞和不含雪旺氏细胞的硬脊膜管桥接修复,术后2、4个月行光镜、电镜、神经电生理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证实植入雪旺氏细胞者,再生神经生长及成熟较早,肢体功能恢复较快,雪旺氏细胞和硬脊膜管结合,对周围神经再生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0.
颈椎病外科治疗选择及远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经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报告4 585例脊髓型颈椎病,对发病因素、病程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全部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移植融合术,其中335例于术后6个月-2年再次手术。术后985例随访5年7个月一17年,平均7年7个月。结果:功能评价,优476例(48.32%)、良335例(34.01%)、可94例(9.54%)及差80例(8.13%)。手术疗效与病变严重程度、病程长短、减压程度和颈椎稳定性相关,病程在6个月内的患者疗效优于1年以上者(P<0.01)。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减压远期效果是肯定的;手术时机、病理变化程度及手术技术等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