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6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医院制剂室是医院药品供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少年来 ,医院制剂在保障临床用药、提高医疗及药学科研水平及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 ,原来的医院制剂生产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们认为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医疗单位配制的制剂 ,只限于本单位临床和科研需要而市场上无供应或供应不足的药物制剂。”受条件限制 ,大多数医院灭菌制剂主要生产品种限制在葡萄糖、水和电解质等几个品种上 ,医院灭菌制剂能够生产的 ,不但市场上不存在无供应…  相似文献   
662.
目的 探究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心脏康复训练后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联合心脏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心脏彩超参数、NT-BNP水平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心脏功能、NT-BNP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 <0.05。结论 在心力衰竭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心脏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LVEF水平,降低LVEDs、LVEDd及NT-BNP水平,为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非药物治疗扩展思路。  相似文献   
663.
目的 分析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无缝线自体结膜移植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2月本院眼科接收的60例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分别施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经典缝线自体结膜移植术与无缝线自体结膜移植术,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眼部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眼部情况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参照组,泪液分泌试验、裸眼视力均高于参照组,而角膜散光度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结膜愈合时间、不适症状持续时间均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无缝线自体结膜移植术不仅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眼部情况,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明显降低复发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64.
清宫汤镇静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清宫汤镇静、催眠的药理作用。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生理盐水组、安定组及清宫汤低、中、高剂量组,安定组给予0.1mL/10g灌胃给药,其他4组按照0.2mL/10g灌胃给药,记录给药前后自主活动,测定给予戊巴比妥钠闽上催眠剂量小鼠的睡眠时间及统计阁下剂量的睡眠动物数,另采用尼可刹米致惊厥小鼠模型,观察给予清宫汤后小鼠惊厥发生率的变化。结果清宫汤3.0、6.0g/kg剂量能明显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动,延长戊巴比妥钠阈上剂量的小鼠睡眠时间,增加戊巴比妥钠阁下催眠剂量所致睡眠动物数,并能显著对抗尼可刹米致小鼠惊厥的作用。结论清宫汤有明显的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相似文献   
665.
目的:探讨太极云手结合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接受太极云手训练结合结合机器人辅助训练,对照组接受机器人辅助训练。两组的训练频率为60min/天,5天/周,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腕手部分、Wolf运动功能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箱块测试(Box and Block test,BBT)、握力和捏力来评估受试者的手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组间比较,WMF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腕手部分、BBT、握力和捏力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太极云手结合机器人辅助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手功能。  相似文献   
666.
目的 研究微小RNA-9-5p(miR-9-5p)对脂多糖炎性损伤小鼠树突状细胞(DCs)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该研究于2019年1—9月完成.小鼠树突状细胞DC2.4购于美国模式培养物中心.运用脂多糖(LPS)处理DC2.4细胞,建立炎性树突状细胞损伤模型;将miRNA模拟物阴性对照(miR-NC)、miR-9-5p模拟物(mimics)、miRNA抑制物阴性对照(anti-miR-NC)、miR-9-5p抑制剂(anti-miR-9-5p)、小干扰RNA无序对照(si-NC)组、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的小干扰RNA(si-STAT6)、miR-9-5p mimics+空载体质粒(pcDNA)、miR-9-5p mimics+STAT6过表达质粒(pcDNA-STAT6)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LPS诱导的DC2.4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细胞中miR-9-5p、STAT6、白细胞分化抗原80(CD80)、白细胞分化抗原86(CD86)、白细胞介素-12(IL-12)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TAT6的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与正常DC2.4相比,脂多糖炎性损伤的DC2.4细胞中miR-9-5p表达(0.16±0.01)比(1.00±0.08)降低,STAT6表达(3.02±0.26)比(1.00±0.07)升高(P<0.05);过表达miR-9-5p可降低LPS诱导的DC2.4细胞中CD80(0.31±0.03)比(1.00±0.08)、CD86(0.29±0.02)比(1.01±0.06)、IL-12(0.46±0.04)比(1.00±0.05)的表达;敲减STAT6可降低LPS诱导的DC2.4细胞中CD80(0.42±0.04)比(1.00±0.08)、CD86(0.34±0.03)比(0.99±0.07)、IL-12(0.29±0.02)比(1.01±0.08)的表达;miR-9-5p明显的抑制野生型STAT6细胞的荧光活性,并负向调控STAT6的表达水平;重要的是,过表达STAT6可逆转过表达miR-9-5p对LPS诱导的DC2.4细胞中CD80[(1.68±0.13)比(1.00±0.06)]、CD86[(1.79±0.15)比(0.99±0.08)]、IL-12[(1.82±0.18)比(0.98±0.09)]的抑制作用.结论 miR-9-5p抑制LPS诱导的DC2.4细胞的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靶向STAT6有关,将可为炎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667.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DFSP)是一种发生于浅表部位的局部侵袭性的低级别肉瘤, 复发率高, 儿童罕见。本文报道1例少见的发生于手背部的儿童DFSP。患儿男, 6岁。因发现右手背侧包块1年, 进行性增大3个月入院, 超声示右手背皮下可见一大小约2.7 cm×2.1 cm×0.7 cm的低回声区。术后镜下观察, 真皮内见短梭形瘤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 核分裂象较多见, 表达CD34和bcl-2。分子检测结果: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示COL1A1-PDGFB融合基因伴基因拷贝数增多,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基因测序结果示COL1A1第38号外显子和PDGFB第2号外显子融合。  相似文献   
668.
目的 探讨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改变,行免疫组化和NGS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8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9例,男女比为2.11∶1。首次发病年龄8~68岁,平均35.39岁。19例(67.86%)为经典型(远端型)上皮样肉瘤,9例(32.14%)为近端型(大细胞型)上皮样肉瘤。镜下经典型上皮样肉瘤由上皮样和梭形细胞片状、巢状分布,中央常伴坏死或玻璃样变性的胶原;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由大的上皮样细胞结节状分布,细胞核仁明显,异型性明显。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EMA、CK(AE1/AE3)、CAM5.2、vimentin、SMARCA4(BRG1),不表达HMB-45和CK5/6,Ki-67增殖指数为15%~80%。SMARCB1(INI1)缺失率为96.43%,其中1例经典型上皮样肉瘤NGS检测显示SMARCB1基因拷贝数缺失(CN:1.0894)。结论 上皮样肉瘤是一组具有极高的复发率和转移率的肿瘤,预后较差,且组织学形态多样,免疫表型与其他肿瘤有重叠,易误诊为其他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669.
目的 分析数字化X线摄影机(DR)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121例,均行DR检查与常规X线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统计DR及常规X线检查结果,比较DR及常规X线检查诊断效能(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并分析DR及常规X线检查对不同形态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符合率。结果 手术结果显示,121例疑似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中确诊为外伤性肋骨骨折67例,非外伤性肋骨骨折54例;DR检查检出外伤性肋骨骨折67例,非外伤性肋骨骨折54例;常规X线检查检出外伤性肋骨骨折66例,非外伤性肋骨骨折55例;DR检查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准确度98.35%(119/121)、灵敏度98.51%(66/67)、特异度98.15%(53/54)高于常规X线检查85.95%(104/121)、86.57%(58/67)、85.19%(46/54),DR检查漏诊率1.49%(1/67)、误诊率1.85%(1/54)低于常规X线检查13.43%(9/67)、14.81%(8/54)(P<0.05);DR检查不同形态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符合率77.61%(52/67)...  相似文献   
670.
目的:探讨浙江省金华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A)群体PTPN22-1123GC多态性特点以及临床检测意义。方法: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2020年1—5月接诊的RA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2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行血样采集,并行基因多态性位点检测了解两组对象PTPN22-1123GC位点基因分布情况,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GC基因型频率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三种基因型进行双尾χ2检验,结果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36);其中杂合子GC型会导致患者RA发病风险增加1.966倍,携带C等位基因会导致RA的发病风险增加1.584倍。结论:PTPN22-1123的SNPs与RA易感染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其中CG基因型是导致浙江省金华地区RA易感染的关键基因型,具有较高临床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