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目的探讨IFITM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的相关性以及早期诊断的可行性,分析IFITM1基因甲基化对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和HPV16、HPV18特异的PCR方法分别检测了4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和40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组织的IFITM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和高危险性HP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两个指标的相关性。用RT-PCR方法检测10例甲基化阳性和10例甲基化阴性的组织IFITM1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31例子宫颈癌组织IFITM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3例子宫颈正常组织发生甲基化,在子宫颈癌中高危险性HPV的感染例数为27例,在正常组织中为5例。40例子宫颈癌组织中,HPV16、HPV18感染阳性的组织IFITM1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增高(P0.05),在10例甲基化阳性的组织中IFITM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10例甲基化阴性的组织(P0.01)。结论 IFITM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分子标志物,具有大规模临床筛选试验的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组织中 IFITM1、PCNA和Ki-67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FITM1、PCNA和Ki-67蛋白在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和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IFITM1蛋白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慢性子宫颈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子宫颈癌组织中Ki-67和PCNA蛋白表达高于慢性子宫颈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9,P =0.000)。结论 IFITM1蛋白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Ki-67和PCNA蛋白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胆管癌中ROS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经甲醛固定和石蜡包埋的I-IV期胆管癌组织,采用RT-PCR对胆管癌组织进行ROS融合基因(FIG-ROS、SLC34A2-ROS、CD74-ROS)检测。SERPINA1作为参照基因。结果在56个中国人胆管癌样本中,80.4%(45/56)表达SERPINA1,在这些样本中没有任何一种ROS融合基因表达。结论 ROS融合基因在中国胆管癌病人中不是常见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34.
目的首次报道氨曲南用药后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总结近十年氨曲南导致的超敏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我院CNKI数据库(关键词:氨曲南、不良反应)及Pubmed数据库(Key words:Aztreonam,Adverse reaction),共收集11篇文献,剔除代表性不强文章,余列举分析如下。结果临床上偶尔出现氨曲南说明书上未提到的不良反应。结论使用氨曲南时应高度注意其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5.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瘢痕疙瘩浸润部、增生部和老化部PCNA指数差异以探讨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理。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及正常皮肤各 10例为标本 ,对 10例瘢痕疙瘩组织和正常皮肤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比较瘢痕疙瘩不同病理部位和正常皮肤PCNA指数差异。结果 瘢痕疙瘩浸润部PCNA指数明显高于增生部、老化部和正常皮肤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q≥ 4 0 5 ,P <0 0 5 ) ,瘢痕疙瘩增生部PCNA指数明显高于老化部和正常皮肤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q≥ 4 12 ,P <0 0 5 ) ,而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PCNA指数的差异可能是导致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多种肿瘤标记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该检测系统测定分析76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58例良性肝病患者和145例健康查体者血清中6种常见肿瘤标记物(CA199,CEA,CA242,AFP,CA125及CA153)的水平.结果 PHC组的阳性率为82.89%,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41.38%)和健康查体组(4.83%,P<0.001).不同分期PHC之间联合检测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以Ⅳ组阳性率最高(P=0.011),但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506);不同分期之间AFP血清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5);肝细胞癌及混合癌AFP阳性率高于胆管癌(P=0.018);联合检测在提高诊断敏感性的同时(P<0.001),特异性有所下降(P<0.001).结论运用蛋白芯片技术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记物可以提高PHC诊断的敏感性,同时对于确定其临床分期和鉴别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病死率极高,人一旦被带有狂犬病病毒的犬咬伤后,就有可能导致死亡。现就我市1例狂犬病死亡病例的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蛋白质芯片与ELISA法对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 分别应用蛋白质芯片和ELISA法测定分析50例PHC患者、17例肝硬化患者、16例肝炎患者和4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中CA199、AFP和CEA的水平。结果 采用蛋白芯片联合检测CA199、AFP及CEA等3项指标对PHC的诊断阳性率为78.00%,特异性为82.19%;而采用ELISA法结果为78.00%和75.34%,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2.95%(相关系数r=0.842,P〈0.001)。结论 蛋白质芯片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并且较传统方法快速方便,可以作为检测标志物的常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对17例经"三区域"淋巴结清除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淋巴结转移率6.6%,转移度11.38%,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率为5.5%.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颈部、胸部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达到31.7%、1.9%、9.75%,1.%、30.5%、1.7%和1.1%、15.6%、34.5%.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管浸润(P<0.05).结论 胸段食管癌表现出上下"双向性"转移和跳跃性转移的特点,对胸段食管癌尤其是胸上、中段食管癌在条件具备时应施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以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40.
广汉市农村人群乙型肝炎相关知识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人群的乙型肝炎(乙肝)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进一步搞好乙肝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对广汉市4个村的600名18~74岁的常住人口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群众乙肝认知水平较低,正确率的36.82%-63.18%;获得的乙肝相关知识比较片面、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结论加强对农村人群的乙肝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刻不容缓,相关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乙肝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