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辅助性T细胞17(Th17)是由特征性分泌IL-17和其他炎性细胞因子的辅助T细胞的一个特殊亚群,与经典的Th1/Th2细胞相比,Th17细胞表现出更强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并参与了炎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发展过程。Th17细胞既可以通过刺激血管形成和抑制免疫活性促进肿瘤生成,又可以通过改变自身表型和分泌相关因子抑制肿瘤生成。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IL-17高表达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1];而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数增多者预后越好[2]。因此,Th17细胞在肿瘤发展过程中起着双重作用,确切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简要综述了Th17细胞的分化调节过程及Th17细胞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最新进展,旨在为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2.
纪春祥  宁方玲  赵磊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2):1605-1606
目的:探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实用有效的化疗方案。方法:采用小剂量氟尿嘧啶(5-Fu)联合顺铂(DDP)和醛氢叶酸(CF)缓慢静脉滴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56例,根据每例患者反应,尽量采取长程用药。最短用药5天,最长19天。结果:全组患者有效率(CR PR)为37.5%,临床受益率达80.4%。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恶心、呕吐、外周静脉炎、口腔溃疡和白细胞减少。结论:小剂量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和醛氢叶酸,缓慢静脉滴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满意,临床受益高,副作用小,经济实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3.
泰索帝在治疗乳腺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肿瘤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乳腺癌的发病率现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往往在病变的早期即可能发生远处转移。其根治术后也有10%-30%的患者可能出现局部复发或区域性转  相似文献   
24.
2003年9月-2005年2月,我们采用周方案多帕菲联合顺铂(BO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06例,近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观察小剂量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和醛氢叶酸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临床受益率及毒性反应。方法:采用小剂量氟尿嘧啶(350mg/m^2)联合顺铂(10mg/d)和醛氢叶酸(50mg/mz)静脉滴入,治疗晚期胃癌36例。根据患者不良反应尽量采取长程用药,全部患者均接受2~6个周期化疗,每个周期5~20d不等。结果;全组患者有效率(CR+PR)44.4%,其中CR11.1%,PR33.3%,SD36.1%,PD19.4%。低分化腺癌、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黏液细胞癌有效率分别为22.2%、13.9%、2.8%、0;临床受益率80.6%,食欲好转72.2%,疼痛减轻52.8%,体质量增加30.6%,Kamofsky评分增加〉20分为63.9%。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外周静脉炎、口腔溃疡和白细胞减少,多为Ⅰ~Ⅱ度。结论:小剂量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和醛氢叶酸缓慢静脉滴入是治疗晚期胃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检测放射治疗前后直肠癌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4例直肠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液标本,通过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水平,所有患者术后接受50 Gy的放射治疗。结果 直肠癌患者放射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血清IL-23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经放射治疗后,直肠癌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较放射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和IL-23水平可判断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血清IL-23水平可以作为直肠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直肠癌患者血清IL-17和IL-23水平升高,与放射治疗有相关性,对直肠癌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探讨阿司匹林新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2.5、5.0和10.0mmol/L)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不同时间(24、48和72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阿司匹林对MCF-7乳腺癌细胞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表达。结果阿司匹林各剂量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P〈0.01);MCF-7细胞uPA的蛋白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阿司匹林有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作用,并且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阿司匹林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uPA表达,这可能是阿司匹林抗乳腺癌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接受诊治的60例广泛期SCLC患者作为本试验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帕替尼组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500 mg/d直至病情进展或不可耐受);紫杉醇组采用紫杉醇治疗(175 mg/m2,3周为1疗程)。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体力状况评分、脏器转移、血红蛋白情况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阿帕替尼组与紫杉醇组中位PFS分别为3.7个月和1.9个月,中位OS分别为6.6个月和3.0个月,阿帕替尼组PFS和OS较紫杉醇组比较,均延长,P<0.05;阿帕替尼组高血压、乏力、转氨酶升高等副反应均为1~2级,无3级及以上不能耐受副反应。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广泛期SCLC较紫杉醇单药化疗具有明显优势,且无明显副反应,可尝试在临床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过程中再次CT 定位及相应放疗计划修改对肿瘤区及正常组织剂量学影响。方法对53例经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放疗过程中进行再次定位,根据肿瘤及肺体积变化,修改放疗计划,通过拟合两次计划,分析叠加的剂量体积参数,与不修改的放疗计划的剂量体积参数比较。结果放疗计划修改前照射次数为(20.0±4.2)次,计划修改后G T V缩小了(71.98±34.6) cm3,且 G T V 变化与计划修改前照射次数呈正相关关系,r=0.497,P=0.006。最初设计的总计划与再次C T设计的计划拟合后患侧肺和全肺的平均受量分别下降了(4.6±10.1)%、(4.1±8.7)%,P值分别为0.03和0.02。拟合叠加计划与初次总的计划比较,心脏的V30受照射剂量下降了(2.68±1.3)%,脊髓的Dmax下降了(12.4±2.8)%。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中肿瘤体积发生退缩,可以适时地修改放疗计划以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从而可以推量照射以提高肿瘤的受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