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6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研究旨在从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及其相应配体——MICA/B、ULBP-1、2、3的表达和血清中脱离情况来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NK细胞免疫防御功能损伤的可能机制。选择30例初发未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MICA/B,ULBP-1、2、3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MICA、MICB(sMICA,sMICB)及可溶性ULBP1-3(sULBP1-3)水平。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患者NK细胞NKG2D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表面不表达或弱表达MICA/B、ULBP1-3;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游离的sMICA和sMIC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sULBP1-3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MICA和MICB的脱离及ULBP表达缺乏可能是急性白血病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aemia,AML)患者第1次缓解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1例诊断时高白细胞且伴有t(8;21),-Y异常的AML患者第1次完全缓解期(CR1),实施预处理方案为BU/CY2的APBSCT治疗,采集干细胞前进行包括大剂量阿糖胞苷在内的强化治疗以利于体内净化。结果移植相关毒性低,造血重建速度快,+12d血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0.5×10^9/L,PLT〉20×10^9/L。患者已无事件存活32个月。结论年轻低中危非早幼粒白血病的AML患者CRl期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后进行APBSCT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93.
94.
95.
本文概括了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所存在的特异性染色体的改变及其相应的癌基因的突变和基因重排的现状,同时论述了癌基因重排在急性白血病发病机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本组用G显带法对42例急性非淋白血病(ANLL)核型进行研究。FAB分类:M_228例、M_311例、M_1、M_4、M_6各1例。正常核型16例,占38.1%,异常核型26例,占61.9%,其中t(8:21)7例,占总数16.7%,占M_2的25%;t(15:17)7例,亦占总数16.7%,占M_3的64%;乃外还发现少见核型t(7:11)2例,ph( )2例,3q21断裂2例,各占4.7%;—y6例,其中4例与t(8:21)同时存在。t(8:21)7例中4例有—y;超二倍体7例,多于亚二倍体,以 8 13多见,伴有t(8:21)、t(15:17)各1例。42例中35例经维甲酸(RA)诱导分化(M_3)或化疗(DA,HAT,HOAP)(其它FAB类型),16例完全缓解,总缓解率为45.7%,中位生存期在缓解病例为9~ 月,未缓解病例为3月(P<0.01)。所有缓解病例的核型都在正常核型、t(8:21)、t(15:17)、t(7:11)和—y范围内,而超二倍体、ph( )及3q21断裂核型中无1例达到完全缓解。本组研究除发现数例罕见核型外,显示ANLL核型检查对予后判断有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97.
MCV/RDW测定对贫血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贫血诊断的意义。方法 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81例贫血患者的RDW及MCV。结果 缺铁性贫血MCV降低,RDW增高;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CV增高,RDW增高;慢性病贫血MCV正常,RDW正常;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性白血病MCV正常或增高,RDW正常或增高,且RDW明显增高预后差。结论 MCV/RDW分类法较红细胞指数分类法更能直接反映贫血  相似文献   
98.
99.
100.
 【摘要】 目的 建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方法,并研究应用此方法检测CML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对评价MRD的意义。方法 应用RQ-PCR对80例CML患者初诊时和(或)治疗后的骨髓标本进行分析,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转录水平,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34例)、甲磺酸伊马替尼组(33例)、羟基脲组(13例)为,监测CML患者治疗前后bcr-abl融合基因变化。结果 RQ-PCR检测初诊CML患者bcr-abl阳性平均值为6847.67拷贝/万个细胞,加速期检测平均值为306 176.08拷贝/万个细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移植后1个月检测平均值为944.33拷贝/万个细胞,移植后6个月复测平均值2.37拷贝/万个细胞,移植后12个月复测平均值0.29拷贝/万个细胞,移植后24个月检测不到bcr-abl融合基因;甲磺酸伊马替尼组服用3个月后检测平均值3720.23拷贝/万个细胞,服用12个月<0.10拷贝/万个细胞;羟基脲组用药0个月平均值7290.11拷贝/万个细胞,服用9个月后检测平均值3143.24拷贝/万个细胞。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甲磺酸伊马替尼组相同时间bcr-ab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P=0.17),羟基脲组与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P=0.01;t=2.97,P=0.02)。疾病进展时可检测到bcr-abl转录水平的上升;加速期患者的转录本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患者。结论 RQ-PCR作为CML治疗后MRD检测的方法,可以评价治疗效果,预测疾病复发,早期给予干预治疗,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