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13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21.
[目的]了解江西省2004~2006年分离的甲3亚型流感病毒株HA1基因变异特征,分析WHO甲3亚型疫苗推荐株对江西省甲3亚型流感的预防效果. [方法]采集监测医院和疑似流感疫情的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对分离到的H3型流感病毒进行核酸提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HA1基因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5.0、BioEdit(Version5.0)、Mage生物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推导出氨基酸序列,进行基因特性分析. [结果]21株甲3亚型流感病毒HA1区域核苷酸序列长度均为960 bp,未发现核苷酸的丢失和插入,平均点突变率为1.09%.2004年甲3亚型流感病毒分离株与当年WHO疫苗推荐株HA1区相比较,不同毒株氨基酸的同源性是97.8%~98.8%,抗原决定簇区的氨基酸变异数平均为3.17个,但有毒株已出现在2个抗原决定簇区4个氢基酸替换.2005年甲3亚型流感病毒分离株与当年疫苗推荐株HA1区相比较,不同毒株氨基酸的同源性是98.4%~99.1%,抗原决定簇区的氨基酸变异数平均为20个.2006年甲3亚型流感病毒分离株与当年疫苗推荐株的HA1区相比较,不同毒株氨基酸的同源性是98.1%~98.4%,在2个抗原决定簇区的氨基酸变异数平均为5.71个. [结论]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分别根据WHO推荐疫苗株生产的疫苗,对我省2004年度的甲3亚型流感总体上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但毒株的变异在增强:对2005年度的甲3亚型流感上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对2006年度的甲3亚型流感预防效果不 够理想. 比较,不同毒株氨基酸的同源性是98.4%~99.1%,抗原决定簇区的氨基酸变异数平均为20个.2006年甲3亚型流感病毒分离株与当年疫苗推荐株的HA1区 比较,不同毒株氨基酸的同源性是98.1%~98.4%,在2个抗原决定簇区的氨基酸变异数平均为5.71个. [结论]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分别根据WHO推荐疫苗株生产的疫苗,对我省2004年度的甲3亚型流感总体上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但毒株的变异在增强:对2005年度的甲3亚型流感上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对2006年度的甲3亚型流感预防效果不 够理想. 比较,不同毒株氨基酸的同源性是98.4%~99.1%,抗原决定簇区的氨基酸变异数平均为20个.2006年甲3亚型流感病毒分离株与当年疫苗推荐株的HA1区 比较,不同毒株氨基酸的同源性是98.1%~98.4%,在2个抗原决定簇区的氨基酸变异数平均为5.71个. [结论]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分别根据WHO推荐疫苗株生产的疫苗,对我省2004年度的甲3亚型流感总体上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但毒株的变异在增强:对2005年度的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高原急性缺氧(7000 m,24 h)下糖皮质激素变化对脑损伤和血清S100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给药组、美替拉酮给药组、高原对照组和平原对照组,第3天给药后1 h,前三组置于低压低氧模拟舱中,模拟海拔7000 m,24 h后出舱,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S100B,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及肺含水量。结果:与平原对照组比较,高原各组的CORT、S100B、脑含水量和肺含水量均明显增高(P<0.01)。与高原对照组比较,地塞米松给药组CORT显著增高(P<0.01),S100B显著降低(P<0.05),脑含水量有一定降低、肺含水量降低(P<0.05)。美替拉酮给药组CORT显著降低(P<0.01),S100B显著增高(P<0.01),脑含水量增高,肺含水量降低(P<0.05)。结论:在急性重度缺氧期,大鼠皮质酮水平增加对脑缺氧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100B蛋白和稳定血脑屏障有关。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索强直性脊柱炎(AS)中医证候规律,为中医药辨证论治AS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将中医证候诊断明确的50例肾虚督寒证和43例肾虚湿热证A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AS不同证型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证型与症状、体征、疾病活动度及炎症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IL-6的相关性.结果 肾虚督寒证和肾虚湿热证患者在年龄分布、病程、外周关节肿胀、肌腱端压痛程度、巴氏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疾病活动性评分(ASDAS)、ESR方面存在差异(P<0.05);在性别、疼痛程度、晨僵程度、晨僵时间、疲劳/困倦、巴氏AS功能指数(BASFI)、巴氏AS活动测量指数(BASMI)、患者总体评价积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病程、外周关节肿胀、ESR与肾虚督寒证和肾虚湿热证的辨证关系密切(P<0.05).AS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与ESR、CRP、ASDAS评分、BASDAI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21、r=0.21、r=0.30、r=0.29,P<0.05).结论 肾虚督寒证AS患者年龄大,病程长;肾虚湿热证AS的疾病活动度较肾虚督寒证患者高;病程、外周关节肿胀、ESR对于肾虚督寒证和肾虚湿热证的辨证关系密切;血清IL-6水平与AS疾病活动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4.
患者女,10岁.因颈部肿大、怕热、多汗、心烦易怒8个月,以"甲亢"收住入院.患者平素体健,生长发育及智力均正常,家族中无甲状腺疾病史.查体:身高134 cm,体重27 kg,体温36.8℃,脉搏9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0/60 mmHg.神志清,发育正常,口齿清楚,对答切题,检查合作.全身皮肤湿热.双眼无突出,上睑无痉挛,睑裂无增宽,Stellwag、Graefe、Mobius、Joffroy眼征均阴性.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Ⅱ度肿大,质软,未触及结节,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双手震颤(-).  相似文献   
125.
生地黄不同炮制阶段寡糖和梓醇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考察生地黄不同炮制阶段所含地黄寡糖和梓醇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水为溶媒,超声提取不同炮制阶段生地黄中寡糖类成分,流动相用乙腈-水(72:28),体积流量1.0 mL/min,NH2色谱柱分离,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HPLC法测定;采用甲醇为溶媒,超声提取梓醇,流动相用甲醇-0.1%磷酸溶液(1:99),体积流量1.0 mL/min,C18色谱柱分离,检测波长210 nm,HPLC法测定.结果 不同炮制阶段生地黄中的寡糖成分及其量不同,梓醇的量不同.结论 炮制改变了生地黄中寡糖成分类型及其量,同时也影响梓醇的量.  相似文献   
126.
127.
目的 通过研究地黄寡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地黄寡糖治疗糖尿病的机制。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2月后,一次性ip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诱发大鼠2型糖尿病。7 d后大鼠分为模型组、地黄寡糖低和高剂量(100、200 mg/kg)组、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4周,另设对照组。给药4周后处死大鼠,取肝脏检测肝糖原的量及葡萄糖激酶(GK)和葡萄糖-6-脱氢酶(G-6-Pase)活性,用RT-PCR技术检测GK和G-6-Pase基因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地黄寡糖能显著增加肝糖原的量(P<0.01),增强GK活性(P<0.01)和基因表达(P<0.05),减弱G-6-Pase活性(P<0.01)及其基因表达(P<0.05)。结论 地黄寡糖可能通过改善糖尿病大鼠肝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发挥治疗糖尿病作用。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孕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患者焦虑情绪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孕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分析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SAS评分)、匹...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的视觉诱发电位(VEP)与对比敏感度(CS)的特征性变化,并探讨2 种弱视不同的致病机制。方法 采用德国罗兰公司RETI scan 3.15 系统对20 例屈光参差性弱视、9 例斜视性弱视和18 例非弱视性儿童的双眼行VEP 和CS 检查,进行弱视眼、对侧眼及非弱视眼之间的对比研究。结果 与对侧眼或非弱视眼相比,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在高空间频率条件下潜时延长,而斜视性弱视眼在全空间频率条件下潜时延长。2 种弱视眼的振幅在低频时均下降。屈光参差性弱视对侧眼与非弱视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斜视性弱视对侧眼的潜时在低频下较非弱视眼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和对侧眼的CS 与非弱视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斜视性弱视眼表现为全空间频率上的CS 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对侧眼的CS 则优于非弱视眼。结论 本研究结果支持斜视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拥有不同神经机制的观点。斜视性弱视的对侧眼并非“健眼”。VEP 与CS 检查对弱视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建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首发轻度腹水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2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住院治疗的75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将患者分成模型组和验证组。根据患者有无并发轻度腹水,将模型组分为未并发腹水组(32例)和首发轻度腹水组(88例);验证组分为未并发腹水组(31例)和首发轻度腹水组(20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首发轻度腹水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评估其价值,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白球蛋白比例(A/G)≤1.15、糖类抗原125(CA125)≥23.55 U/ml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轻度腹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为P=ey/(1+ey), y=-1.269+1.803×(A/G赋值)+1.666×(CA125赋值),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